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题目
问答题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之间不存在实质性区别。 ( )


答案:错
解析:
尽管在基本框架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两者之间可以找出一一对应的部分,但是在核心理念、基本结构、表述方式等方面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

第2题: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试行)》,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A、教学大纲
  • B、课程标准
  • C、课程计划
  • D、教学参考书

正确答案:B

第3题:

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正确答案: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
(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
(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

第4题:

如何理解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变化?


正确答案: 1、制订《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的出发点不同。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2、《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的侧重点不同。《物理课程标准》较为全面阐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标准设置。相比之下,《物理教学大纲》是从教与学的角度,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作了原则性叙述,并按照学科体系为中心,对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安排等内容进行了大篇幅的叙述。
3、《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与《物理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与现行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标准更强调学习的过程。
4、《物理课程标准》更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物理教学大纲》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涉及的内容较少,在其主要篇幅“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中完全没有给出这方面的具体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大纲》的突破,以初中为例:
理念上: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改变学习方式、重视科际整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教育为大众,EFA)!
目标上:强调科学探究的价值、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地位、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全人,非技术人,非精英,非残缺人:各种知识达标、专长知识突出、情感丰富)
内容上:将科学探究与内容标准并列,强调科学探究的价值。理念、内容、方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思考科学家的活动)
案例上:以速度为例,大纲要求理解概念、公式;课程标准要求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重视应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物理感觉,就是物理素养。

第5题:

试说明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正确答案: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而非精英教育或职业教育,所以该阶段基础物理课程应满足全体学生发展的需要,提升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同时课程的设置主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充满乐趣,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构建初中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初中物理课程是学生在综合科学课程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物理分科课程

第6题:

论述为什么“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正确答案: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都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本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主要有三方面的理解和考虑:
(1)课程功能从主要关注怎么教转向主要关注教什么。
传统教育中,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两个范畴。现在我们主张教什么和怎么教结合起来,以教什么为主导因素。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是教师教学,而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教学被课程所控制,课程也逐渐孤立、封闭。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和学生都不是教材的被动使用者,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利用者和教学方案的设计者。
(2)课程价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狭窄切艰深,对学科内容和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基本标准,而不是最高要求,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教学大纲关注的是优秀学生,而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全体学生。
(3)课程目的从主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发展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大纲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我国课程改革中各学科对学生素质的要求,都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指导性文件。

第7题: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试说明这种代替发生了那些实质性的变化?


正确答案: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第8题:

用“课程标准”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新的课程标准发生的明显的变化有( )。

A.课程功能

B.课程内容

C.课程实施

D.课程管理

E.课程核心


正确答案:ABCD

第9题:

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用“物理课程标准”代替“物理教学大纲”,其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从关注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第10题:

为什么本次课程改革要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


正确答案: 本次课程改革中,将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教学大纲改成了课程标准。这并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区别在于:
①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即: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教学大纲则关注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②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关注的是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
③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而教学大纲则以学科为中心。
④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教学大纲则强调教师的教。
⑤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提出多元评价建议,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而教学大纲则更多地关注学习的结果。
⑥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即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而教学大纲不仅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清晰明确的规定,而且规定了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及深度、难度指标,多数教学大纲还规定了详细的教学顺序,以及各部分内容的课时等,忽视了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