试述在禅坐修习中,怎么把觉性从点线面空去扩大?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在禅坐修习中,怎么把觉性从点线面空去扩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空海师父勉励我们:在修习解脱道上,要有非达目的,绝不终止的决心,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正确答案: 师父勉励我们在修习解脱道上,要有非达目的绝不终止的决心与魄力,才能真正一路过关斩将的到达彼岸,不然这条路上会有很多岔路、很多的诱惑、很多的障碍、会把你迷的团团转,然而也不是很难。如果你能依着佛陀走过的这条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你这一生一世一定可以成就的。解脱道已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问题是你要不要走。能不能照此去做?愿不愿如实面对你的生死大事?如果你能够如实面对自己,愿意好好地追求解脱道,你会对解脱道越来越清楚,你的信心也越来越稳定,这就是成佛之道。

第2题:

地球在成住坏空过程中,在坏的时期,六道的众生皆往何处去?又谓四禅天下受风火水之害,那么在空的过程中,四禅天是否仍旧存在,抑或亦败坏?


正确答案:四禅身有生死,世界自有成坏。然世界之坏,非必经此三灾,到时自会消灭,如木屋然,火水风固可坏之,纵不经此,久已自腐。

第3题:

陈岩石的“口头禅”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党章规定: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正确答案: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第4题:

实修四念处时,从点线面空去如何体会?


正确答案: 实修四念处分五个层次,从点线面空上是按以下顺序去体会的。
第一是“点”,内身、内受。很清楚看到你的动作、经行、举止、行住坐卧,语默动静一切都保持清醒明觉,还有六根的出与入,身口意的展现,都属于身受方面的觉察。主要是在动中禅与日常生活行为的观察,时刻观察自己在做什么?身体动作与觉受怎样?这就是修身受念处的重点内容。
第二是“线”。内心、内法。清除觉察内心有贪,无贪?有瞋、无瞋?有痴、无痴?有没有五盖:贪欲、瞋恚、睡眠、掉举、疑?如果有是那一盖?这时心所产生的法相。有没有精进的走在七觉知上?也属于法相。法相有好也有坏,但是看你能否如实的觉察到?这是心法念处观察自己内心活动如何?
第三是“面”。外身、外受、外心、外法。这是外面的身、受、心、法观察的过程与阶段。知己才能知彼,只有你真正能够清楚知道你自己的起心动念,你自己身口意的展现,有没有我慢,才能如实看到别人有没有我慢?如能将身比身,将心比心知道自己身受心法的展现,功夫好的就有他心通。知己(内)才可以知外(他人)。这是在先自知有无贪瞋痴慢,内心是否安详、柔和?才能知道他人的内心活动状态。
第四是“空”。内外身、内外受、内外心、内外法。一开始慢动作要分开,先回来认真了解自己,然后将心比心去了解众生,这时还有自己跟众生的区别,再来逐渐的把自己与众生一起来看,一起来比较,很多时候众生所呈现出来的贪瞋痴慢,是给你提供了一面让你反观自己时所用的镜子,让你通过他人心里展现出来这些,来照见你自己内心状态是怎么样?有无三毒?有无五盖?最后是慢慢来到无内无外,真正身见破除,跟众生溶为一体。证初果破身见,还只是粗浅的而已,微细的身见还是存在,只有证到四果时,你的身见才会彻底破除。这是将他人与自己的身心活动一起去体会。
第五是“无内无外”。从无内无外,在扩大到虚空。一开始还有内有外,在不熟练的时候,还会有内与外的区分,只有慢慢来到后面的时候,才会达到无内无外,才会真正身见完全破除,跟众生溶为一体,与虚空法界溶为一体,这是从有为、有修、有证,进入无为、无修、无证的体会过程。这是把那个深层的“自我”与我相完全放掉,身见完全破除,跟众生、跟法界完全溶为一体的过程。

第5题:

怎么样才能进入有觉有观的初禅?


