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

题目
多选题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

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B

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C

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D

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含义是( )

A.核电站具有可控性,原子弹具有不可控性

B.核电站的核链式反应具有可控性,而原子弹的核链反应是不可控的

C.核电站采用燃料铀-235的浓度低于4%,不会出现不可控性核链式反应

D.核电站采用的铀-235浓度远远低于原子弹中该核物质浓度,已不具有危险性


正确答案:B

根本区别在于反应效应,是否可控。A项说法不具体,C项不全面,不如B项,D不具有危险性错误。故本题选B

第2题:

爱因斯坦曾致信罗斯福,建议美国务必抢在法西斯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以便尽快战胜法西斯。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投降,但也伤害了不少无辜平民。爱因斯坦为此非常懊悔,痛心地说:“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这表明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

  • A、伟大的进步作家
  • B、卓越的军事战略家
  • C、良知的政治领袖
  • D、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

正确答案:D

第3题:

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参考答案:C

第4题:

()是美国于1942年开始的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 A、曼哈顿计划
  • B、阿波罗计划
  • C、广岛计划
  • D、原子计划

正确答案:A

第5题:

爱国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 E、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的意识

正确答案:C,D

第6题:

“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的含义是( )。

A.核电站具有可控性,原子弹具有不可控性

B.核电站的核链式反应具有可控性,而原子弹的核链反应是不可控的

C.核电站采用燃料铀—235的浓度低于4%,不会出现不可控性核链式反应

D.核电站采用的铀—235浓度远远低于原子弹中该核物质的浓度,已不具有危险性


正确答案:B
由文中“从核反应形式看,原子弹可以和核电站类比,但原子弹所用的铀—235浓度在弹体中高达90%,因此造成核链式反应的不可控性;而核电站采用的燃料是浓度低于4%的铀—235,这样反应效应就与原子弹有了根本的区别。”可知,与原子弹的根本区别是核电站的核链式反应具有可控性,而不是核电站具有可控性,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文中并未说明浓度低于4%的铀—235不会出现不可控性核链式反应,也未说明其不具有危险性,故C、D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爱因斯坦1939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意外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悍然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此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 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
  • B、真理和价值总是不一致的
  •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要追求的目标
  • D、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之中,最终由实践检验

正确答案:C,D

第8题:

决定在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美国总统是( )。

A.杜鲁门

B.艾森豪威尔

C.麦克阿瑟

D.罗斯福


正确答案:A
杜鲁门是美国第33任总统(1945—1953年在任),民主党人。1945年8月6日和9日下令向日本长崎和广岛投掷两枚原子弹。

第9题:

1939年,德国两位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施特拉斯曼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成功地使铀原子发生()。

  • A、裂变
  • B、聚变
  • C、燃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美国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实现了核裂变以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爱因斯坦建议美国试制()

  • A、激光导弹
  • B、自暴炸弹
  • C、执导鱼雷
  • D、原子弹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