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肉眼观,心肌梗塞灶形状不规则。一般于梗塞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梗死灶呈苍白色,8h~9h后呈黄色或土黄色、干燥、较硬、失去正常光泽。第4天在梗死灶周边出现明显充血、出血带,2W~3W后由于肉芽组织增生而呈红色。5周后梗死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呈灰白色(陈旧性梗死灶)。镜下,心肌梗死最常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心肌细胞胞浆嗜伊红性增高,继而核消失;肌原纤维结构可保持较长时间,最终融合成均质红染物。梗死灶边缘可见充血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该处,可见到心肌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及不规则横带,另一部分心肌细胞则出现空泡变性,继而肌原纤维及细胞核溶解消失、残留心肌细胞内膜,仿佛是一个空的扩张的内膜管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述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的原理,并简述什么是再灌注疗法?


正确答案: 溶栓疗法系从静脉或冠脉内注入溶栓剂,以溶解冠脉中的血栓,使冠脉再通。其原理基于以下各点:
⑴冠脉内血栓引起阻塞是透壁AMI的常见原因。
⑵冠脉阻塞后最初数小时如能获得再灌注,可以挽救缺血心肌。
⑶溶栓剂如尿激酶等可以溶解冠脉内血栓,使血管再通,溶栓疗法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两者统称心肌再灌注疗法。

第2题:

简述心肌梗塞的定位。


正确答案: 1.下壁心肌梗塞:Ⅱ、Ⅲ、aVF;
2.前壁心肌梗塞:V3、V4、V5;
3.前间壁心肌梗塞:V1、V2、V3;
4.前侧壁心肌梗塞:V4、V5、V6;
5.高侧壁心肌梗塞:Ⅰ、avL、V5、V6;
6.正后壁心肌梗塞:V7、V8、V9;
7.右心室心肌梗塞:V3R、V4R。

第3题:

简述精失常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精的失常主要包括精虚和精瘀两个方面。精虚,主要是指肾精和水谷之精不足,及其功能低下所产生的病理变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过劳伤肾,以及脏腑精亏不足,日久累及肾等,均能导致肾精不足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有生长发育不良、女子不孕、精神萎顿、未老先衰、男子精少不育等。若因脾失健运、饮食不当等,致水谷之精乏源或生成不足,可形成水谷之精缺乏的病理变化,而见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肌肉瘦削等。肾是藏精的主要脏器,精虚以肾精亏虚为主,脾是化生水谷之精的主要脏器,故精虚之源又在脾。精瘀,是指男子精滞精道,排泄障碍。若房劳过度、忍精不泄、少年水淫或邪阻精道、或肾气虚、肝失疏泄等均可导致精泄不畅而瘀。其临床表现是排精不畅或排精不能,可伴精道疼痛、睾丸小腹重坠、腰痛、头晕等症状。

第4题:

简述心肌梗塞的治疗要点?


正确答案: (1)一般治疗:
①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一周,保持环境安静,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
②吸氧,间断或持续吸氧2~3天,重者可面罩给氧;
③监护,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等监测3~5天;
④镇静止痛,尽快解除病人疼痛。
(2)再灌注心肌:
①溶栓疗法;
②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3)消除心律失常。
(4)治疗心力衰竭。
(5)治疗休克。
(6)其他治疗:
①抗凝疗法;
②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
③极化疗法。

第5题:

简述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诊断。


正确答案: 1.右束支阻滞不影响QRS起始向量,因而不影响病理性Q波的形成,故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塞一般不难诊断。
2.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诊断较困难,
可根据以下几方面考虑诊断:
⑴原发性ST-T改变即弓背向上抬高并有动态变化;
⑵I、AVL、V5-6导联出现Q波;
⑶V6导联出现RS型波群;
⑷V2-4导联S波升支出现切迹,持续0.05秒(即Cabrera征);或I、AVL、V6导联R波升支出现切迹(即Chapman征);此均提示合并前壁心肌梗。
以上指标特异性强(76%-97%),但敏感性差(8%-54%)。

第6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塞时乳头肌功能不全与乳头肌断裂的鉴别。


正确答案: 1.发生频度:前者常见,后者少见。
2.出现时间前者常不知不觉发生,在心绞痛或心梗任何时间发生;后者急性心肌梗塞后1周内突然发生。
3.收缩期杂音的特点前者:
⑴发生于第一心音之后,杂音常局限于心尖区;
⑵短暂与心肌缺血程度呈正相关;
⑶杂音在早搏后可减轻。后者与第一心音同时发生,杂音在心尖区广泛,持续不变,早搏后不变。
4.第一心音:前者70%第一心音响亮;后者柔和。
5.乳头肌受累:前者前后乳头肌受累相仿;后者后内乳头肌受累是前乳头肌的2倍。
6.病程:前者不发生肺水肿,病情稳定;后者突然发生肺水肿,病情急转直下。
7.外科手术:前者常不需手术治疗;后者主张手术治疗。

第7题:

简述急性心肌梗塞时影响血流动力学的因素。


正确答案: 1.梗塞范围大小:范围越大血动力学改变机会越多,左室受损面积在40%以上,易发生泵衰或心律失常。
2.心率及心律变化心率>110次/min,心排血量降低,心率更快是泵衰的根源。III°房室传导阻滞,房颤、快速室率时都会降低心排血量。
3.血压变化AMI时约有30%血压比过去下降。
4.血容量变化降低和升高,对AMI都不利。
5.药物影响如洋地黄制剂,肾上腺素,阿托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

第8题:

简述内火的主要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阳气过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过极化火,阴虚火旺。

第9题:

简述口蹄疫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 1.口腔黏膜、鼻盘、蹄部、乳头水疱和溃烂
2.瘤胃黏膜可见水疱和溃烂
3.致死动物尤其是幼畜,常见左心室内、外壁和室中隔甚至心肌表面发生明显脂肪变性和坏死,切面见黄白相间针尖大小的斑点和条纹,称为“虎斑心”。
4.消化道可见水泡、溃疡;
5.幼畜可见骨骼肌、心肌表面出现灰白色条纹,形色酷似虎斑

第10题:

简述心肌梗塞的病理变化。


正确答案:肉眼观,心肌梗塞灶形状不规则。一般于梗塞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梗死灶呈苍白色,8h~9h后呈黄色或土黄色、干燥、较硬、失去正常光泽。第4天在梗死灶周边出现明显充血、出血带,2W~3W后由于肉芽组织增生而呈红色。5周后梗死灶逐渐被瘢痕组织取代,呈灰白色(陈旧性梗死灶)。镜下,心肌梗死最常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心肌细胞胞浆嗜伊红性增高,继而核消失;肌原纤维结构可保持较长时间,最终融合成均质红染物。梗死灶边缘可见充血带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在该处,可见到心肌细胞肿胀、胞浆内出现颗粒状物及不规则横带,另一部分心肌细胞则出现空泡变性,继而肌原纤维及细胞核溶解消失、残留心肌细胞内膜,仿佛是一个空的扩张的内膜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