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法律理论和()。

题目
单选题
中国法律思想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法律理论和()。
A

理论

B

观点

C

主张

D

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有着丰富的法律思想、理论,但中国近现代代并无作为一门学科的法律学。()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并不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直接延续,而是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批判吸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朱熹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试述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端注重伦理纲常的社会,这一传统生生不息。然而当代中国是必然要实行法治的,这是中华民族兴起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中国试图建设法治国家的努力已有百余年,但是回顾这百余年的沧桑历程,中国仍然没有实现法律的现代化。
1842年到1901年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坚持根本的政治制度、伦理纲常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与西方法律接近的改良和补充,这是一条过于保守的道路。“这一道路的主张者没有认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法系已经整体落后的事实,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的世界秩序的真谛,天真的以为中华法系只是一所只需经过一些修补就可以恢复完美的大房子。”
1905年开始的清末修律到1949年国民政府垮台,这一时期法律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贯穿了“全盘西化”的原则;而自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建立到1978年的法律现代化进程则以“全盘苏联化”为原则,这两个阶段的法律现代化都是照抄照搬他国的东西,无视本国实际,以强制推进的急功近利的方式迫使中国法律实现现代化,事实已经证明这是失败的。
中国真正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严格的来讲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这百余年并不成功的经历与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刑民不分,以民为主”,“息讼厌讼,崇尚调解”等法律传统相比,根基尚不够牢靠。中国要在法治的道路上赶超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必须要加速度的发展,对西方的法律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搞清楚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哪些弊端与传统法律文化有关,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因此,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转向现代法律文化,并非割裂历史,相反,中国二千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法律文化必然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产生影响。

第5题:

在中国历史上,对法律制度影响最深的思想理论是:()。

A、儒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道家学派

D、墨家学派


参考答案:A

第6题:

简述中国法律思想的历史特点。


参考答案:

1、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伦理渗透一切;
2、皇权至上;
3、平等观念欠缺,等级特权思想浓厚;
4、重德轻刑;
5、重义轻利。


第7题:

在中国历史上,对法律制度影响最深的思想理论是儒家学派。()


参考答案:正确

第8题: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据___,结合党的建设的实践制定。

A、党章和宪法

B、宪法和法律

C、党章和宪法、法律


答案:C

第9题:

作为理论法学的重要学科,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  )


答案:错
解析:
作为理论法学的重要学科,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性。

第10题:

朱熹的法律思想是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正统法律思想。

A

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