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血白细胞6.0×109/

题目
单选题
30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血白细胞6.0×109/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正常<17.1μmol/L),ALT 85单位,尿蛋白(+),肥达反应“0”1:80、“H”1:160,抗HBS(+)。下述哪一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
A

粪便细菌培养

B

骨髓细菌培养

C

血涂片检疟原虫

D

凝溶试验

E

肝活检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男性,28岁,突然不规则发热15日,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血白细胞总数6.0×10/L,总胆红素85mmol/L(正常<17,1mmol/L),ALT120U/L,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骨髓细菌培养

B.粪便细菌培养

C.血涂片检疟原虫

D.肝炎系列

E.肝活检


正确答案:A

第2题:

32岁男性,持续发热20天,伴有周身不适,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cm,脾肋下1cm,白细胞3.0×109/L中性80%,淋巴20%。

[问题1][单选题]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作哪项检查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粪便培养
D、肝功能
E、尿培养

答案:B
解析: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为伤寒。诊断伤寒的最有意义的检查就是:骨髓培养。骨髓培养:全病程均可获较高的阳性率,第1周可高达90%,且较少受抗菌药物的影响。

第3题:

患者,男,30岁,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血白细胞总数4.0×109/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正常<17.1μmol/L。),ALT 85U,尿蛋白(+),肥达反应“O”为1:80,“H”为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血涂片检疟原虫

B.骨髓细菌培养

C.凝溶试验

D.粪便细菌培养

E.肝活检


正确答案:B
B。[解题思路] 该中年男性病人发热3周,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偏低,肥达反应“O”和“H”均阳性,首先考虑伤寒,因并发中毒性肝炎,所以可有黄疸和肝功异常。若要确定诊断,则应找到伤寒杆菌。病人病程已3周,尽管可用粪便培养,但阳性率低,骨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而且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所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的检查是骨髓细菌培养。
[命题规律] 考查“伤寒的诊断”。必须掌握。

第4题:

30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在肋下1.0cm,血白细胞总数在6.0×10<img src="13/~9.gif" />/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正常<17.1μmol/L),ALT85单位,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160,抗HBS(+),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血涂片检疟原虫
B.骨髓细菌培养
C.粪便细菌培养
D.凝溶试验
E.肝活检

答案:B
解析:
该中年男性病人发热3周,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偏低,肥达反应“0”和“H”均阳性,首先考虑伤寒,因并发中毒性肝炎,所以可有黄疸和肝功异常。若要确定诊断,则应找到伤寒杆菌。病人病程已3周,尽管可用粪便培养,但阳性率低,骨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而且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所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的检查是骨髓细菌培养。

第5题:

26岁男性农民,因畏寒发热起病,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入院1天后发现皮肤有黄染,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查体: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0Cm,压痛(+),脾(-),实验室检:WBC15.4×109/L,N80%,L20%,尿检:尿蛋白(+),颗粒管型1~2,WBC8~15,RBC20~30,BUN24mmol/L,凝集溶解试验阳性。24岁男性农民,因畏寒发热起病,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入院1天后发现皮肤有黄染,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查体: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0Cm,压痛(+),脾(-),实验室检:WBC15.4×109/L,N80%,L20%,尿检:尿蛋白(+),颗粒管型1~2,WBC8~15,RBC20~30,BUN24mmol/L,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问题3][单选题]
哪种药物治疗为首选药物

A、四环素
B、庆大霉素
C、新诺明
D、青霉素
E、头孢曲松

答案:D
解析:

第6题:

26岁男性农民,因畏寒发热起病,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入院1天后发现皮肤有黄染,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查体: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0Cm,压痛(+),脾(-),实验室检:WBC15.4×109/L,N80%,L20%,尿检:尿蛋白(+),颗粒管型1~2,WBC8~15,RBC20~30,BUN24mmol/L,凝集溶解试验阳性。24岁男性农民,因畏寒发热起病,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入院1天后发现皮肤有黄染,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查体: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0Cm,压痛(+),脾(-),实验室检:WBC15.4×109/L,N80%,L20%,尿检:尿蛋白(+),颗粒管型1~2,WBC8~15,RBC20~30,BUN24mmol/L,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问题1][单选题]
最可能的诊断

