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方面,李嘉图坚持()

A.绝对优势原理

B.比较优势原理

C.后发优势原理

D.绝对差额原理


参考答案:B

第2题:

首先用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比较优势原理的学者是()

  • A、李嘉图
  • B、罗布津斯基
  • C、哈伯勒
  • D、穆勒

正确答案:C

第3题:

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李嘉图认为每个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然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总量增加,如此形成的国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第4题:

简要评价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正确答案:1、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
2、李嘉图说明了比较优势或比较成本的差异,实质是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异。
3、该理论既反映了当时英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经济状况、地位,也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4、李嘉图比较成本原理的特点和错误在于:
其一,丢掉了经济关系中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其二,未能解释说明国际贸易中的不等价交换问题。
其三,不能说明比较优势原理在运用中的具体变化

第5题:

简述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正确答案: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的一种国际贸易理论。又称比较利益论。李嘉图认为应该按照生产成本相对差距进行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这样,对分工和交换的双方都有好处。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以同另一国进行贸易,并使贸易双方都得到好处。

第6题:

简述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主要内容。
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私密的国际分工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当两国的生产力水平不等,甲国生产任何商品成本都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处于绝对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两国两国仍然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每个国家都应生产和输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这样都可以节约劳动使各国的资本和劳动都用在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使之得到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分配。

第7题:

简述绝对优势说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绝对优势说: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则该国应当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从而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第8题:

论述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以下基本假设之上:(1)采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进行分析;(2)生产要素在一国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两国间则不能流动,且两国国内充分就业;(3)自由贸易在完全竞争下进行,以物物交换为形式;(4)交易双方生产成本不变,无规模收益,亦不考虑运输成本和保险费用,同时假定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5)劳动决定商品价值,且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6)一国公民的相对收入水平不受自由贸易的影响。比较利益学说的核心思想为:国际分工中若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一样,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全部产品,只应停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交换,可以增加世界产品,提高生产率,参与交换国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

第9题:

简述李嘉图等效原理的不足之处


正确答案: ①等效原理的重大不足之处在于债务自身的逻辑推理。在惯例上,借款自身的目的在于从时间的角度上调整开支的先后安排。政府亦如其代表的公民,其借款也出于类似的原因。
②从直接观察现代政治所获的实证也清楚地反驳了等效原理。选民们对征税和发行公债并非等量齐观,反映选民意志的政治家们对这些手段如何结合运用也不是漠不关心。大致来说,同等数量的支出,靠举债来开支比靠征税来开支更有助于避免引起政治上的反对。

第10题:

李嘉图如何阐述其比较优势理论的?


正确答案:李嘉图认为:在国与国之间的贸易中,绝对优势并非必要条件。即使一个国家生产各种产品,其资源的投入都比另一个国家多,不具备绝对优势,但是该国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效率不同,因此存在着比较优势,相对而言有比较强的部门。而另一个国家的各个部门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相互之间也可以比较,相对而言有的部门所具有的优势更胜一筹,也存在着比较优势。他说:"如果两个人都制造鞋和帽,其中一个人在职业上比另外一个人强些。在制帽方面强20%,而在制鞋方面强33%,那么这个较强的人就专门制鞋,那个较差的人就专门制帽,岂不是双方都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