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

题目
问答题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哪些?并分别举例说明。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哪些(各举一例)。


答案:(1)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
(2)抑制蛋白质合成:红霉素(大环内酯类)、庆大霉素(氨基糖苷类);
(2)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如青霉素、头孢(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
(3)抑制DNA合成: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喹诺酮类);
(4)抗叶酸代谢: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类)。

第2题:

抗生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1.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不同阶段,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起到抑菌或杀菌作用。如青霉素等的作用靶位是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表现为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从而阻碍了交叉联接。2.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多粘菌素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合;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等能与真菌胞浆膜中麦角固醇类物质结合。它们均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3.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为原核细胞,哺乳动物是真核细胞,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但它们的作用点有所不同。①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呈可逆性抑制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②四环素能阻止氨酰基-tRNA向30S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③能与30S亚基结合的杀菌药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链霉素等)。它们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因而具有杀菌作用。4.抑制核酸代谢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DNA的合成,利福平能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磺胺类药物可竞争性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从而抑制二氢叶酸合成,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甲氨蝶呤是二氢叶酸还原酶。

第3题:

老年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宜选用的是( )。

A.毒性低,并具抑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B.毒性高,并具抑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C.毒性一般,并具抑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D.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E.毒性高,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


正确答案:D

第4题:

举例说明喹诺酮类药物分类,说出第三代药的抗菌特点及抗菌机制。


正确答案:分为三代:第一代如萘啶酸,第二代如吡哌酸,第三代如诺氟沙星。第三代药具有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作用强,对绿脓杆菌、淋球菌也有作用,与其它抗生素之间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影响DNA合成,妨碍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

第5题:

保存剂的类型及作用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酸或碱,用于控制调节pH值。如在测定重金属的样品中加入硝酸,防止重金属水解沉淀和被容器壁吸附。
(2)抑制剂,用于抑制生物作用。如在测定挥发酚的样品中加入硫酸铜,抑制苯酚分解菌的活动。
(3)氧化剂或还原剂,用于控制氧化还原,如在测定汞的样品中加入硝酸-重铬酸钾溶液,保持汞的高氧化态,防止汞被还原损失;在测定硫化物的样品中加入抗坏血酸去除余氯,防止硫化物被氧化损失。

第6题:

抗菌药物的抗菌机制有哪些?


参考答案:(1)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4)影响核酸代谢
(5)影响叶酸代谢

第7题: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对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2.对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该慎重经验用药;
3.对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参照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4.对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8题:

试举例说明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机制。


正确答案:①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抑制转肽酶作用,阻碍黏肽合成中的交叉联结,致使细胞壁缺损,细菌最终破裂溶解而死亡。②增加细菌胞浆膜的通诱性:制霉菌素和两件霉素B能与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结合,使胞浆膜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细菌体内物质外流造成细菌死亡。③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苷类作用于核糖体的亚单位,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起始阶段、肽链延长阶段和终止阶段以多种方式干扰敏感细菌蛋白质的合成。④抗叶酸代谢:磺胺类和甲氧苄啶(TMP)可阻滞敏感细菌叶酸合成,使细菌不能形成活化的四氢叶酸,从而影响核酸的合成。⑤抑制核酸代谢:利福平特异性地抑制细菌DNA依赖的RNA多聚酶,阻碍mRNA的合成,杀灭细菌。

第9题: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有(),(),(),()。


正确答案: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胞浆膜通透性;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核酸合成

第10题:

试述抗菌药物抗菌作用机理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抗叶酸代谢: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2)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是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与五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重复交替联结而成。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可分为胞浆内、胞浆膜与胞浆外三个阶段。能阻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可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由于菌体内的高渗透压,在等渗环境中水分不断渗入。致使细菌膨胀、变形,在自溶酶影响下,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
(3)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细菌胞浆膜主要是由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半透膜,具有渗透屏障和运输物质的功能。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物质,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合;而制霉菌素和二性霉素等多烯类抗生素则仅能与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物质结合。它们均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
(4)抑制蛋白质合成: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哺乳动物是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80S,由40S与60S亚基构成,因而它们的生理、生化与功能不同,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毒性,而不影响哺乳动物的核蛋白体和蛋白质合成。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但它们的作用点有所不同。
①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呈可逆性抑制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
②能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而抑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能阻止氨基酰tRNA向30S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③能与30S亚基结合的杀菌药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等)。它们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因而具有杀菌作用。
(5)抑制核酸代谢: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DNA的合成,利福平能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