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其发展趋势

题目
问答题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其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逐渐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使其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不断增强。它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之间经济障碍的消除,是世界经济整体性加强的体现,是以世界经济发展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它表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的范围迅速扩大,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程度加深。贸易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创造了品类繁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劳务服务,拓展了世界贸易的空间,推动了世界贸易总量、结构、体制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2)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各国金融政策出现一体化趋向。金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由于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各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跨国银行迅速扩张,业务网络遍及全球,构成了一个全时空的国际金融市场,大大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导致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超越了主权国家的监控能力。
(3)经济全球化大调整,资源分配和国际化分工发生新变化。随着信息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上的资源分配和技术输出合作变得极为方便简捷,全球性的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格局。传统上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过去由市场自由竞争所产生的分工,逐步被国际集团和跨国公司各成员之间的协作分工所替代。
(4)生产网络化的体系逐步形成,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表现为国际分工的内容、形成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异常活跃,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冲破了各个国家所设置的市场障碍,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5)贸易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向贸易、生产、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急剧扩大,各国间贸易保护的手段有所变化,关税壁垒逐步减弱,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剧,各种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继形成和发展完善。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重要原因和标志。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前由微电子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网络化和信息数字化,使各种经济信息和日常经济活动均可以数字化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的网络上低成本高速进行。正是在此基础上,国际间巨额资本的快速流动,大规模的跨国生产经营才有可能,国际商品及各类生产要素市场才能迅猛发展和完善。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确的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
B.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
C.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平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
D.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E.各国政府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知识点
A正确,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力因素;
B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生产关系因素;
C错误,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市场因素。故不选;
D正确,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故E错误。
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BD。

第2题:

生产、贸易、资本的全球化是()

  • A、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 B、资本国际化的主要形式
  • C、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
  • D、地区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C

第3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第4题:

经济全球化有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跨国公司不断推动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2)区域经济集团化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3)国际经济协调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不断增强。

第5题:

如何看待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两种经济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又有相互促进的一面,是矛盾的统一体。区域经济集团具有排他性,集团内外的待遇存在差别。这有利于集团内经济贸易的自由化和成员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但就整个世界而言,带有浓厚的集团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日益联系紧密的世界经济被人为的分割了,妨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一个区域经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区域经济集团的产品、技术、原料、能源不同程度地仰赖于区域外的经济、技术交往。各个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事实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能隔绝。而且跨国公司大量进行的是跨地区、跨集团的经济活动,因此,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发展,并没有阻止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相反,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6题:

论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目标。


正确答案: 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是:更具参与性和更为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旅游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教育方式和休闲方式;新奇的旅游产品不断开发出来;更加注重生态、绿色旅游;自由组合、自主选择、灵活多样的选择方式将取代传统的团队式、包价式的选择方式;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旅游业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将达到更高的水平。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创汇水平名列世界前茅;国内旅游的人次、出游率和消费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的规模居世界前列;旅游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比重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培育一批享誉世界的旅游名品、精品和绝品;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骨干旅游企业集团;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产业队伍;建立现代科技教育支撑体系;形成与国际接轨的旅游经营管理机制;建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互相促进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体系。

第7题:

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及其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逐渐消除各种壁垒和阻碍,使其国家间的经济关联性和依存性不断增强。它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之间经济障碍的消除,是世界经济整体性加强的体现,是以世界经济发展为动力的经济全球化,它表现出以下的发展趋势:
(1)贸易自由化的范围迅速扩大,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程度加深。贸易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先导,二战后,新科技革命创造了品类繁多的新产品、新技术和劳务服务,拓展了世界贸易的空间,推动了世界贸易总量、结构、体制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2)金融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各国金融政策出现一体化趋向。金融国际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和重要特征,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由于生产经营和资本流动的国际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各国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进程。跨国银行迅速扩张,业务网络遍及全球,构成了一个全时空的国际金融市场,大大加速了资本的流动,导致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超越了主权国家的监控能力。
(3)经济全球化大调整,资源分配和国际化分工发生新变化。随着信息网络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上的资源分配和技术输出合作变得极为方便简捷,全球性的国际分工呈现出新的格局。传统上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分工格局正在被打破,过去由市场自由竞争所产生的分工,逐步被国际集团和跨国公司各成员之间的协作分工所替代。
(4)生产网络化的体系逐步形成,跨国公司的作用进一步加强。生产活动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表现为国际分工的内容、形成机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异常活跃,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冲破了各个国家所设置的市场障碍,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5)贸易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向贸易、生产、金融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急剧扩大,各国间贸易保护的手段有所变化,关税壁垒逐步减弱,贸易自由化趋势加剧,各种以贸易自由化为基本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相继形成和发展完善。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重要原因和标志。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信息技术,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当前由微电子及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技术革命——网络化和信息数字化,使各种经济信息和日常经济活动均可以数字化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的网络上低成本高速进行。正是在此基础上,国际间巨额资本的快速流动,大规模的跨国生产经营才有可能,国际商品及各类生产要素市场才能迅猛发展和完善。

