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特点?


参考答案:(1)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2)民法典贯彻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3)法典保留了旧制度的若干残余(4)法典继承了罗马法的系统(5)民法典用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立法注重实际应用。

第2题:

试论《德国民法典》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在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方面已有所变化,如在肯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所有权不受限制原则的基础上,对所有权行使上增加了某些限制性规定;肯定了“契约自由”原则;在民事责任上,实行过失责任与无过失责任并存。
(2)规定了法人制度。
(3)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对容克贵族的土地所有权以及基于土地私有而产生的其他权利和亲属法中的家长制残余上。
(4)立法技术上讲究逻辑体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准确。


第3题:

1804年与1990年《德国民法典》在欧洲法律史上均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和不可替代的地位。请问这两部民法典在内容上最为突出的不同点在于?

A.法国民法典规定了契约自由原则,而德国民法典没有

B.法国民法典规定了过失责任原则,而德国民法典没有

C.法国民法典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的自由竞争经济条件,而德国民法典没有

D.德国民法典直接保护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而法国民法典没有


正确答案:CD
   《德国民法典》与《法国民法典》一样,承认契约自由原则和过失责任原则。所以AB两项错误;《法国民法典》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早期的民法典,与自由竞争经济条件相适应,体现了“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涉”这一立法精神,而《德国民法典》是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制定的。所以C项正确;《德国民法典》是德国资产阶级和容克贵族相妥协的产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所以D项正确。 

第4题:

试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商鞅按照法家理论对秦国的法律制度进行了重大变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改法为律。法,表达的是“平之如水”的含义;律,新兴地主阶级解释为“均布也”。商鞅改法为律是新兴地主阶级以法代刑思想的继续,其目的在于强调法律的普遍性、公开性,注重法律的实施。
(2)重农奖功。为巩固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的财源、兵源,商鞅实施了废除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政策,从法律上确认私有土地的合法性。
(3)通过重刑轻罪治奸惩恶,并进一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还利用重刑强制民众开垦耕种,以维护生产的发展。
商鞅变法是在总结各诸侯国变法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促成了秦国君主专制政治的稳定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也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活动中最彻底、成效最显著的一次,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在变法过程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重刑原则,并且规定了许多实施重刑的措施。这些法律理论和实践造成了秦严刑峻罚的法制特征,也为中国封建法制奠定了严酷的基调。

第5题:

简述1922年新学制的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 1922年的“新学制”,或称“壬戌学制”。由于该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又称“六三三学制”。
(1)主要内容:受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学制不订教育宗旨,而以七项标准作为指导,新学制的标准为:适应社会进化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实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2)特点:①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六三三”学制中各教育阶段基本上是依据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划分的,这在我国近代学制上是第一次;②初等教育阶段趋于合理,更加务实;③中等教育是改制的核心,是新学制中的精粹;④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与就业;⑤在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且设置灵活;⑥高等教育阶段,缩短了高等教育年限,取消了大学预科。

第6题:

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由总纲、人民、参议员、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国务员、法院、附则等7章56条构成,其基本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规定了国家性质。以“主权在民”的原则,建立民主共和国,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第二,规定了国家形式。中华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第三,规定了国家政体。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组织原则,国家政治体制上采用责任内阁制。规定行政权力属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院行使;全国的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司法权属于法院。第四,规定了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分”。明确了人民享有选举、被选举、考试、请愿、诉讼等权利,并享有人身、财产、居住、迁徙、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项自由,但须受政府法律限制,并有纳税和服兵役的义务。第五,规定了国家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法律文件上明确冠以中华民国的国名,虽然表述是“临时约法”,没有使用宪法字样,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由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共和的国家制度、政权组织形式、一般民主自由原则,它宣布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结束,在法律上体现了孙中山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设计方案,在诉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愿望,在观念上促使了民主共和开始深入人心,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在趋势上符合了社会前进的方向,所以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创举。

第7题:

日本《民法典》是界于()之间的混合产物。

A.英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B.法国《民法典》和中国《民法典》

C.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D.美国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


参考答案:C

第8题:

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和历史地位、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第9题:

试述《德国民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主要内容:1871年德国统一后,帝国宪法明确规定制定国家统一民法典的权利属于帝国中央,从而为统一的民法典的编纂提供了宪法依据。自1874年帝国联邦议会成立法典编纂委员会伊始,历时22年,民法典在1896年由帝国国会通过,1900年1月1日开始施行。德国民法典以罗马法《学说汇纂》为蓝本加以编纂,分为总则、债的关系、物权、亲属和继承5编,共2385条,规模庞大。
民法典的特点:
1、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重新诠释和发展了资本主义民法基本原则。
2、法典对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正在兴起的新型民事法律关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明确的确认。
3、民法典保留了较多封建残余。
4、民法典包含了众多的一般条款。
5、民法典的立法技术堪称经典。创立了五编制的结构体例。
历史地位:1900年的民法典是德国第一步资产阶级民法典,对德国统一法制作用巨大,并称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同时,它也是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国家编纂的规模最大、对现代资产阶级民事立法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民法典。

第10题:

试述楔形文字法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正确答案: 特点:
1、楔形文字法各法典结构比较完整;
2、法典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特别重视对民事法律关系的调整;
3、楔形文字各法典大多数是司法判例的堆积;
4、楔形文字法出成文法之外,存在着习惯法体系;
5、楔形文字法是世俗法。
历史地位:楔形文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个法系,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楔形文字法首先将习惯法成文化,开始了人类成文法的最初尝试,推动了人类法律的发展与进步。楔形文字法诸法典,特别是《汉穆拉比法典》,内容丰富,形式完备,条文缜密,立法技术发达,表明其已达到奴隶制法发展的最高峰,对后世奴隶制立法产生重要影响。以《汉穆拉比法典》为典型代表的楔形文字法,体现了古代东方文明的伟大成就,不仅在两河流域得到长久的应用,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而且还通过波斯帝国的法律和希伯来法对西方法律文化沉声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