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有:()。

题目
填空题
引发正向交往行为的心理效应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分裂样人格障碍最具特点的表现为

A、思维障碍

B、言语性幻听

C、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应有的情感反应(孤僻,冷漠)

D、生活不能自理,行为怪异

E、曾有严重的心理创伤经历


参考答案:C

第2题:

寻找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 )。多选

A. 躯体疾病
B. 年龄差异
C. 社会交往
D. 性的差异

答案:A,B,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识别病因
生物学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年龄、性别。

第3题:

请简述寻找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的工作程序。


正确答案:寻找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的工作程序如下: (1) 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 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 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 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 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 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 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 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一领悟疗法)。
寻找引发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心理因素的工作程序如下: (1) 从个人心理发育史资料人手,查看其认知能力和成长中有无错误观念产生。 (2) 查看求助者对现实问题有无误解或错误评价。 (3) 分析求助者内在世界中有无新、旧观念冲突或对人、对事的持久偏见事例。 (4) 寻找求助者的记忆中有无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5) 分析求助者的思维倾向和习惯,有无反逻辑性思维和不良的归因倾向。 (6) 分析经验系统中存在的不利因素(老眼光)。 (7) 分析有无深层主观因素——价值观(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8) 分析是否有心理发育停滞(钟友彬的认知一领悟疗法)。

第4题:

()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命令,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

A: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行为性效标
D:结果性效标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为性效标的含义和特点。

第5题:

(2015年5月)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效标是( )

A.行为性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结果性效标
D.过程性效标

答案:A
解析:
P359
行为性效标: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行为性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

第6题:

临床上()是指没有明显原因引发的心理障碍,即不是脑和躯体疾病引发的,也不是遭受严重心理社会应激引发的心理障碍。


A.心理障碍
B.心理异常
C.心理疾病
D.心理行为障碍


答案:C
解析:
通常把没有明显原因引发的心理障碍,即不是脑和躯体疾病引发的,也不是遭受严重心理社会应激引发的心理障碍,即所谓的“内源性”或“原发的”心理障碍称之为心理疾病或精神疾病。

第7题:

有人认为请客吃饭只有剩下多些才显大方、有面子、才算人流,这导致了较为普遍的餐桌浪费现象,这样的消费行为是由( )。

A.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引发的

B.求异心理和攀比心理引发的

C.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引发的

D.求实心理和求异心理引发的

答案:C
解析:
考查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为了显示大方、有面子、入流体现的就是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

第8题:

( )更适于评价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

A.行为性效标

B.结果性效标

C.特征性效标

D.综合性效标


正确答案:A
考点:教材第204页

第9题:

()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A:结果性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行为性效标
D:品质性效标

答案:C
解析:
行为性效标的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的”,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第10题:

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的绩效考评效标是( )

A.行为性效标
B.特征性效标
C.结果性效标
D.过程性效标

答案:A
解析:
P359行为性效标: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伤及质量,如何工作的",这类校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