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该疫苗应视为()。

题目
单选题
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该疫苗应视为()。
A

处理因素

B

受试对象

C

试验效应

D

诊断标准

E

效果指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E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流感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重要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后都可产生保护性免疫。()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对于低于6月龄的婴儿,下面正确的是()。

A、接种流感疫苗

B、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主要靠孕期来自其母亲的疫苗来抵抗流感

C、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主要靠抗病毒药物来抵抗流感

D、不能接种流感疫苗,主要靠抗菌药物来抵抗流感


答案:B

第3题:

(59~60题共用题干) 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 该疫苗应视为

A.处理因素

B.受试对象

C.试验效应

D.诊断标准

E.效果指标


正确答案:A
该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试验措施即疫苗注射,称为处理因素。

第4题:

下面关于接种流感疫苗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接种流感疫苗,能避免在下一年度患感冒
  • B、接种流感疫苗,可在下一年度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 C、接种了流感疫苗,可以终身免疫,以后就不患流感了
  • D、接种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没什么大的用处

正确答案:B

第5题:

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

对照组则应
A.与试验组接受同样的处理
B.与试验组具有可比性
C.比试验组观察时间长
D.比试验组观察例数少
E.比试验组要求严格

答案:B
解析:
1.该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试验措施即疫苗注射,称为处理因素。

2.对照组不给干预措施,但应该与实验组具有可比性。

第6题:

下面错误的是()。

A、接种流感疫苗能将感染流感的可能性降低40~60%

B、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C、流感疫苗年年都要接种,即使得过流感

D、由于流行病毒菌株的变化、抗原漂移,因此接种流感疫苗意义不大


答案:D

第7题:

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

该疫苗应视为
A.处理因素
B.受试对象
C.试验效应
D.诊断标准
E.效果指标

答案:A
解析:
1.该研究属于实验性研究,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试验措施即疫苗注射,称为处理因素。

2.对照组不给干预措施,但应该与实验组具有可比性。

第8题:

某地为评价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将流感疫苗施加给试验组该疫苗应视为A、处理因素

B、受试对象

C、试验效应

D、诊断标准

E、效果指标

对照组则应A、与试验组接受同样的处理

B、与试验组具有可比性

C、比试验组观察时间长

D、比试验组观察例数少

E、比试验组要求严格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A


问题 2 答案:B

第9题:

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特别是对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谁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正确答案: 在流感流行季节之前对人群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措施之一。可以减少接种者感染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降低流感流行引起的人群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流感造成的危害。
流感病毒变异很快,人群个体差异比较大,流感疫苗不可能对所有人有效,甚至不能说接种流感疫苗能让人免得流感,其保护效力大约在70%。流感疫苗接种后,能迅速在人体内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2周内会产生效果,保护性抗体能在人体内持续一年。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最好是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内接种。推荐的接种时间为每年的9~11月份。
流感疫苗适用人群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所有人群,尤其适用于:
1、60岁以上的老人;
2、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3、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工作人员;
4、幼儿园儿童及在校的大、中、小学生;
5、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幼托机构的工作人员;
6、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7、经常出差或到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流感疫苗应用禁忌征:
1、对鸡蛋或疫苗中其他成分过敏者;
2、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
3、慢性病急性发作期;
4、急性传染病患者;
5、精神病、严重癫痫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6、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
7、妊娠前3个月的孕妇;发热、感冒者;
8、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人员;
9、怀孕3个月以上的孕妇慎用。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