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陀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对此怎么理解?

题目
问答题
为什么佛陀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对此怎么理解?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涅槃经》记载: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
如佛经中言:“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可见,六道众生的数量呈金字塔形,地狱最多,人天最少。善趣的众生少之又少,对此不光是理论上明白,当下我们也可以观察:比如在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其数量就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活性白土是怎么制得的?


正确答案: 活性白土是天然白土经预热、粉碎、酸活化、中和、水洗、干燥、粉碎等过程制得的。其活性比天然白土大4~10倍。

第2题:

为什么说贪欲的过患相当可怕?请引用其他公案说明你对此问题的理解。


正确答案: 贪欲会给今生来世都会带来莫大的灾难:今生会遭受砍杀、捆缚等痛苦,来世则会堕入地狱等处。如《本师传》中云:“贪欲如嗔蛇,毁坏今来世,智者不应依。”其他佛经中也说:“欲妙之奴遭剖剁,砍头挖眼断手足,贪欲令堕众生狱,令转饿鬼与旁生。”佛陀在《方广庄严经》中,还用毒叶、宝剑、火焰等比喻阐述了贪欲的危害。所以要明白,如果贪心增长,一切苦恼都会出现。

第3题:

本文中的“王之蔽甚矣”是一种谏,《曹刿论战》中的“忠之属也”也是一种谏,《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可以认为是另一种形式的谏,进谏者都关注到了民意或民生。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正确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甚矣”要求齐王广开言路,听取民声,关注民意,《曹刿论点》“忠之属也”要求鲁庄公取信于民,《捕蛇者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是希望统治者关注百姓的疾苦。

第4题:

有些人想:“佛经中说获得人身犹如盲龟值轭一样困难,但现在世界上人口这么多,国家还要实行计划生育,怎么可能难得呢?”对此你是怎样认为的?


正确答案: 这种想法不正确。佛经里的比喻,主要是针对行持佛法的珍宝人身而言的。要知道,与旁生、饿鬼、地狱的众生相比起来,人类确实为数不多。一个蚂蚁窝里的蚂蚁也比一个大城市里的人多出无数倍,尤其能行持善法的人身就更为难得了。区区几亿人当中,日夜行持善法、向往解脱的到底有多少?大家也心知肚明。所以佛陀在经中的比喻,是说真正修持善法、了知今生来世的人身相当难得。

第5题:

有些人说:“佛教和其他宗教没什么两样,都是行善的。”对此观点你怎么认为?为什么?你身边若有持这种论调的人,你打算如何帮助他?


正确答案: 从行善的角度来讲,一些宗教是有做慈善、建医院,这些都很好,我们也不反对。但如果因为有一部分慈善,就认为自他见解完全一致,这是不合理的。包括在藏地,麦彭仁波切说过,苯教与佛教历来有一些冲突,二在见解上有天壤之别,不应混淆不清。比如,苯教转经轮是逆时针,转神山也是逆时针;而我们佛教认为,逆时针转一遍,有全部毁坏的过失,平时看到电动转经轮在逆转,赶紧会去纠正过来。假如因二者有些许相同之处,就认为它们的见修行果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冲突矛盾,对此理应值得观察。
我们作为佛教徒,见解不能跟外道混为一体,但也不要看见他们就怒目相向,甚至掉头就走。他们毕竟也是众生,我们发了菩提心,就应当对天下众生一视同仁,只不过见解不能模棱两可,觉得学这个也可以、学那个也可以。有些人认为佛教与外道没什么两样,于劝许多佛教徒彻底放下佛教,加入外道的教堂或者学会。这一点我们完全不赞同。皈依三宝的功德是什么样的?舍弃佛法的过失又是如何?每个人应该心中有数。

第6题:

孟子说:“君之视臣如土芥,臣则视君如()

  • A、腹心
  • B、犬马
  • C、寇仇
  • D、手足

正确答案:C

第7题:

为什么佛陀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你对此怎么理解?


正确答案: 《涅槃经》记载: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
如佛经中言:“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可见,六道众生的数量呈金字塔形,地狱最多,人天最少。善趣的众生少之又少,对此不光是理论上明白,当下我们也可以观察:比如在夏季,仅仅一方草地上的含生,或一个蚁穴中的蚂蚁,其数量就超过了南赡部洲的人数。

第8题:

有些外道古籍说,佛陀是遍入天的一个化身,这是怎么说的?此说法是否属实?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有些外道古籍中说,很早以前遍入天有十种化身,其中一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它是怎么说的呢?相传在久远以前,遍入天看到众生随着生老病死而转的痛苦后,生起极大的悲心,为救护这此可怜的众生,他好下了非常殊胜的心,以慈悲的力量降生到释迦族中,这就是乔达摩,或者说瞿昙童子,以此身份通过精进修持,最后他在印度成佛。
2)按照作者的观点,这种说法其实是一种谣传。为什么呢?因为遍入天的整个历史从头到尾讲了很多杀生作战的故事,而释迦牟尼佛从发心直到成佛也没有伤害一个众生,所以,被无明愚痴所障蔽的愚者,根本不知道佛陀饶益众生的行为。

第9题:

今生能够得到人身,为什么说很有福报?怎样才能让这个人身不白白空过?请用你自己的理解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暇满人身就如盲龟值木轭般地难得,若没有行持十善法的因,没有往世清净的戒律缘以及发下殊胜的大愿,这样的人身是断然不能得到。而在茫茫无边的轮回苦海中,得到具修法机会的人身非常重要,否则,纵然佛已出世、佛法尚未隐没、善知识正在传授殊胜佛法,但因为没有得到人身的皆故,也绝不可能值遇佛法、得到甚深的窍诀、懂得佛法的教义。得一个人身极困难,而今我们已得到具足八种闲暇和十种圆满的暇满人身,当然很有福报。
既然已经得到这样的珍宝人身,就应好好珍惜,闻思修学佛法,就如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所说:“已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度轮回海,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第10题:

佛陀在因地时,对佛法是怎么样希求的?相比之下,你又是怎么做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正确答案:佛陀在因地时,为求佛法而甘愿舍弃身命,比如为四句偈语而于身挖千孔点灯;忍受了以在身上钉一千根钉子的苦行,而换来四法印的偈子;还有为求四句佛法而跳入火坑之中。类似的公案不胜枚举,仅仅为了四句正法,释尊昔日付出一切,经历了百般行。
我们现在不用花任何代价,舒舒服服、快快乐乐就能听到如此殊胜的佛法,但仍常常缺乏难得之心,而不能好好地珍惜。这种求法之心,与往昔大德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自叹不如。故应时常提醒,好好地恭敬和珍惜正法,当以佛陀之希求心来激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