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题目
问答题
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随着教师管理制度的深化,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在招聘新教师时出现了哪些新着眼点?


正确答案:(1)选拔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静态的档案材料转向了候选人的动态表现。(2)招聘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的学科对口转向了候选人的多科要求。(3)招聘新教师的着眼点由候选人单一教学能力转向候选人的教学、科研、组织、人际等多重能力。

第2题:

一、题目
试论我国的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正在快速推进,且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这一进程中,城市与乡村 及其相互之间必然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如何应对,促使城市与乡村协调 发展,是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请按以下层次对本题论述:

(一)城市化的内涵与城市化的过程
(二)我国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与原因
(三)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答案:
解析:
(一)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过程
1.城市化内涵。城市化就其最一般的含义上讲,是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经济发展, 乡村分散的人口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地进行空间上的聚集,逐渐地向城市转化的过程以 及城市内部结构逐渐高级化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一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口和各种生产要素不 断地向大城市集中的过程,称为集中型城市化;二是生产要素由大城市向城郊或中小城市 转移的过程,称为分散型城市化。
(二)我国目前城乡差距的表现与原因
近些年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学术界关心的热点问题。所谓的城 乡协调发展是指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平衡发展。城乡协 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已经影响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城乡发展的失衡问题。新中国成 立以来,我国一直走着一条城乡发展失衡的道路。改革开放以后,市场机制的引入并没使 城乡走上协调发展的道路,相反使得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差距愈拉愈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表现在诸多方面:
第一,城乡居民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在 1978 至 1983 年,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曾经一度缩小以外,从 1984 以后,城乡差距一路攀 升,截止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到达了 3.22:1,远远 超过了 1978 年 2.57:1 的水平。如果再加上城乡居民在享受政府提供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福利保障方面的差距,那么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更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收入水平直接决定着消费水平,城乡居民之间巨大的收入差 距带来了消费上的失衡,我国农村人口的消费总量占全国消费总量的比重已经从 20 世 纪 80 年代的 53%下降到目前的 25.8%。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 1/5。
第二,城乡在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在教育方面,农村 2001 年农村小 学师生比例为 23:1,城市为 19:1。农村小学人均经费 900 元,城市为 4015 元。在医疗 上,农村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13 人,拥有床位 9.3 张,城市则分别为 72 人和 46.6 张。社会保障方面的差距更大,城镇除了部分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外,基本上全部 纳入了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农村除局部地区实行社区养老金制度外,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城镇的失业保险覆盖率目前已经达到了 70%以上,农村几乎为 0。在最低生活保障方 面,到 2002年城市基本上实现了应保尽保,而农村除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发达地 区外,只有传统的五保制度。
第三,城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每年拿出大量的资金 投入到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我国的城市建设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城市 面貌更是日新月异。与城市的飞速发展相比,农村的发展速度则要慢得多。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由于政府一直采取了城市偏向型的发展战略,因此,中央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的投资很少;另一方面,由于政府从农业部门抽取了大量的农业剩余,使得农民自己也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
第四,落后农业与现代工业之间的差距。新中国成立后,受政府发展战略和政策上的 影响,我国在很短的时期内迅速建立起了比较全面的工业体系。与农业部门相比,工业部 门技术进步的速度比较快,一些部门的技术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受资源 与人口等因素的限制,农业部门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则要落后许多。从而形成了两部门 之间强烈的反差。
目前,城乡差距的拉大,城乡发展的失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最主要的 因素之一。因此,实行城乡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实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导 致我国城乡发展失衡的原因很多。具体包括:
第一,建国以后,由于政府采取了城市偏向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因此,采取工 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税费、储蓄、土地的低价征收等措施从农村攫取了大量的资金,造成 了农村的资源流失。
第二,政府的公共资源分配过度向城市分配。例如,2002 年国家财政支出用于农业 比例只占 7.7%。国家财政用于经济建设的支出中,用于农业与农村的只占 21%。其他用 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同样如此。
第三,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农民的权利、割断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建国以 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城乡分治的户籍管理制度。这种制度割断了城乡之间的联系,使城镇 和农村各自形成了两个封闭的体系。应该说农民是这种制度最大的受害者,它剥夺了农民 进城务工并获取收入的机会,使得农村沉淀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虽然改革开放以后,户 籍制度有所松动,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三)实现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所谓的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之问的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平衡 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就是促进农村的发展,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
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第二,增加对农村的 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医疗等方面投入;第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业 产业化,推动农业科技进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第四,大力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促进农 村劳动力转移;第五,改革户籍制度,鼓励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并给予与城市劳动力平等 的待遇。

