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及其含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示为:
sf(k)=nk+k
其中,s是储蓄率,f(k)是产出量,于是sf(k)表示人均储蓄量;n是人口增长率,即新增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k为人均资本的增加量,则nk表示新增人口按原有的人均资本占有资本所需要的资本量。这样,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经济含义是非常明确的:整个经济按人口平均的储蓄量被用于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按原有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广化,另一部分则是增加每个人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即资本的深化。也就是说,经济社会所有的储蓄被作用为资本的广化和深化。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论断中不正确的是()

A、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B、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C、新古典增长模型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

D、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比率是可变的


标准答案:B

第2题:

()又称为区域增长过程的累积性模型。

A、输出基地模型

B、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C、新古典增长模型

D、新剑桥增长模型


参考答案:B

第3题:

简要说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含义。


参考答案:

(1)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G=a(K/K)+b(L/L)+A/A,其中K/K、L/L分别代表资本增加率和劳动增加率,a、b分别代表经济增长中资本和劳动所作的贡献比例,a与b之比即资本-产量比率,A/A代表技术进步率。

(2)这一模型的含义是:第一,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进步。第二,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从而资本一产量比率也就是可变的。第三,资本-劳动比率的改变是通过价格的调节来进行的。


第4题:

索洛模型属于什么类型的模型?()

  • A、新古典增长模型
  • B、古典增长模型
  • C、调控式增长模型
  • D、凯恩斯主义经典增长模型

正确答案:A

第5题:

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何不同?


答案:
解析: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有以下三个主要区别。 (1)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2)储蓄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在索洛模型中,储蓄引起暂时增长,但资本收益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定状态,在这一稳定状态下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相反,在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和投资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3)结论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是经济增长率是内生的,即促使经济增长的因素是模型内决定的,储蓄和投资会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

第6题:

下面哪一个论断是不正确的 ( )。

A. 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资本的增加、劳动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

B. 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C. 新古典增长模型可以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情况

D. 新古典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劳动比率是可变的


正确答案是:B. 新古典增长模型强调了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

第7题: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
解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k= sy -(n+δ)k。其中,k为人均资本,y为人均产量,s为储蓄率,n为人口增长率,δ为折旧率。 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y减去(n+δ)k项。(n+δ)k项可以这样来理解:一方面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总计为(n+∞)k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n+δ)k的部分则异致了人均资本k的上升,即△k >0,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资本深化=人均储蓄一资本广化。

第8题: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及其政策含义。


参考答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影响整个经济的未预期到的总需求冲击(主要由没有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引起)引起价格预期误差(理性地形成),进而导致产量和就业偏离其长期均衡(自然)水平。产生这些误差的原因是由于劳动者和厂商拥有的信息不完全(获取信息需要成本,因此,经济主体不可能获得完全信息),他们错误地把一般价格变化当成相对价格变化,从而分别变动劳动和产出供给。设起初的产量和就业位于自然率水平。央行未加宣布突然增加货币供给,引起总需求增加和一般价水平上升。私人部门没有预期到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分散生产的厂商们把他们商品价格的上升当成他们产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需求量与产量,同时导致货币工资的上升。劳动者则错误地把察觉到的货币工资的上升(相对于它们的预期值)当作真实工资的上升,从而增加劳动供给。与弗里德曼模型中劳动者单方面被愚弄相比,卢卡斯模型中,劳动者和厂商在信息的不完全方面没有任何的不对称:厂商和劳动者都会有预期误差,对没有预期到的普遍的价格上升做出反应,分别提高产品和劳动的供给。结果总产量和就业都将暂时高于它们的自然水平,最终使经济趋于繁荣。一旦私人部门意识到相对价格与实际工资没有变化,劳动者和厂商就会相应减少劳动供给和产品供给,产出和就业就会回到其长期的均衡(自然)水平。在一般价格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的经济繁荣时期,如果中央银行未加宣布突然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产生相反的情况,使经济最终趋于萧条。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看来,产量和就业偏离其自然水平是货币供给变化产生的“随机冲击”所造成的人们对价格预期的误差的结果。当然这些预期误差本质上也是随机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政策含义涉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命题。如果货币供给是由当局按照一些“已知”的规则决定的,那么即使在短期,当局也不可能通过系统性的货币政策影响产量和就业,因为这会被当事人预见到,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样,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增长率的变化也会被当事人预见到,使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失效。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意外才对真实产量有短期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大产量和就业围绕它们自然水平的偏离,急剧经济波动。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对产量与就业来说是无效的。


第9题:

新古典增长模型


正确答案:20 世纪 50 年代由索洛等人提出的一个增长模型。由于其基本假设和分析方法沿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思路,故被称为新古典增长模型。该模型得出的结论是:经济可以处于稳定增 加,条件是人均资本量 k=0,此时经济以人口增长率增长。

第10题:

新古典增长模型可表示为?


正确答案: Δk=s·y-(n+δ)·k,即资本深化=人均储蓄(投资)—资本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