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贝母瓜萎散的辨证要点是(  )。

题目
单选题
应用贝母瓜萎散的辨证要点是(  )。
A

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B

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

C

咯痰黄稠,胸膈痞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D

咳嗽痰多。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滑

E

癫狂惊悸,大便干燥,苔黄厚腻,脉滑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A.贝母与瓜萎

B.半夏与白蔹

C.贝母与乌头

D.白及与半夏

E.瓜菱与白及


参考答案:C

第2题:

百合固金汤和贝母瓜萎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下列何方不具有解表作用

A.止嗽散

B.定喘汤

C.杏苏散

D.五苓散

E.贝母瓜萎散


正确答案:E

第4题:

主治脾约的方剂是

A.十枣汤

B.麻子仁丸

C.贝母瓜萎散

D.泻白散

E.枳实薤白桂枝汤


正确答案:B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下气祛痰,可治疗胸痹之气结较甚者。脾约为脾虚津耗、肠液枯燥所致大便艰涩的病证,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十枣汤攻逐水饮;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泻白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考点:枳实薤白桂枝汤和麻子仁丸的应用。

第5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贝母瓜萎散组成药物的是


正确答案:C

第6题:

患者咳嗽,痰稠而黏,咯痰不爽,咽喉干燥。治疗应首选

A.止嗽散

B.杏苏散

C.二陈汤

D.贝母瓜萎散

E.麦门冬汤


正确答案:D
解析:此病证为燥痰咳嗽,答案选择上重点要看润燥,应当选用润燥化痰之剂。贝母瓜萎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而麦门冬汤是滋养肺胃,二陈汤是燥湿化痰,止嗽散和杏苏散可以止咳,但无润燥功效。故选D。

第7题:

百合固金汤和贝母瓜萎散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瓜蒌、百合

B.生地、熟地

C.贝母、桔梗

D.麦冬、甘草

E.花粉、陈皮


参考答案:C

第8题:

清气化痰丸与贝母瓜萎散中均含有的药物是

A.半夏

B.枳实

C.茯苓

D.甘草

E.桔梗


正确答案:C
C

第9题:

主治胸痹的方剂是

A.十枣汤

B.麻子仁丸

C.贝母瓜萎散

D.泻白散

E.枳实薤白桂枝汤


正确答案:E
枳实薤白桂枝汤通阳散结,下气祛痰,可治疗胸痹之气结较甚者。脾约为脾虚津耗、肠液枯燥所致大便艰涩的病证,麻子仁丸润肠泄热,行气通便。十枣汤攻逐水饮;贝母瓜蒌散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泻白散清泻肺热,止咳平喘。考点:枳实薤白桂枝汤和麻子仁丸的应用。

第10题:

A.二陈汤
B.温胆汤
C.止嗽散
D.贝母瓜萎散
E.清气化痰丸

治疗痰热咳嗽,应首先考虑的方剂是

答案:E
解析:
考点:
1.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咯痰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历代将有声无痰称为咳,有痰无声称为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
2.病因病机:(1)外感咳嗽病因为外感六淫之邪。(2)内伤咳嗽病因为饮食、情志等内伤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内生病邪。(3)病位在肺,其他脏腑所致咳嗽皆须通过肺脏,肺为咳嗽的主脏。基本病机是内外邪气干肺,肺气不清,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迫于气道而为咳。(4)外感咳嗽病变性质属实,为外邪犯肺,以风寒为多;内伤咳嗽病变性质为邪实与正虚并见,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
3.临床表现: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本病证的主要症状。咳嗽的病程、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咳痰的色、质、量、味等也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4.鉴别诊断:
(1)哮病、喘病:哮病和喘病虽然也会兼见咳嗽,但各以哮、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
(2)肺胀:肺胀常伴有咳嗽症状,但肺胀有久患咳、哮、喘等病证的病史,除咳嗽症状外,还有胸部膨满,喘逆上气,烦躁心慌,甚至颜面紫暗,肢体浮肿等症,病情缠绵,经久难愈。
(3)肺痨:咳嗽是肺痨的主要症状之一,但尚有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等主要症状,具有传染性,X线胸部检查有助鉴别诊断。
(4)肺癌:肺癌常以咳嗽或咯血为主要症状,但多发于40岁以上吸烟男性,咳嗽多为刺激性呛咳,病情发展迅速,呈恶液质,一般咳嗽病证不具有这些特点,肺部X线检查及痰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5.辨证要点:(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6.治疗原则:外感咳嗽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
7.分证论治:(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化痰止咳;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肺阴亏耗,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