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演示体重测量方法 。

题目
问答题
请演示体重测量方法 。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第二站 基本操作】试题一:请演示甲状腺触诊检查。试题二:请演示夹持进针操作。


参考答案:试题一1.检查者位于患者后面,双手拇指放在患者颈后,其余四指在颈前区触摸甲状腺。2.也可从患者前面进行检查,将右手拇指及其他手指分别放在两侧甲状软骨触摸甲状腺,同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3.检查者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硬度、表面情况、压痛、移动性、震颤等情况。试题二1.用左手拇、示指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2.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3.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第2题:

请演示身高测量方法。


参考答案:【评分要点】(1)方法正确(1分)嘱被检查者脱去鞋,站立于身高测量仪上(背靠站立),头部、臀部、足跟三点靠于身高测量仪立柱,以头顶最高点与身高测量仪立柱垂直线的交叉点读数即身高读数。(2)读数正确(1分)向考官报告测得身高,以厘米表示。

第3题:

试述成人体重的测量方法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

第4题:

【第二站 基本操作】试题一:请演示肺下界移动度叩诊法。试题二:请演示贴棉法拔罐的操作。


参考答案:试题一1.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做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2.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做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3.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试题二1.用1cm见方的棉花,不要过厚,略浸酒精。2.贴于罐内壁中下段,点燃后,罩于选定的部位上。3.吸于施术部位。

第5题:

【第二站 基本操作】试题一:请演示一指禅推法方法。试题二:请演示急救止血法。


参考答案:试题一1.以拇指指端、指腹或偏锋端着力;2.通过腕部的来回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指端、指腹或偏锋端持续不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3.要沉肩、垂肘、悬腕,前臂主动发力,带动腕关节协调而有节律地左右来回摆动;操作频率为120~160次/分。试题二1.指压止血法。2.包扎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3.加垫屈肢止血法、填塞止血法。4.止血带止血法。5.手术止血法。

第6题:

请演示脊柱的检查方法。


参考答案:【评分要点】(1)考生站位、告知被检查者体位和姿势正确(1分)被检查者坐位,充分暴露躯干。(2)检查手法正确,动作规范(5分)①脊柱弯曲度视诊检查(2分)考生从侧位和后位观察。a.脊柱四个生理弯曲(颈段轻度前凸、胸段轻度后凸、腰段明显前凸、骶椎后凸)(1分)。b.有无脊柱侧弯、病理性前凸和后凸畸形(1分)(无口述内容时扣1分)。②脊柱活动度检查(3分)a.颈椎活动度检查(1.5分)考生双手固定被检查者双肩(0.5分),嘱被检查者做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0.5分)、左右旋转运动(0.5分),观察被检查者颈椎活动度。b.腰椎活动度检查(1.5分)考生双手固定被检查者骨盆(0.5分),嘱被检查者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0.5分)及左右旋转运动(0.5分),观察被检查者腰椎活动度。

第7题:

请演示脾肿大的测量方法。


参考答案:1.被检查者取仰卧位。2.轻度脾肿大时,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垂直距离。3.脾脏明显肿大时,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最远脾尖之间的距离。4.如脾脏向右超过前正中线,测量脾右缘到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如未超过前正中线,可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

第8题:

【第二站 基本操作】试题一:请演示肺部的直接叩诊。试题二:请演示循法的操作。


参考答案:试题一1.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两臂垂放,呼吸均匀;2.检查者用中指掌侧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胸壁进行叩击,前臂应尽量固定不动,主要由腕关节的运动予以实现;3.检查顺序一般由前胸到后背,检查后背时,如需卧位,应采用侧卧位;4.应左右、上下、内外进行对比,并注意叩诊音的变化。试题二1.针刺不得气时,可用循法催气;2.医者用手指顺着经脉的循行径路,在腧穴的上下部轻柔地循按。

第9题:

请演示腹水的检查。


参考答案:1.当腹腔内有较多的游离液体(1000ml)时,如患者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积于腹腔低处,含气体的肠管漂浮其上,故叩诊腹中部为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2.在患者侧卧位时,液体随之流动,叩诊上腹部为鼓音,下腹部为浊音。这种因体位不同而出现浊音区变动的现象,称移动性浊音,是检查腹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10题:

演示脾脏肿大的测量方法。


参考答案:脾肿大的测量方法为:第1线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cm)表示。第2线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端的距离。第3线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如脾脏高度增大,向右越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表示;未超过前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