A、肾综合征出血热
B、急性黄疸型肝炎
C、伤寒溶血尿毒综合征
D、疟疾黑尿病
E、钩端螺旋体病

答案:E
解析: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第7题:

32岁男性,持续发热20天,伴有周身不适,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cm,脾肋下1cm,白细胞3.0×109/L中性80%,淋巴20%。

[问题2][单选题]
应采取哪项最有效治疗措施

A、大剂量解热镇痛药
B、应用青霉素
C、保肝疗法
D、应用喹诺酮类药
E、应用红霉素

答案:D
解析:
伤寒革兰阴性氟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

第8题:

30岁,男性,突然不规则发热20余日,于5月8日急诊入院。查体:巩膜黄染,肝脾肋下1.0cm,血白细胞总数4.0×109/L,总胆红素定量98μmol/L(正常<17.1μmol/L),ALT85U/L,尿蛋白(+),肥达反应“O”1:80,“H”1: 160,抗HIN(+),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

A.血涂片检疟原虫

B.骨髓细菌培养

C.凝溶试验

D.粪便细菌培养

E.肝活检


正确答案:B
解析:该中年男性病人发热3周,肝脾大.血白细胞偏低,肥达反应“O”和“H”均阳性,首先考虑伤寒,因并发中毒性肝炎,所以可有黄疸和肝功异常。若要确定诊断,则应找到伤寒杆菌。病人病程已3周,尽管可用粪便培养,但阳性率低,骨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较高,而且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所以最有利于确定诊断的检查是骨髓细菌培养。

第9题:

32岁男性,持续发热20天,伴有周身不适,巩膜轻度黄染,体温39℃,神志清,表情淡漠,肝肋下2cm,脾肋下1cm,白细胞3.0×109/L中性80%,淋巴20%。

[问题3][单选题]
在腔道内(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起保护作用的是

A、IgM
B、IgG
C、IgA
D、Ig
E、EIgD

答案:C
解析:
IgA分血清型和分泌型两种,血清型IgA可介导调理吞噬ADCC作用;分泌型IgA(sIgA)是机体粘膜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覆盖在鼻、咽、气管、肠和膀胱粘膜的表面,它能抑制微生物在呼吸道上皮附着,减缓病毒繁殖,是粘膜重要屏障,对某些病毒、细菌和—般抗原具有抗体活性,是防止病原体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外来抗原进入呼吸道或消化道,局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无需中央免疫系统的参与,自身就可进行免疫应答,产生分泌型抗体,即sIgA。已有研究证明,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两者呈正相关。

第10题:

26岁男性农民,因畏寒发热起病,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入院1天后发现皮肤有黄染,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查体: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0Cm,压痛(+),脾(-),实验室检:WBC15.4×109/L,N80%,L20%,尿检:尿蛋白(+),颗粒管型1~2,WBC8~15,RBC20~30,BUN24mmol/L,凝集溶解试验阳性。24岁男性农民,因畏寒发热起病,伴全身肌肉酸痛,头痛4天于8月10日入院,入院1天后发现皮肤有黄染,尿量减少,尿色深黄,查体:结膜充血,巩膜及皮肤中度黄染,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0Cm,压痛(+),脾(-),实验室检:WBC15.4×109/L,N80%,L20%,尿检:尿蛋白(+),颗粒管型1~2,WBC8~15,RBC20~30,BUN24mmol/L,凝集溶解试验阳性。

[问题4][单选题]
确定诊断的指标是

A、临床表现
B、流行病学资料
C、血培养
D、便培养
E、肾功

答案:C
解析:
钩端螺旋体的检查方法就是患者的血培养,分离钩体为确诊依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