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历代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历代福建造船业的发展。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古闽越族以“习于水斗,便用于舟”著称。早在石器时代,他们就发明了独林舟。三国时期,孙吴把福建当作造船的基地。南朝时期,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唐代,福州和泉州成为造船的中心。宋代福建造船业达到新的高峰。元代福建造船业随着海外贸易的频繁而更加兴旺。明代福建是全国造船中心之一,福建造船工业在全国继续居邻先地位。清初厦门成为福建造船中心,造船工人数以万计建造成了数以千计的横洋船等在型船舰。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元代穆斯林在福建有很大发展的标志。


参考答案:(1)更多穆斯林从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涌入泉州。(2)泉州又修建了多座清真寺。(3)穆斯林的足迹已不局限于泉州。(4)元代,泉州由于伊斯兰教极为兴盛,以至不少汉人被融合而皈信伊斯兰教。(5)穆斯林不仅仅由海上丝绸之路而来,不仅仅是商人为做生意而为,也有西域的军士为驻屯而来。(6)穆斯林还向泉州附近的地区聚汇,并在泉州邻近地域修建了清真寺。

第2题:

简述宋代福建的发展与闽台交往。


正确答案:宋代,福建已由移民社会变为定居社会,人口剧增。到嘉定年间(1208—1224年)达到1599215户。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条件下,宋代福建经济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不但走出了长期落后的境地,而且奇迹般地在短时间内跻身于全国发达地区的行列,成为东南全盛之邦。同时,福建的海上交通和对外经济贸易获得空前发展,位居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有了发达了经济作为后盾,祖国大陆对台湾的了解和交往,福建对台湾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福建闽南地区,拓垦迅速,到了宋代,已无地可辟,人满为患。漳州、泉州的居民,迫于生计,去台澎谋生的人逐渐增多,促进了台澎地区的开发。目前台澎两地都有宋钱被发掘出来,反映了两岸密切交往的关系。宋代的澎湖叫“平湖”,那时已有汉民定居,“编户甚繁”,也就是说列入官府户口名册的居民已相当多了。他们除从事渔业外,还种植粟、麦、麻。澎湖孤立海疆,常有外族来侵袭。那时候,汪大猷知泉州,曾经派遣军民屯戍平湖。在平湖建造军营200间,遣将分屯,从此以后,毗舍邪岛夷不敢再来侵犯。南宋政府将澎湖隶属泉州晋江县。澎湖有泉州“外府”之称。从现存的文献看,福建汉族人民迁居台湾是从宋朝开始的。在南宋时福建人民已定居澎湖岛上,他们在那里搭盖房屋,进行农耕和捕渔业,以及畜养山羊,“散食山谷间”,逐渐形成村落。如果彼此发生争执,到晋江县衙门审决,同时,泉州的商船经常到那里进行贸易。可以从福建闽南的族谱中也可以得到佐证。

第3题:

福建历代地方官吏不仅常常主动捐俸银,有的地方官还带领部下捐俸建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简述历代中医对霍乱病概念的认识。


正确答案: ①中医把吐泻并作概称为霍乱。
②在1820年以前,真霍乱尚未传入中国,所以当时所说的霍乱主要指类霍乱。
③在1820年后,真霍乱在中国流行,中医典籍中对霍乱的记载包括了真霍乱在内,有些霍乱专著,如王孟英的《霍乱论》,所记述的主要就是真霍乱。

第5题:

古代泉州的造船业相当发达,唐朝时己是福建的两个造船中心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简述历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脉络
夏朝,设有保管档案的官职“太史令”;
商朝,按照一定的规则收藏,保管甲骨档案;
周朝,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保存档案的机构“天府”,并首创“金藤之匮”制度;
秦朝,建立“藏府”书府“等档案库,并建立了防火,防盗和定期检查等保管制度;
汉代,建造了石渠阁,兰台,东观等颇具规模档案库;
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政权都有档案库,另外此时期盛行谱牒档案;
唐朝,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开始分离,建立了归档,鉴定,一案一卷,检查修缮,查阅等制度;
宋代,档案工作与文书工作全面分离,各级官衙普遍设立档案库,档案的集中,整理,保管,鉴定,销毁,查阅,保密等制度发展完备;
明代,修建了”皇史窚“后湖黄册库’等规模巨大,具有很高建筑水平的档案库,其保卫,保密制度十分严格,档案的分类,装订,保管,查阅等制度进一步发展;
清代,产生了档案上缴,分类存放,定期修缮等制度。在历史档案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档案的利用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1.将档案作为施政的工具2.利用档案修史和汇编典籍3.将档案作为教育官民的教材

第7题:

要以敢拼会赢的作为推动()。

  • A、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 B、福建发展思路
  • C、福建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A

第8题:

简述历代方剂学发展的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方剂学是专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的学科。《五十二病方》是最早的方书,载方280余首。《内经》虽然载方13首,但却提出了“君臣佐使”和“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的组方原则,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载方269首,但组方全面、严谨而精当,是后世处方用药的臬圭,为“方书之祖”。唐代的《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记载了唐以前方书内容。宋代有《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均为政府主持编撰的有影响的大型方书。明代有资料最丰富的《普剂方》。清代出版的《医方集解》和《成方切用》是代表了清代方剂学成就的专著。

第9题:

藏族历代学者对《诗镜》的发展


正确答案: 《诗镜》对文艺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未能给以应有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传入藏区以后,十六世纪初素喀瓦·洛卓杰布在他写的《诗镜的镜》中明确提出了内容、体裁与修饰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第10题:

让践行福建精神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以()引领福建的建设和发展,凝聚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大力量。

  • A、福建历史
  • B、福建精神
  • C、福建文化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