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情景:林女士,77岁 。患肺癌5年,目前处于晚期衰竭状态,需吸氧治疗 。要求:请为患者行鼻塞法吸氧 。

题目
问答题
临床情景:林女士,77岁 。患肺癌5年,目前处于晚期衰竭状态,需吸氧治疗 。要求:请为患者行鼻塞法吸氧 。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临床情景:患者,男性,73岁,诊断为肺性心脏病,需要吸氧治疗。要求:请为患者(医学模拟人)行面罩吸氧。考试时间:11分钟


参考答案:一、操作前准备(8分)(一)将治疗台(盘)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的(1分);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口述)(1分)。(一)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2分)。(三)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的氧气量(2分)(四)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瓶(2分)。二、吸氧操作(8分)(一)打开氧气瓶开关,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管是否通畅(3分)(二)将氧气管连接于面罩的进气孔上(2分)。(三)置面罩于患者口鼻部、调整好位置、松紧带固定,松紧适度(2分)。(四)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1分)。三、提问(2分)(一)请问该患者吸氧的目的是什么(1分)?答: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饱和度,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二)吸氧的常用方法有哪些(1分)?答:吸氧的常用方法有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氧气枕法等。四、职业素质(2分)(一)操作前能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操作中无菌观念强,动作要轻柔、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能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有体现关爱患者的动作。(1分)。(二)着装(工作服)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1分)

第2题:

临床情景:钱女士,44岁。胃癌根治术后第7天,目前需切口拆线。要求:请为患者(医学模拟人或模具)切口拆线。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2)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切口部位,洗手。(3)材料准备:两只换药碗(盘)、两把镊子、线剪、适量的70%酒精棉球和敷料等。2.拆线过程(1)用手移去外层敷料,内层敷料用镊子夹起,将其放置在盛污物的换药碗(盘)内。(2)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传递换药碗中的清洁物品。操作过程中,镊子头部应低于手持部以避免污染。(3)用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2遍。(4)用镊子轻轻提起线结,使原来在皮下的小段缝线露出,另一手持线剪,贴着皮肤将新露出的缝线段剪断。(5)持镊将缝线抽出,抽线的方向朝向伤口侧。(6)拆线后检查伤口愈合情况,用70%酒精棉球重新消毒伤口一次。(7)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固定。粘贴胶布的方向应与躯干长轴垂直,长短适宜。3.提问①头颈部切口一般术后第几天拆线?答:术后第3~5天拆线。②拆线时为什么要掀起线结,剪断新露出的缝线段?答:皮肤表面的缝线可能有细菌污染,这样抽线时可避免细菌污染线道。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中无菌观念强,动作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3题:

女性,65岁。出现胸闷、气急,需要吸氧。请为患者行面罩吸氧。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2)将治疗台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的。(3)用手电筒检查患者两侧鼻腔,并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4)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内氧气量。(5)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管。2.面罩吸氧操作过程(1)打开氧气瓶开关,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管是否通畅。(2)将氧气管连接于面罩的进气孔上。(3)将面罩置于患者口鼻部,调整好位置,松紧带固定,松紧适宜。(4)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5)记录给氧时间、氧流量。

第4题:

临床情景:林女士,77岁。患肺癌5年,目前处于晚期衰竭状态,需吸氧治疗。要求:请为患者行鼻塞法吸氧。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将治疗台(盘)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地。(2)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3)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4)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内的氧气量。(5)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管及鼻塞。2.鼻塞法吸氧操作过程(1)先打开氧气瓶开关,再打开流量表开关。(2)检查鼻塞是否通畅。(3)将鼻塞置于一侧鼻前庭内,鼻塞大小以恰能塞住鼻孔为宜(4)用胶布固定鼻塞,清洁患者面部。(5)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6)记录开始给氧时间、氧流量。3.提问①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给氧治疗时,吸氧的原则是什么?答:原则上给予低浓度吸氧。②停止吸氧时,先取下鼻塞,再关流量表,对吗?为什么?答:对。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关闭流量表操作不当造成患者的不适。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操作中无菌观念强,动作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能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5题:

临床情景:患者,女性,81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入院治疗,出现胸闷,气急,需要吸氧。要求:请为患者(医学模拟人)行面罩吸氧。考试时间:11分钟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总分20分)一、操作前准备(8分)(一)将治疗台(盘)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的(1分);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口述)(1分)。(二)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2分)。(三)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的氧气量(2分)。(四)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瓶(2分)。二、吸氧操作(8分)(一)打开氧气瓶开关,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毛管是否通畅(3分)(二)将氧气管连接于面罩的进气孔上(2分)。(三)置面罩于患者口鼻部、调整好位置、松紧带固定,松紧适度(2分)(二) 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1分)。三、提问(2分)(一)从用氧安全的角度考虑,对氧气设备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1分)?答:防火、放热、防油和防震等。(二)吸氧常用方法有哪些(1分)?答:吸氧的常用的办法有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氧气枕法等。四、职业素质(2分)(一)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与意义。操作中动作要轻柔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能主动了解患者是否存在不良感受(1分)(二)着装(工作服)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1分)。

第6题:

临床情景:患者,女性,40岁。因大量腹水、呼吸困难,需行腹腔穿刺,放腹水减压。要求:请为患者行腹腔穿刺放腹水治疗。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2)患者取平卧位或侧卧位。(3)选择常用的穿刺点之一,在体表定位(左下腹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方1cm、偏左或偏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之延长线相交处)。(4)常规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2~3遍,方法正确。2.腹腔穿刺操作过程(1)戴无菌手套。(2)铺洞巾。(3)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至壁层腹膜作局部浸润麻醉。(4)穿刺针橡皮管末端夹闲置于消毒弯盘中,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接有橡皮管的8号或9号穿刺针,经麻醉处刺入皮肤后,以45~60°角斜刺入皮下,再呈垂直角度刺入腹腔,此时针尖抵抗感消失,放开橡皮管末端的夹子,见腹水流出。(5)助手用止血钳固定针头,考生将橡皮管末端接引流袋或引流瓶,用输液夹调节放液速度。(6)放液后,拔出穿刺针,按压穿刺点。消毒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7)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腹部。3.提问腹腔大量放液时,如何操作才能避免腹水漏出或休克的发生?答:穿刺时,进针要倾斜,穿过腹壁各层时穿刺位置不同,可减少腹水漏出。放液不能过快,穿刺后应将先置好的腹带束紧,以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休克。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时注意无菌观念,动作轻柔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7题:

临床情景:冯女士,56岁。患急性心肌梗死,需吸氧治疗。要求:请为患者行面罩吸氧。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将治疗台(盘)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的。(2)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3)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4)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内的氧气量。(5)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管。2.面罩吸氧操作过程(1)先打开氧气瓶开关,再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管是否通畅。(2)将氧气管连接于面罩的进气孔上。(3)置面罩于患者口鼻部,调整好位置,松紧带固定,松紧适度。(4)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5)记录开始给氧时间、氧流量。3.提问①吸氧时为什么要应用湿化瓶?答:为了保持患者吸入的气体湿度,防止气道干燥引起不适及黏膜损伤。②应用面罩吸氧有哪些优缺点?答:面罩吸氧主要优点是吸氧浓度相对稳定,可按需调节,对鼻黏膜的刺激小。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咳痰、进食。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操作中无菌观念强,动作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8题:

临床情景:王先生,77岁。患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目前感胸闷、憋气,需要吸氧治疗。要求:请为患者行单侧鼻导管吸氧。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将治疗台(盘)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的。(2)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3)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4)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内的氧气量。(5)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管及鼻导管。2.单侧鼻导管吸氧操作过程(1)先打开氧气瓶开关,再打开流量表开关。(2)将鼻导管插入水杯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前端。(3)将鼻导管插入一侧鼻孔内,其深度为鼻尖至耳垂或外耳道口距离的2/3。(4)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和面颊部,清洁患者面部。(5)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6)记录开始给氧时间、氧流量。3.提问①吸氧时患者鼻腔干燥可如何处理?答:用棉签蘸温水擦拭鼻腔或用甘油湿润鼻腔。②应用鼻塞吸氧,有什么优缺点?答:鼻塞吸氧主要的优点是简单、方便,不影响咳痰和进食。缺点为氧浓度不恒定,易受患者呼吸的影响。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配合的方法。操作中无菌观念强,动作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9题:

临床情景:张女士,33岁。因甲状腺腺瘤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第2天。要求:请为患者(医学模拟人或模具)切口换药。


参考答案:1.操作前准备(1)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2)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切口部位,洗手。(3)材料准备:两只换药碗(盘)、两把镊子、适量的70%酒精棉球和敷料等。2.换药过程(1)用手移去外层敷料,内层敷料用镊子夹起,将其放置在盛污物的换药碗(盘)内。(2)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镊子传递换药碗中的清洁物品。操作过程中,镊子头部应低于手持部以避免污染。(3)观察伤口的情况。用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2遍。(4)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并固定。粘贴胶布的方向应与躯干长轴垂直,长短适宜。3.提问①换药的目的是什么?答:换药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并处理伤口,促使伤口更好愈合。②换药中发现伤口的肉芽过度生长,应如何处理?答:可将其剪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压迫止血。也可用硝酸银溶液烧灼,再用生理盐水擦拭。4.职业素质①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取得患者的配合。操作中无菌观念强,动作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②着装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

第10题:

临床情景:患者,女性,39岁,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入院治疗,出现胸闷,气急,需要吸氧。要求:请为患者(医学模拟人)行单侧鼻导管吸氧。考试时间:11分钟


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总分20分)一、操作前准备(8分)(―)将治疗台(盘)置于床旁,向患者解释吸氧目的(1分);戴帽子、口罩(头发、鼻孔不外露);洗手(口述)(1分)。(二)用手电筒检查患者鼻腔,用湿棉签清洁两侧鼻孔,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或半卧位。(2分)(三)查看氧气表,确定氧气瓶的氧气量(2分)。(四)安装湿化瓶,连接氧气瓶及鼻导管(2分)。二、吸氧操作(8分)(一)打开氧气瓶开关,打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管是否通畅(2分)(二)将鼻导管插入水杯中,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并润滑鼻导管(2分)(三)将鼻导管插入一侧鼻孔内,其深度为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长度(2分)(四)用胶布将鼻导管固定于鼻翼和面颊部,清洁患者面部(1分)。(五)观察吸氧情况,视病情调节氧流量(1分)。三、提问(2分)(一)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给氧治疗时,如何掌握吸氧浓度(1分)?答:原则上给予低浓度吸氧。(二)为什么大手术之后常给予吸氧(1分)?答:通常情况下,麻醉及疼痛等容易造成呼吸幅度受限,导致缺氧。四、职业素质(2分)(一)操作前能以和蔼的态度告知患者吸氧的目的与意义。操作中动作要轻柔规范,体现爱护患者的意识,操作结束后能主动了解患者是否存任不良感受(1分)。(二)着装(工作服)整洁,仪表端庄,举止大方,语言文明,认真细致,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1分)。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