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原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外国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原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外国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人口老龄化促使我国养老保险制度()。

①从现收现付制向统账结合制转变

②从现收现付制向完全积累制转变

③从单一支柱模式向多支柱模式转变

④从单一支柱模式向双支柱模式转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第2题:

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正确答案: 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无疑给其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
根据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的高低差别,也可将其分为多种类型。除了极端类型之外,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它们的转变历程可能代表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转变模式。

第3题:

“人口红利”与“人口负债”分别指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及不利的时期。它们分别发生在()。

A、人口转变的早期;人口转变的晚期

B、人口转变的中期;人口转变的晚期

C、人口转变的早期和晚期;人口转变的中期

D、人口转变的中期;人口转变的早期和晚期


参考答案:D

第4题:

人口转变内涵、影响因素、人口转变的一般模式。


正确答案: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过渡。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关规律。人口转变的影响因素:1)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生育观念、妇女地位、家庭结构功能等的变化。2)政府对节育的态度和相关的人口政策,鼓励和限制生育政策。
人口转变的一般模式:1)西北欧模式,人口转变模式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自发性过程,出生率和死亡率自然、平稳、缓慢地下降。2)日本模式,与西北欧模式相比,日本的显著区别是采取了人为干预生育的措施,故人口转变速度快.在几十年内走完了西北欧国家一两百年的道路。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发展水平较低,人为控制因素的作用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4)印度的人口转变模式,印度生育控制因素较弱,政府和有识之士虽然早就认识到促进人口转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不少计划,但多属纸上谈兵,或遇难而退,实效都不大,这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里是有代表性的。

第5题:

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成因分析。


正确答案: 1.死亡率维持极低水平而出生率却居高不下的成因。
2.第四阶段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成因。
3.第五阶段人口波动增长的成因。

第6题:

人口转变模式


正确答案: 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
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模式

第7题:

简述英国人口学家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式。


正确答案: (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并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处于静止状态(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到达低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人口增长扩张至最快后减速(4)低位静止阶段死亡率和出生率先后降至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人口增长再次处于静止阶段(5)减退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阶段。

第8题:

关于人口转变乘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转变乘数是人口转变开始和人口转变结束时人口数量的比率

②人口转变乘数是人口转变结束和人口转变开始时人口数量的比率

③发达国家一般具有比较大的人口转变乘数

④发展中国家一般具有比较大的人口转变乘数

⑤我国的人口转变乘数相对较低

A、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

D、①③⑤


参考答案:B

第9题:

何谓人口转变及人口转变模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的异同。


正确答案: 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
人口转变模式旨在揭示不同类型的国家或地区人口转变过程与经济再生产类型之间的相互规律。
相同点: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转变不仅取决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因素。
不同点:西欧等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是基于经济起飞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落后为人口转变设置了障碍。

第10题:

试述当代中国人口转变模式及原因,并简述我国人口转变模式和外国人口转变模式的异同。


正确答案:(1)加速增长阶段:高峰期   原因:解放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温饱而安定,“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影响,形成多育的温床。
(2)负增长阶段:低谷期  原因:这三年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等政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产量下降,人民生活非常困难,进入所谓三年困难时期。食物缺乏和营养不良,当然就危及到人口再生产的正常进行。
(3)高速增长阶段:高峰期   原因:三年困难时期后,由于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1962年开始,经济开始回升,人民生活逐渐改善,从1962—1973在我国产生了长达12年之久的第二个生育高峰期,12年内人口由6.7亿猛增到8.9亿,年平均净增1964万人。1962——1965年的出生高峰是对三年困难时期人口下降的补偿,1966——1971年的生育高峰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人口失控的必然结果。
(4)减速增长阶段:下降稳定期   原因:70年代中国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是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
(5)波动增长阶段:波动增长期  原因:中国人口转变采取制度性因素的作用,而不是根源于经济起飞的基础。
(6)持续增长阶段
由此可见,中国人口转变模式:旧中国——高位静止的原始型;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70年代—90年代——后期扩张阶段;预计2020年前后——低位静止阶段;2040年后——绝对衰减阶段。
中国的特点是:经济发展水平低,生育控制因素更强;另外,内部差异大,多种人口转变阶段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