第8题:

简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仲“马太效应”的涵义及其形成机制。


参考答案:

涵义:马太效应:是指在区域内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生产专业化和非生产专业化地区之间的发展关系上,引发和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
形成机制:“马太效应”的产生,和集聚效应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集聚效应产生的原因:
(1)经济活动的区位指向性,区位指向的经济活动受相同区位条件优势的吸引,常常都倾向于集中到区域内相关资料和要素富裕的地方。不仅如此,某些经济活动的趣味指向虽然不同,但是在实际中为了追求减少运费、降低成本与销售费用以及更好的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等,往往也会表现出共同趋向于相同的交通枢纽,消费市场集聚的规模。
(2)某些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联系。出于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的需要,那些在经济技术上具有互补性,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的经济活动,往往都会倾向以集中到资源和要素组合条件较为适宜、优越的地方发展
。(3)某些在声场非配上有密切联系,或者在区位选择上有着相同指向的经济活动和企业对集聚经济效应的追求。这些经济活动或企业按照一定的比例或规模,成团或称组地集中分布在某个拥有特定资源和要素优势的地方,可以使其中的每项经济活动或每个企业都因与其他相关经济活动和企业在经济利益来源于因经济活动或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造成的有利外部环境和相关投资的节省,它是无论按何种方式将经济活动和企业分配配置都不可能获得,故而被为集聚经济效益。
集聚效应作用的结果,同在会促使经济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首先,集聚效应的作用会导致区域经济移动的极化现象,即区域内的资源、要素、企业、产业部门不断地向优势区位移动,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极或增长中心的形成于发展。其次,集聚效应的作用将会强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与不平衡,促进发达地区、城市、城市密集区、生产专业化地区、产业密集带等经济空间集聚形式的产生,促进区域空间中心—边缘结构、多核新结构形态的形成与发展。引发和加剧“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现象。


第9题:

试述经济全球化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经济全球化也称经济国际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出国界,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
归根到底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特别是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分工引起的资本国际化的结果。它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新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世界上各国之间的联系,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大大缩短。战后,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正在把世界经济融合成全球范围的“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地球变小了,它使得资本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活动,更加沟通了国际间的贸易。
(2)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要扩展国际市场,发展中国家也要求通过国际贸易来发展本国经济。这就促使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同时贸易自由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其明显表现就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结(1947年10月30日在日内瓦签订,1995年1月1日重建,称为世界贸易组织)。其宗旨主要一条就是促进贸易自由化,也就是放弃贸易保护主义,拆除外贸壁垒,降低关税等,这就为国际贸易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3)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随着贸易自由化和国际贸易的大发展。世界各国对资本活动的限制在放宽,对资本的需求在增加。这就促进了国际资本在数量上的大大增加,资本流动大幅度增加。许多国家为了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引进外资,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而且发达国家相互资本输出,相互投资也加速发展,这就有力地促进了资本国际化,从而使经济全球化。

第10题:

怎样理解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涵义及其实质?


正确答案: (1)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环节之间、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密切联系,这种联系的数量表现和对比,就是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
(2)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实质上是把社会总劳动(包括物化劳动与活劳动),按照一定比例分配于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各环节、各地区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