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理论在哪些领域有扩展?有哪些政策研究成果?

题目
问答题
非均衡理论在哪些领域有扩展?有哪些政策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非均衡理论的领域扩展包括:第一,从以往的非均衡理论中提炼出一些对非均衡的若干基本概念的归纳和严谨表述;第二,从封闭的非均衡模型发展到开放的非均衡模型。
政策研究成果包括:第一,非均衡理论把经济领域内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作用结合在一起进行考察,从而把西方宏观经济学的调节理论提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即既不同于古典的和新古典的政策效应理论,又不同于凯恩斯的政策效应理论。第二,正如上面已经提到的,非均衡理论的政策研究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人的经济行为作为基本出发点,这样就使得非均衡理论的政策研究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种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在促进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第三,在开放经济的政策研究中,非均衡理论在把失业、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一并考虑,同样按照古典失业均衡、凯恩斯失业均衡、抑制性通货膨胀均衡和消费不足均衡这样四种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外贸顺差或逆差同商品市场与劳工市场供求不相等之间的关系。第四,由于非均衡理论在研究中把个人经济行为作为基本出发点,因此对预期的分析以及把预期因素引入经济政策的研究之中,成为非均衡理论的又一个特点。要知道,在一般经济学研究中,所讨论的预期主要是价格预期,即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做出预测,而非均衡理论既要考察价格信号,又要考察数量信号,既要分析价格调节的作用,又要分析数量调节与数量配额,所以就形成了两种预期:价格预期与数量预期。其中,对数量的预期在交易者的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一般经济学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问题。第五,在配额均衡的理论分析中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政策建议,即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价格信号的调节,而且在必要时也应当对数量信号进行调节,使得非均衡条件下的事后均衡得以实现。这是有利于非均衡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至于配额均衡的实现方式,则可以多种多样,以便于选择(如一致配额、排队、优先权体制、比例配额,等等)。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产业经济学主要学科领域理论的近期发展有哪些?


参考答案:

1985年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威廉姆森出版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企业、市场和关联合约》一书,对交易费用学说作了系统的阐述,并将之引进产业组织的研究中;80年代前后,以泰勒尔、克瑞普斯等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博弈论引进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领域,用以分析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大大丰富了产业组织理论家的视野。


第2题:

公共支出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有()

A.均衡增长模型

B.政府活动扩展法则

C.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D.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

E.非均衡增长模型


参考答案:B, C, D, E

第3题:

研究成果表述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每一种形式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

第4题:

中国均衡城市化的方针政策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为了实现持续均衡城市化,我国应坚持以集聚效益和均衡城市化为基点,积极选择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方针政策,政策包括:
(1)走多元化、差异化的城市化道路;
(2)走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以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联动之路;
(3)加快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变革
(4)适当松绑现行的户籍、土地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

第5题: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途径和方式有()。

A.调整各国贸易摩擦和纠纷

B.关税政策的协调

C.扩展协议领域

D.非关税政策的协调


参考答案:ABCD

第6题:

非均衡增长理论的连锁效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连锁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和旁侧关联效应。前向关联效应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前,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原料、燃料和生产设备等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之后,其产品成为许多产业的原料、燃料或生产设备,或直接进入消费部门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是指主导产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有许多产业为其提供相关的服务而产生的部门关联效应。


第7题:

货币政策的基本含义?货币政策理论有哪些?


参考答案: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是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货币政策一般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政策工具(政策手段)、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是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围绕有关货币政策的取向有种种理论,概括起来有:(1)稳定货币政策说.稳定货币政策说是一种通过控制货币供给增长率来实现货币稳定的政策主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极力主张这一政策学说.稳定货币政策论者认为,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实现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繁荣,就必须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把货币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指标,使货币量稳定地增长.(2)通货膨胀政策说.通货膨胀政策说是一种主张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量,以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及社会总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学说.这是凯恩斯在1936年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政策主张.这一政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众多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3)中立货币政策说.中立货币政策说也称为"中性货币政策说",这是一种主张使货币保持严格中立,不对经济产生任何影响,以实现货币均衡的政策学说.中立货币学说最早源于魏克塞尔的"中立货币"概念.后来将其货币中立作用发展为货币政策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他在1934年出版的《物价与生产》一书中,提出了中立货币政策主张.

第8题:

产业布局的非均衡发展理论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产业布局非均衡发展理论包括: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地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增长极理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该理论将区域经济看成是由“点”和“轴”构成的网络体系。“点”是指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心地域或主导产业,“轴”指将各中心地域或产业联系起来的基础设施带。点轴布局理论可以指导产业有效地向增长极轴线两侧集中布局,从而由点带轴、由轴带面,最终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3)梯度发展理论。根据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不同生命阶段的产业有不同的最优区位。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该地区支柱产业或战略产业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处于成熟期而战略产业处于成长期时,该地区的经济一般是较为发达的;而当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其他地区已经是衰退产业,其战略产业是其它地区的成熟产业时,这一地区的经济会比较落后。
(4)地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在后起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发达地区由于要素报酬率较高,投资风险较低,吸引了大量生产要素和重要物质资源由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入,使发达地区的经济得以更快的发展,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距拉大。发达地区的产业集中超过一定限度时,通常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减现象。这时发达地区的要素会向不发达地区转移,而给不发达地区带来发展机遇。


第9题:

教育研究成果撰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在科学求实的基础上创新。 学术论文的中心是创新,能反映作者在研究探索中获得的新见解、新理论。它所阐述的内容 是“前人所没有研究过”“前人所未知的”,或者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新的材料,从新的理诧 高度进行探索,从而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然 而,所谓创新,也并不是说一篇论文从头到尾都 要新,但要有一些新的开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一些新的研究成果。 (2) 观点和材料一致。 观点和材料的一致主要在于如何选材,选材 不是按研究者的主观愿望任意“裁剪”取舍。 (3)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借鉴吸收。 教育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若干代人的不懈努力。每一代人总是在前人或他人 研究基础上往前推进,因此在研究报告和论文的 撰写中,必须正确处理借鉴、吸收别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独立思考的关系。 (4)语言文字精练简洁,表达要准确完整3 研究报告和论文的语言文字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是指忠实客观地反映现实,切忌浮华 夸张;鲜明是指要点、要义或要据,要清楚明白; 生动是指语言有文采,不生硬。

第10题:

均衡的种类有哪些?在园林布局和造景中,如何保持均衡?


正确答案: 均衡有对称和非对称均衡两种。
因地制宜地调整好主从关系,正确运用调和与对比、渐变、节律、均衡等构图中常见的方法。为了表现主题,也必须从被描述的对象最本质的特征之中,寻求最合适的手法。在成功的绘画实例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作者运用了某种手法恰当地表现了某一对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某一对象正需要通过一种特定的手法才能得到最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