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心血管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或途径有哪些?

题目
问答题
药物对心血管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或途径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无效

B、效果良好

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A、非致病基因,无效

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参考答案:问题 1 答案:C


问题 2 答案:E


问题 3 答案:B

第2题:

共用题干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但有变异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致病基因不同,无效
B:针对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此药的作用靶点,无效
D: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无效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答案:E
解析:
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3题:

药物引起心血管毒性作用的类型有哪些。


正确答案: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病、对核酸合成的干扰、心跳骤停、心律失常、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心瓣膜损害、心绞痛、血管病变、高血压症、低血压症、尖端扭转室性心动过速。

第4题:

下列分子中,哪些通常不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靶分子()

  • A、ATP
  • B、脂质
  • C、核酸
  • D、蛋白质
  • E、DNA

正确答案:A

第5题:

药物对心血管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或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改变Na+通道,Ca2+、K+通道稳态。 
②β肾上腺素受体 
③磷酸二酯酶、Na+-K+-ATP酶等
④线粒体DNA聚合酶

第6题:

共用题干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3,且药酶基因A、B、C均无突变的患者,结果是
A:非致病基因,无效
B:正中作用靶点,效果良好
C:无效,非此药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

答案:B
解析:
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7题:

药物作用靶点取决于致病相关基因。例如一疾病的致病相关基因是X1、X2和X3,某治疗药物系针对致病基因X3为靶点,且为无活性的前药,在体内经过A→B→C途径代谢成活性形式,作用于靶点X3。不同患者用药效果截然不同。

给予致病基因为X1或X2的患者用药,结果是
A.无效
B.效果良好
C.无效,缘于非此药的作用靶点
D.无效,缘于体内不能代谢为活性形式
E.基因变异影响药物结合靶点,药效不理想,剂量要调整

答案:C
解析:
3.1~3题考查的是药物作用的靶点理论。

第8题:

药物毒副作用产生的原因有:

A、药物与其作用靶标的亲和力过强

B、药物与非靶部位的各种受体发生相互作用

C、药物的代谢产物有活性或毒性

D、药物靶标被过度抑制


答案:BCD

第9题:

乙酰谷酰胺的主要作用靶点是()

  • A、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 B、脑血管
  • C、心血管
  • D、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


正确答案: (一)药物引起免疫抑制。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分损害,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称为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剂损伤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致使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恶性病变的危险增加。药物主要通过二方面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抑制T细胞的活化。 
(二)药物引起过敏反应。
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四种类型:I型速发型过敏反应、II型抗体依赖性细胞毒过敏反应、III型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过敏反应、IV型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
(三)药物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指对自身组织,包括核酸大分子的抗体诱导和表达。
包括
1、甲基多巴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2、肼屈嗪等药物引起的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3、氟烷引起的免疫性肝炎。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