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3、“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这三项对外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要决策和深重选择,是以一定历史、理论为基础,以显示利益为依据提出来的。首先,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中国大陆一些边远山区、岛屿尚待解放,美帝国主义仍未放弃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大陆还严重存在,如果不割断外国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的公开的、潜在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以至文化思想方面的联系,要想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另起炉灶”,创建由我们自己的干部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影响和势力之后,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其次,“一边倒”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唯一的选择。虽然中共希望并一度采取了力争中立美国的策略,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关上了与中共发展关系的大门。待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美国又采取加紧扶植日本以取代国民党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庸,在政治上加以反对,在经济上加以封锁。这使得中共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给中国的经济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苏联则在我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派人与我商讨新政权成立的问题,并商定一俟新中国成立,立即予以承认。且斯大林向中国同志承认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曾经犯有错误,赢得了中国的尊敬。此外,苏联不仅在亚洲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后方,而且为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一言蔽之,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现实利益,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并为将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提出的“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和“团结全世界人民”等外交决策及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第2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政策进行了哪些调整?取得了哪些成绩?


正确答案: (1)、结束屈辱外交,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毛主席根据中国的历史和显示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先后提出了“令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
(2)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着重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3)改善与美国及西方大国的关系,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
(4)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开创外交新局面。
(5)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确立全方位的外交新格局。

第3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三大外交政策包括()。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条线

D、一边倒


参考答案:A,B,D

第4题:

试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点1、“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通过谈判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即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3、“一边倒”,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这三项对外基本方针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必要决策和深重选择,是以一定历史、理论为基础,以显示利益为依据提出来的。首先,国民党残余势力还存在,中国大陆一些边远山区、岛屿尚待解放,美帝国主义仍未放弃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支持,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大陆还严重存在,如果不割断外国同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的公开的、潜在的、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经济的,以至文化思想方面的联系,要想建立并巩固人民政权,是很不容易的。因此,必须“另起炉灶”,创建由我们自己的干部组成的新型外交队伍。在肃清帝国主义在华影响和势力之后,在独立自主的原则下与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其次,“一边倒”是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下唯一的选择。虽然中共希望并一度采取了力争中立美国的策略,但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政策,关上了与中共发展关系的大门。待国民党政府大势已去,美国又采取加紧扶植日本以取代国民党中国在亚洲的地位的战略部署,并将中国视为苏联的附庸,在政治上加以反对,在经济上加以封锁。这使得中共感到安全受到威胁,也给中国的经济重建造成极大的困难。而苏联则在我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之后,立即派人与我商讨新政权成立的问题,并商定一俟新中国成立,立即予以承认。且斯大林向中国同志承认他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曾经犯有错误,赢得了中国的尊敬。此外,苏联不仅在亚洲是抵抗美日的中坚力量,可以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后方,而且为新中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模式。一言蔽之,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现实利益,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稳定,并为将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5题:

试述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及意义。


正确答案: 八十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出现了新变化。在国际上,和平与发展问题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迫切要求的问题,也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战争的威胁在日趋减小,和平的力量在不断壮大,世界已进入了和平发展时期。在国内,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制定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战略方针。根据国际国内出现的新形势,中国对外政策作了全面调整。它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建设,使对外工作有了新的大发展。其主要内容有:一、赋予了独立自主的新内容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和外交实践的根本点。调整后的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1)中国坚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大小国家的原则,中国永远不称霸;(2)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谁搞霸权主义就反对谁;(3)中国决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也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在国际事务中,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和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决定自己的政策;(4)中国决不同任何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决不联合一家去反对另外一家;(5)根据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处理党际关系。二、提出了对战争形势的新估计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是中国一贯的外交目的,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对世界战争的危险性估计过高,强调世界战争不可避免,甚至认为迫在眉睫。进入八十年代,根据国际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中国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做出了新的评价,认为:战争的因素依然存在,但是和平的力量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争取实现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有希望的,可行的。三、确定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既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现阶段现代化建设必由之路,是对国内外形势的正确反映,目的是增强中国自力更生的能力,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积极发展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打开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学会组织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两套本领,以加速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既对发达国家开放,也对发展中国家开放,既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也对社会主义国家开放,是一种面向全世界的全方位的开放。对外开放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已载入中国宪法。四、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亦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实际,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是历史的产物,是我国争取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的产物。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保持繁荣和稳定,充分证明了这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八十年代我国外交政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争取世界和平为目标,维护世界和平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二是为国内的经济服务;三是无敌国外交,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改变长期以来以政治划线的做法;四是更加注重国家利益。八十年代中国外交政策全面调整后,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全方位外交,使中国进入了对外关系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调整后的中国对外政策,不但正确地、全面地反映了国内的政治、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当前世界的新潮流,使中国顺利地发展对外关系有了可靠的依据。其重要意义主要有:一、调整后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对外政治关系的新发展10年来,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建立并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中美关系在建交后曲折发展;同苏联的关系从缓和到实现正常化;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友好与合作关系有了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日本、西欧、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联合反霸、维护和平方面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所有这些,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信誉不断上升。二、调整后的对外政策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在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不断加强的同时,对外贸易也有惊人的发展。不但外贸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外贸同利用外资、国际生产合作化、对外援助等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全面发展。三、调整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引进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利用外资是参与国际生产分工协作体系的一种方式,也是世界上许多新兴工业国实现经济起飞和保持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积极开展国际间的科技交流,引进、消化和吸收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已成为各国振兴经济必由之路。大力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和内容。总之,调整后的中国外交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工作更加灵活和主动,特别是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加,中国对世界事务的影响不断得到加强,中国在世界政治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6题:

我国出现严格意义上的旅游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 B、新中国成立初期
  • C、改革开放初期
  • D、改革开放以后

正确答案:D

第7题:

如何评价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正确答案: 在中国大陆即将全部解放之际,毛泽东提出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外交思想和方针。这些外交思想和方针被确定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一边倒”即站在社会主义一边。毛泽东在1949年提出的“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在中国革命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
(2)“另起炉灶”。“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新中国不承认一切旧的外交关系,一扫百余年的屈辱外交,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外交。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1949年初,毛泽东在同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强调指出,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大家庭来讲,这个屋子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顿。等屋子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来。“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周恩来提出的“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和“团结全世界人民”等外交决策及方针,构成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

第8题: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

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第9题:

试述我国六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正确答案: 我国六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修反(外国反动派),目的是推进世界革命。这一时期的外交政策可分为两个阶段:一、1955—1965年,这一阶段中国的外交就是在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继续高涨和东西方之间的紧张形势总体有了明显缓和的背景下展开的。本阶段一开始,中国在有了稍为宽松的国际环境之后,在继续“一边倒”和集中反美的基本战略下,致力于解决同周边民族主义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注意开展对日民间外交,改善了周边环境,呈现了中国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对外政策的力量,这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中国明确地仍然站在和平、民主、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支持一切反殖民主义和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并公开举起反美统一战线的旗帜,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1963、1964年时,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观点,即:亚非拉各国是第一中间地带;欧洲、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划为第二中间地带国家,认为两个中间地带的观点和反美统战的观点是同一件事的两种表述法。总之,中国把一般西方大国同美国区别对待,执行这项政策,使中国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是逐渐有所进展的。在国际缓和形势下,中苏在如何对待美国的策略战线方面产生严重分歧。中苏之间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某些理论观点的认识也有重大差异。1963年7月出现中苏两国关系恶化新阶段。这段时间,中国在对外方面,仍是主要执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但苏联表现出来正在执行“联美反华”的政策,促使中国正在酝酿成熟“反帝必反修(苏)”的方针。二、1965—1972年,在这段时间,中国从世界革命的要求出发,认为必须在国际政治中划清同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界线,不能把苏联看作国际反美统一战线的成员,必须排除苏联对亚非国家和人民的活动。中国在战略上对美国、苏联“两面开弓”。到1968年苏联武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结合中国认为苏联军事实力逐渐接近美国,正在出现苏美全面争夺的态势,中国正当地提出世界已经进入反对美国和苏联两个主要对象的新时期了。中国的世界革命的要求,不但反映在中国国内加速“革命”的“文化大革命”上,也反映在中国对世界各种国家的人民发出革命号召和对各国内部革命现象的热情声援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同一些国家关系的疏远而造成外交上的孤立。这种情况从1969年起才开始改变。从1969年“五一”节毛主席接见外国驻华使节起,中国主动改善因极“左”思想而受到破坏的和某些国家的关系,重新向外派驻因参加“文化大革命”而奉召回国的中国大使,使中国外交较快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此外,在本阶段,中国对外虽然主要遇到美国、苏联两个对手,但继续执行一贯的政策,支持在国际上、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反帝、反殖、反强权政治和反侵略的斗争和努力。

第10题:

简述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


正确答案: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1949年春天,毛泽东主席在谈到即将诞生的新中国所要奉行的对外方针时说:“我们的一个重要方针是“另起炉灶”。其含义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对于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条约和协定都要重新审查处理。1949年月1月未2月初,毛泽东等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会谈时提出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其含义是必须先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势力和影响,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关系。“一边倒”方针是毛主席1949年6月30日为纪念中共成立28周年所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出来的。毛主席写道:“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