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07年清廷决定()。

题目
多选题
公元1707年清廷决定()。
A

将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将军衙门改为行省

B

将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地的将军衙门

C

设三省总督及奉、吉、黑各省巡抚

D

黑龙江巡抚也就成了黑龙江流域当然的最高行政长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析清廷在外派使节上的认识和行动。


正确答案: 清政府对外派使节问题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有代表性的阶段:禁止外国公使入京,拒派驻外使节—派遣外国人代表清政府出使—派遣本国外交人员常驻国外。
(1)早在18世界末19世纪初期英国就向清政府提出公使驻京的要求,但当时的清政府认为这与天朝体制不符,是对大清王朝的不敬和冒犯而断然加以拒绝。公使驻京都不合天朝体制,更别指望让清政府放下天朝的威严和架子遣使去常驻它的“西方藩属国”了。
(2)派遣外国人代表清政府出使: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不平等的外交关系,清政府没有条件再对派遣驻外使节说“不”。但清政府派遣驻外使节的行动却拖拖拉拉,这种有意拖延主要因为清政府有以下考虑:派遣驻外使节完全是被迫为之,清政府仍用一种高高在上的心里带着有色眼镜看西方世界,它虽然不得不臣服于西方的武力之下,但心里仍然轻视西方,不愿意降低身价与蛮夷之地打交道。当时缺乏专职专业的外交人才,清政府的“公务员”也不愿意背井离乡远去西方。礼节问题是双方都很在意容易让各方争执不休的问题之一,当然更是清政府考虑的首要因素。为了避免在礼节问题上引发争端,清政府也暂缓了派遣使节的任务。1866年,赫德主动借返乡之机带同文馆学生游历英国,这是清政府向订有条约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派出中国官员的开端也是清政府遣使西方的最初尝试。这次“开眼看世界”改变了清政府对西方的认识,加深了清政府对西方的了解,激起了清政府加深与西方交往的欲望。西方对中国了解得一清二楚,但中国却对人家知之甚少,清政府认识到积极与西方接触的必要性。而且与西方接触较多的开明官员也主张增强与西方的交往。清政府在1887年派出了由蒲安臣带领的第一个正式的外交使团。
(3)派遣本国外交人员常驻国外:清政府在派遣使节初期虽抱着应付的态度,但是出于自身外交的意图不断增强。在1875年,清政府派出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之后清政府向其他欧美国家和日本派出常驻使臣形成一种定制,这成为中国外交机构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常驻使臣的派遣,是清政府在外交上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中国在建立现代外交机构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

第2题:

公元1727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哪两个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正确答案: 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

第3题:

公元1842年,清廷签订了(),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确答案:《南京条约》

第4题:

公元1619年,努尔哈赤与明发生了决定辽东形势的重要战役是().


正确答案:萨尔浒之战

第5题:

清乾隆年间为了收藏《四库全书》,清廷修建了四座建筑,称为清廷四阁。请问是哪四阁?分别在什么地方?


正确答案: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北京圆明园的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的文津阁;沈阳故宫的文溯阁。

第6题:

广东、广州分别于()时候得名。

  • A、公元991年、公元前226年
  • B、公元996年、公元214年
  • C、公元997年、公元前214年
  • D、公元997年、公元226年

正确答案:D

第7题:

公元()年11月16日清政府决定建立新疆行省。

  • A、1840
  • B、1841
  • C、1844
  • D、1884

正确答案:D

第8题:

西晋王朝的起止时间是()。

  • A、公元165-公元316年
  • B、公元265-公元316年
  • C、公元165-公元216年
  • D、公元265-公元416年

正确答案:B

第9题:

清廷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 A、清廷水师不堪一击
  • B、炮台设计缺陷很大
  • C、八国联军,外交强压
  • D、陆军装备差,战术落后

正确答案:C

第10题:

1739年,清廷与()汗国划定边界。


正确答案:准噶尔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