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题目
问答题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是什么?物理概念的教学过程有哪几个环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学生学习“电流”概念为例。简述前概念对中学物理教学有利与不利的影响。


答案:
解析:
前概念:学生在学习某科学概念之前由长期的日常经验形成的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物理前概念对物理学习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
有利影响: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物理学习的良好基础和铺垫,它的正迁移作用可成为物理概念学习的资源.可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新的概念和知识结构,如学生在学习电流概念之前,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对用电器的了解,对于电的知识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只是没有系统和理性的研究过,这些就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
不利影响:对物理现象、过程、概念的片面或错误理解而产生的前概念,将会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如在学习电流时,受到电流概念中“流”的影响,学生认为越靠近电源正极的地方,电流会越大;电流通过电路元件时.后面的电路元件得到的电流是前面用完剩下的;当电流经过所有电路元件后,剩下的部分回到电源负极……类似这种错误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将影响对物理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使学生形成错误的思维.变成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第2题:

“对数的概念”是高中数学教材的重要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基于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确定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等。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设计“对数的概念”的教学目标;(9分)

(2)写出“对数的概念”的教学重点和难点;(6分)

(3)设计“对数的概念”的引入过程(要求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引入对数的概念的必要性)。(1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概念这个知识点及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第3题:

结合“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教学,简述多媒体资源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①在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情境环节,可以利用视听光盘或多媒体课件等,播放一段声音(有电子琴、小提琴、长笛、古筝演奏)让学生辨别这些分别是什么乐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辨别。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乐器音色”的不同。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进入良好的物理概念学习环境。 ②在建立物理概念环节,可以借助广播和电视音像资料,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中许多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动物,认识人类是否能听到声音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另外可以通过演示示波器中声波的波形,理解声波频率的不同,振动波形不同,音调不同。在响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音频文件,播放蚊子的叫声与黄牛的叫声。让学生判断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同时让学生辨析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因此,应用多媒体资料可以让学生在对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更形象、更直观地形成科学的认知。
③在运用物理概念环节,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利用声音击碎玻璃杯”,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记忆深刻;通过前面概念的学习,可以分析出这一物理过程和声音的频率有关,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对所学概念将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4题:

物理教学过程的中心是()

  • A、观察
  • B、实验
  • C、形成概念
  • D、掌握规律
  • E、建立物理知识结构

正确答案:C,D,E

第5题:

物理概念教学的程序一般可划分为,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运用三个阶段。


正确答案:概念的引入

第6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
任务:
(1)简述速度的概念。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答案:
解析:
(1)速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2)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对实验测量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通过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小球沿斜坡滚下的速度变化的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积累相关的物理实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与观点,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以及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实验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教学难点:能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三、教学准备
停表、卷尺、小球、斜面、挡板等。
四、教学方法
启发法、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在导入环节,播放奥运会上博尔特百米赛跑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来判断博尔特在百米赛跑的过程中。他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具体可以如下展开:
师:大家知道2016年的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吗?对,就是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看来大家对奥运会都十分关注.那相信大家也知道目前的百米赛跑记录是谁保持的吧?对,就是博尔特!现在,我们来再次观看一下博尔特在奥运会比赛场上的英姿。不过,请大家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博尔特百米赛跑的过程中,他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
教师播放视频。
同学甲:博尔特在跑步的过程中,前半部分速度越来越快,后来速度变慢。
同学乙:博尔特开始的时候,速度越来越大,但是后来速度保持不变。
教师:同学们通过观察都有了自己的观点,但是究竞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他的速度究竟如何变化呢?我们该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呢?通过这样的提问顺势引出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都了解的奥运名人并结合播放视频的形式,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让他们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进行思考,从而投入到课堂积极、愉悦的氛围中,有利于引出课题.进行新课的教授。
(二)合作探究,新课教授
(1)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能够证明博尔特的跑步速度的变化情况。这时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当讨论结束后.让小组代表发言,教师予以恰当的评价。当大家充分交流讨论后,确定好实验的计划。具体可以如下进行:
教师: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博尔特百米赛跑的速度变化呢?请大家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学生充分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说明各组的观点。教师对各组代表的发言,予以及时的肯定或者引导,给出恰当的评价。
教师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明确或者引导学生发现方法:将物体运动路程或时间分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的运动速度并进行比较。
当学生能够得出实验方法以后,请学生选择两个问题中的一个进行探究实验,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多会选择探究100m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若学生选择了另一问题,就在教室里进行分组探究)
确定了探究实验的选题以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①器材的选择:停表、卷尺等。
②实验方法:将路程分段,每10 m处站一同学计时。
③实验数据记录表: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方法,接下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验探究。
设计意图:在科学探究诸环节中,制定计划是比较难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适时、适度、合理地引导或示范,能够让学生经过充分地思考,掌握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
(2)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教师将学生分为3—4组,每组l2名左右的组员,小组内分工合作,1名运动员,10名计时员,1名记录员。教师讲明注意事项:①蹲踞式起跑;②分加速跑、中途跑、冲刺跑三个阶段;③终点不要急停;④发令枪冒烟各计时员同时计时.到达每一段处终止计时。
学生按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收集多组实验数据。
设计意图: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要认真严谨。多组实验数据的收集,不仅能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来,同时多组实验数据的收集,更能保证结果的科学与准确。
(3)数据分析,论证猜想,
这一部分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回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分小组,对各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且全班交流讨论。教师对学生得到的结果进行总结与分析,讲解平均速度的意义,以及说明什么是变速运动。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通过计算分析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并且能够体会到物理科学的严谨性,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在此对本节课的探究过程、数据收集及分析论证等环节进行评估、交流与合作。教师进行适时的点评与总结。
设计意图:实验结束后的交流与总结,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并且充分地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提高了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知识应用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练习题:
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记时员记录了李丽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 m,40 m处的时间。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李丽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
(1)从起跑点到1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2)从10 IB到30 m处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3)从30 m到柏m处的平均速度____m/s;
学生完成题目、相互交流并展示答案。
教师矫正错误,评价完成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对新掌握的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
(四)总结提升,课下拓展
教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同时强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此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培养他们严谨的物理思维。课下,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中的另一选题。
设计意图:结课之前的总结梳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再次加深他们对新知的印象。课下的实验探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提升个人的素养。
六、板书设计

第7题: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常用的方法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从复习旧知识引入、()、利用类比法引入。


正确答案:运用实验引入;利用物理学史资料引入

第8题:

结合实例谈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巩固已学概念。


答案:
解析:
从学习规律可知。巩固是教学的必要措施,尤其在概念课中特别突出。所谓的巩固是指学生把所建立的概念牢牢保持在记忆里,不断丰富概念的内容,发展物理概念的外延,并能顺利应用概念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一般的深化巩固都采用练习的方法.即针对概念给出一些习题,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之中,不断熟悉和巩固概念。另外,还可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深化巩固概念。比如,讲“摩擦力”的概念后,可做“筷子提米”的实验:讲“沸腾”的概念后,可做“用纸盒烧水”的实验等等。这些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带入一个变幻的知识天地,在这些实验的帮助下巩固和提高对概念的认识。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用文字描述、制作表格、画流程图等多种形式,对物理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这样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概念,也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归纳能力。

第9题:

请结合实例说明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


正确答案: 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求包括6各方面:
(1)创设学习物理的情景,使学生明确引入某个物理概念的事实依据,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使学生明确研究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3)使学生明确并理解研究得出的结论
(4)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物理意义
(5)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6)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10题:

物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目的是()

  • A、 明确物理现象
  • B、 形成物理概念
  • C、 掌握物理规律
  • D、 解决物理问题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