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话出自:()

题目
填空题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话出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学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选项中出自《论语》的教育主张有()。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确答案:ADE
A、D、E项出自《论语》,B项出自《学记》,C项出自《说文解字》。

第2题:

请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短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记》


正确答案:考生可以从自己对长善救失的理解写说明文、议论文,还可以写教学叙事、案例来说明教师教学中长善救失的重大作用。 例文(议论文): 长善救失与因材施教(由长善救失想到的…) 《学记》指出,学习者会经常发生四种失误,其根源在于心理上的问题,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有些学生浮躁,以至贪多,这样会造成虽博而不精的失误;有些学生拘谨,以至务求精深,这样会造成虽精而不博的失误;有些学生轻飘,以至务求速进,这样会造成虽长进却肤浅的失误;有些学生畏缩,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以至浅尝辄止,这样会造成半途而废的失误。这四种过失,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为师之道,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针对其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必须具备洞悉心灵的能力,并能全方位把握学生的所长与所短、优势与劣势、优点与缺点,然后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因此,《学记》总结的“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就是现代教学论中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原则”。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 一、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做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各学科学习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对反应迟钝的学生,要激励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勇于回答问题和进行争辩;对能力较强而态度马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点难度较大的作业,并严格要求他们注意精益求精;对语言表述缺乏条理的学生,要多让他们在课堂上作复述和发言,以克服其不足;对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专心的学生,要多暗示、提醒、提问,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对视、听觉不好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坐在比较适合的地方;对学习感到很轻松或很困难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给能力强者开点“小灶”,增加课业,对困难者给予特殊帮助或补课。 二、辩证施教,化“失”为“善”,变短为长。 所谓“长善”,就是发扬某一类型学生的优点。“救失”就是纠正其缺点。学生虽各有其缺点、偏差。但与此同时也会各有其优点,教师的教学就应该针对学生的优缺点,鼓励他们发扬优点。这样缺点自会被克服的。辩证考虑,四类缺点也隐含着学习的长处,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学生的潜力,第一类学生是兴趣广泛,学习效率高;第二类学生是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第三类学生是信心十足,进度快;第四种是学习有追求兴趣。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也就是化劣势为优势,变短处为长处。在学习中真正实现“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第3题: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A.《中庸》

B.《论语》

C.《学记》

D.《师说》


参考答案:C

第4题:

《学记》云:“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句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教学相长
B.长善救失
C.循序渐进
D.启发诱导

答案:D
解析:
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所以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

第5题:

《学记》提出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句话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答案:A
解析:
“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意思是教师应当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纠正学生错误的人,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第6题: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该话出自()。

A.《中庸》

B.《学记》

C.《说文解字》

D.《论语》


参考答案:B

第7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所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是( )

A.藏息相辅
B.启发诱导
C.教学相长
D.长善救失

答案:C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原则。

第8题: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出自()

A.《中庸》

B.《论语》

C.《学记》

D.《说文解字》

E.《师说》


参考答案:C

第9题:

下列有关教育的论述出自《论语》的是(  )

A.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C.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D.相观而善之为摩

答案:A
解析:
B、D两项出自《学记》,C项出自《说文解字》。

第10题:

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

  • A、习成而性与成也
  • B、学非有碍于思
  • C、行可兼知
  • 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