正确答案: 处在觉、观的情况下,初学难免背后有一个预期心,慢慢体会这是正常自然的现象,你只要是溶入在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当下越放松、越清醒、越明觉,越容易体会到觉、观、喜、乐、一心,就是要体会到放松的重要。在有所得、有所求、很用力的情况下,没办法进入初禅,你要越放松体会到放松的要领,然后慢慢才能够体会所谓的无为法。

第6题:

试述在禅坐修习中,怎么把觉性从点线面空去扩大?


正确答案: 开发觉性是有方法的。首先可以透过一些方便法让我们的明觉,觉性逐渐开发出来。
第一点就是从鼻头、人中开始。我们一般人的心是心猿意马,难以稳定下来的,所以要用方便法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开发觉性从点开始。
然后再把我们的明觉从鼻头,人中这里扩大到腹部丹田。这样丹田的明觉范围,就比原来在鼻头、人中这个点的范围扩大了一些,我们在修习禅定时,可以把觉性,注意力从鼻头,沿着喉咙、胸腔、腹部,来到丹田这一条线下来,对空气的进与出都会有清楚的觉察,让注意力从集中一点延伸到线。
再进一步来到第三阶段,把丹田范围扩大到全身,让全身好像丹田一样,把明觉的范围扩大到全身,然而你如果没有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来渐渐开发明觉的话,那你很不容易真正去觉察到你的全身。这是从小腹丹田变成全身是个丹田,把你的觉知范围扩大到全身。第四我们又把觉知范围与觉察力扩大到虚空。本来第三阶段的觉察力是在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来到第四阶段是把觉察力扩大到整个虚空法界。
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明觉逐渐的放大呢?一般人常常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用自我意识在运作,我们带给别人的痛苦或伤害,自己觉察不到。当我们有明觉心开发之后,我们的觉察范围扩大之后,这时你就渐渐能够将心比心,就渐渐能够体会到众生的心。
那么怎么知道我伤害到他人没有?你可以从他人的表情、感受、眼神中去觉察到。如果你感受不到,你明觉的心没有扩大的话,你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你没办法溶入对方的心,就不能够来到将心比心,就会变成你虽然很爱你的爱人,但是她会被你爱的很痛苦,你很爱你的小孩,你的小孩也是被你爱的很痛苦,很不自在。因为你没有办法了解他们的心。
那你怎么才能了解他们的心呢?就是要将明觉的范围扩大、扩大,当你真的来到将心比心,这时候你会用爱己之心去爱护每一个人,我不希望别人带给我痛苦,我也勉励自己不要带给他人痛苦,到最后会来到:原来所有的众生都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你就可以体会到法身遍一切,就自然会以爱己之心去爱护一切众生。

第7题:

佛说不修习三十七道品怎么样?


正确答案: 不可能解脱!三十七道品是佛法的基础,没有基础而追求顿悟,谈空说玄,只是自欺欺人。

第8题:

在定坐系统中,有些汉字不默认,怎么办?


正确答案: 在定座中,如遇到繁体字,系统不默认的字体,可用拼音代替,如客人姓名为3个字,中间的字不能输入,后2个字全部用拼音代替。

第9题:

你从大班轮到小班,小班老师把自制玩具拿走了,你去原来的大班拿,现在的大班老师又不给,你怎么办?


正确答案: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先了解本幼儿园关于玩教具的传统。如果幼儿园的玩教具传统是跟人的话,那可以问现在的大班老师要回其自己的玩教具。如果幼儿园的玩教具传统是跟班的话,则问原来小班的老师要回其玩教具。需要注意的是,要在不伤和气的前提下,客气友善和相关老师说明本幼儿园的传统,客气地要回玩教具。

第10题:

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 下才可以为空?


正确答案: (1)关系模型提供了三类完整性规则: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2)在参照完整性中,关系与关系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公共属性实现的。这个公共属性是一个关系的主码和另一个关系的外码。因此,外码必须是另一个表的主码有效值,或者是一个“空值”,以保证关系之间联系的有效性。所谓“空值”就是“不知道”或“无意义”的值。外码能否为空依赖于应用环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