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伦理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第1题:
对“人类应承担起自然的道德代理人的责任”的意义的解说,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自然拥有自身固有的价值,是道德顾客,应该得到人类的道德关怀
B.自然是道德顾客,享有道德地位和道德关怀,人类应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
C.人类应当珍惜、爱护自然,承认自然作为一种实体而拥有自身在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价值
D.自然拥有自身的固有价值,应享有道德地位,获得道德关怀,只有人类才是道德的主体,有自觉维护自然的责任
第2题:
第3题:
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机关工作人员( )。
A.职业道德应该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B.职业道德教育可以直接转变为职业行为规范
C.职业道德规范应当转变为机关工作人员自觉的主体活动
D.职业道德内化过程与职业道德传统有关
第4题:
健康含义中的道德健康是指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准则和要求来支配行为,能为人类的幸福做贡献。
第5题:
人的生命是自觉和理性的存在,是生物属性和()属性高度统一的整体。
第6题:
所谓“生态道德教育”,就是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选择,是人类持有的道德自觉精神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受教育者以伦理道德理念去自觉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和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于“生态道德教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道德教育是要将生态伦理学的思想观念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引导人们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环境的平衡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生态道德教育要求人类以一种新视角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是一种适应现代人类生存需要的崭新教育模式
C.提倡生态道德教育,可以逐渐削弱生态环保领导领域的强制性惩处力度,转换该领域执法机构的工作职能
D.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它既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要协调人与自然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7题:
要使社会安定、秩序正常,除法律手段以外,还需要一定的规则和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的关系,这种规范就是()。
第8题:
A.教育是一种目的性实践,它以培养优秀人性为目的
B.教育实践依赖实践理性,是公开运用理性的行动。
C.教育具有客观性,所以不具有伦理性
D.教育实践是道德性的,教育是一种伦理实践,是价值行动,教育和教学都是道德事业。
第9题:
认为人是自然存在和道德世界的理性存在的统一,而教育就是要使受本能驱使的自然人转变为能够自觉运用规范来支配行动道德的人,塑造山“文化一道德”人来的是()代表人物康德的观点。
第10题:
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