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基本特征,此时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题目
问答题
论述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基本特征,此时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是指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是因为:一方面,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等于零,也就是说,利率已达到如此高的地步,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损失极大,同时又使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不愿再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款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只有在私人部门认为向政府借款有利可图时,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能以使政府以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从而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2)此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效果会很明显。这是因为,当政府货币当局准备用购买公债的办法增加货币供给时,公债价格必须上升到足够程度,人们才肯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没有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他们将用这些货币购买其他生息资产,这些生息资产可以是新的资本投资,也可以是购买现有的生息证券。新的资本投资将提高生产或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人们手中只要还有超过交易所需的闲置货币,总会竞相购买生息资产,于是公债价格将继续上涨,利率继续下降,直到新的投资把收入水平提高到刚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量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因此,最终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多倍增长(增加量△m/k)。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对利率极为敏感,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哪怕稍有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因此,货币政策是此时唯一有效的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怎样正确认识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


参考答案:

古典经济学家信奉“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他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能够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不存在生产的普遍过剩和非自愿失业严重的现象。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市场机制不足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就业均衡。因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造成了消费不足,而流动性偏好和资本边际斜率的递减导致了投资的不足,从而使得经济中的有效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最终导致生产过剩和非自愿失业即导致经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就必须干预经济,想方设法增加有效需求。在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有效需求的增加,仅增加收入而不会提高价格。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就是政府用来调节总需求以便把收入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两个主要政策。
但是,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管理政策存在缺陷。实际上,经济的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直接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的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而且会导致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最终形成失业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另外,凯恩斯的这套需求管理政策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困难,比如判断问题、政策时滞以及公众预期的影响等,这将影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时,政府试图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以达到增加就业和收入的目的。然而,扩张性货币政策会使人们产生通货膨胀的预期,工人要求更高的货币工资,名义利率会提高。生产成本没有下降,厂商的生产不会增加,结果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无法达到扩张经济的目的。


第2题:

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手段有( )。

A:制订宏观经济政策
B:直接参与
C:采取法律手段
D:采取经济手段
E:政府负责提供公共品

答案:A,C,E
解析:

第3题: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正确答案:B
文中两层意思,第一是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会遇到某些利益集团的抵制;第而,如果政府因此改变政策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所以,本文只要论述了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第4题:

简述我国应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


正确答案: 1、拿出一定外汇额度积极参与国际原由期货的买卖,尤其加大现货和近期合约买入筹码,确保国内半年内原油储备的增加,将贸易的顺差降制至零状态,即使原油价格出现回落,也不用担心暂时出现的亏损,这样可以起到稳定国内行业心态的作用,同时也是给西方国家增加资源成本的压力,毕竟我们的外汇储备远远大于其他国家。
2、加大扶持国内企业非资源消耗类产品的出口力度,保障国内出口型企业的活跃度。给其他出口型企业有一定的时间实现向内需方向的转轨。
3、积极参与与国际原油出口国的对话,培养人民币或欧元的国际支付环境,逐步削弱美圆对国际支付的影响。
4、降低对国际奢侈品的进口,适当增加对高科技、环保类产品和技术的引进工作,对于发展中国家适当增加粮食类产品的进口,对于高能耗和污染类的汽车类产品进行限制。

第5题:

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何协调?


正确答案: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是: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或顺差;要同时实现四个目标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目标会对另一个目标产生不利的影响。如:实现控制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目标,是以经济增长放缓和失业率上升为代价的。同样经济快速增长和失业问题的解决,是以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为代价的,所以政府应该在这四个目标之间努力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个时期以一个经济目标为主要目标,同时控制好这一目标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6题:

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论述层次:
(一)政府采购的含义
(二)政府采购的基本特征

答案:
解析:
(一)政府采购,也称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实体为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 服务及满足自身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招标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公 共部门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经常性活动。
(二)政府采购有如下的基本特征:(1)政府采购资金来源的公共性。政府采购资金 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即由纳税人的税收所形成的公共资金。(2)政府采购的非赢利性。 政府采购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利,而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3)政府采购的管 理性。现代国家都制定了系统的政府采购法律和条例并建立了完善的政府采购制度,政府 采购活动几乎毫无例外地在严格的法律和管理限制下进行。(4)政府采购的公开性。政 府采购的有关法律和程序都是公开的,采购过程也是在完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切采 购活动都要做出公共记录,所有的采购信息都是公开的。(5)政府购的政策性。公共 支出管理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作为公共支出管理一个重要执行环节的政府 采购,必然承担着执行国家政策的使命。(6)政府采购的广泛性与复杂性。政府采购对 象从汽车、家具、办公用品到武器、航天飞机等无所不包,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等各个 领域。(7)政府采购数额的巨大性。政府始终是各国国内市场最大的用户。

第7题:

政府每出台一项经济政策,都会改变某些利益集团的收益预期。出于自利,这些利益集团总会试图通过各种行为选择,来抵消政策对他们造成的损失。此时如果政府果真因此而改变原有的政策,其结果不仅使政府出台的政策失效,更严重的是使政府的经济调控能力因丧失公信力而不断下降。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

  • A、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遇到的阻力
  • B、政府要对其制定的政策持续贯彻
  • C、制定经济政策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 D、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

正确答案:B

第8题:

论述古典主义极端情况的基本特征,此时政府应采取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

(1)古典主义极端情况是指水平的IS曲线和垂直的LM曲线相交的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这是因为:一方面,LM垂直,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h等于零,也就是说,利率已达到如此高的地步,使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或损失极大,同时又使人们看到,债券价格低到了只会上涨而不会再跌的程度。因此,人们不愿再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政府如推行一项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要向私人部门借款的话,由于私人部门没有闲置货币,只有在私人部门认为向政府借款有利可图时,政府才能借到这笔款项。为此,利率(政府借款利率)一定要上涨到能以使政府以公债产生的收益大于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支出的任何增加都将随着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政府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是完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并没有使收入水平有任何改变。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无限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投资大幅度变动。因此,政府购买增加或税收减少而需向私人部门借钱时,利率只要稍有上升,就会使投资大大减少,使“挤出效应”达到完全的地步,从而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
(2)此时,政府应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效果会很明显。这是因为,当政府货币当局准备用购买公债的办法增加货币供给时,公债价格必须上升到足够程度,人们才肯卖出公债以换回货币。由于人们没有对货币的投机需求,他们将用这些货币购买其他生息资产,这些生息资产可以是新的资本投资,也可以是购买现有的生息证券。新的资本投资将提高生产或收入水平,从而提高货币的交易需求量,人们手中只要还有超过交易所需的闲置货币,总会竞相购买生息资产,于是公债价格将继续上涨,利率继续下降,直到新的投资把收入水平提高到刚好把所增加的货币量全部吸收到交易需求中,因此,最终将带来国民收入的多倍增长(增加量m/k)。另一方面,IS水平说明投资对利率极为敏感,因此,当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哪怕稍有下降,就会使投资极大地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有很大的增加。因此,货币政策是此时唯一有效的政策。


第9题:

为配合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中央银行主动采取()的措施,以调节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正确答案: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纱

第10题:

用宏观经济学中的原理说明,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应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其经济手段有哪些?


正确答案: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政府应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就是要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来调节经济。具体来说,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失业,政府就要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与减少税收。
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就是:货币量一→利率一→总需求。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
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在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了刺激总需求,就要运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其中包括在公开市场
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等等。这些政策可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