第3题:

分析我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参考答案:1.城乡差别是继城乡对立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城乡关系类型,它表现为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明显差距,即城市优于农村。城乡差别由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对立被废除后,城乡差别是它的自然继替。城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效率使城乡经济之间出现差距,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也使得利益向城市一方偏离。只要不是用强力来维持,城乡差别就不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震荡。但是城乡差别毕竟不如人意。人们希望城乡平等、城乡协调发展,正像城乡差别不能用强力来维持一样,城乡差别的消灭也不能用强力,而只能靠经济发展、互相支持和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实现。2.城镇建设在我国城市化中的地位我国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政策,小城市(城镇)建设对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城市化是我国农村的必由之路。但8亿农村人口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走西方国家盲目发展大城市的老路。小城镇可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活跃;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小城镇建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4题:

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城乡之间出现了哪些新的问题?


正确答案: ①城市和乡村的空间交界地带——城市边缘区中存在的众多经济、社会问题;
②城市中的灰色地带——城中村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
③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第5题:

我国出境旅游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正确答案: 问题(1)、出境旅游秩序混乱,行业管理政策有待完善。2)、出境游方式单一,消费观念尚不成熟。3)出境游市场有效供给不足,出境旅游产品亟待更新。4)国内旅行社实力和竞争力亟待提高,面临来自外资旅行社的巨大压力。
解决方案:加强行业管理,提高领队素质。转变政府职能,提供完善信息。提高旅行社管理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提倡文明旅游,提升我国游客在国际上的形象。对境外旅游消费给予正确的认识和指导。

第6题:

该求助者在咨询过程中出现了反复和倒退,可能的原因包括( )。

(A) 求助者遇到新困难

(B) 求助者身体问题

(C) 改变过程中的阵痛

(D) 咨询中出现失误


正确答案:ACD

第7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地域型市的出现;
2、市管县体制的广泛推行;
3、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

第8题: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随着城市实体空间向农村地域的扩张和农民不断进入城市就业,城乡之间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A.城市与乡村的空间交界地带即城市边缘区(城郊)农民的城市化问题

B.我国城乡市场二元结构的相对割裂问题

C.生活工作在城市中的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D.城市扩张过程中的灰色地带—城中村的发展问题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我国城市化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城乡差别是继城乡对立之后出现的第二种城乡关系类型,它表现为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物质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明显差距,即城市优于农村。城乡差别由经济、政治、历史等多种因素造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城乡对立被废除后,城乡差别是它的自然继替。城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效率使城乡经济之间出现差距,城市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也使得利益向城市一方偏离。只要不是用强力来维持,城乡差别就不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震荡。但是城乡差别毕竟不如人意。人们希望城乡平等、城乡协调发展,正像城乡差别不能用强力来维持一样,城乡差别的消灭也不能用强力,而只能靠经济发展、互相支持和制定合理的政策来实现。
2.城镇建设在我国城市化中的地位我国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政策,小城市(城镇)建设对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推动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城市化是我国农村的必由之路。但8亿农村人口的国情决定了我国不能走西方国家盲目发展大城市的老路。小城镇可以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小城镇的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活跃;发展小城镇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小城镇建设对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市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0题:

东北农林基地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应采取什么措施予以解决?


正确答案: 问题1黑土肥力下降。原因:植被破坏、只用不养。措施:①植树造林,保持水土;②增施有机肥。问题2生态环境破坏。原因:开垦沼泽。措施:退耕还湿。
问题3森林资源和森林生态破坏严重;原因: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措施:①合理采伐;②积极营造人工林;③促进珍贵树种更新;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