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

题目
问答题
褶皱在平面上的出露形态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线状褶皱:长与宽之比大于10:1为狭长形褶皱。
2.短轴褶皱:长与宽之比在10:1~3:1之间。
3.窟窿褶皱: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背斜构造,褶皱面自脊点向四周作放射状倾斜。
4.构造盆地:长与宽之比小于3:1的向斜构造,褶皱面自四周向中心倾斜。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褶皱的一条横剖面上,各褶皱层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为枢纽。()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2题:

()剖面上才能表示褶皱的真实形态,枢纽表示的含义是褶皱的()部位。

  • A、铅直、弯曲
  • B、铅直、低点
  • C、正交、弯曲
  • D、正交、高点

正确答案:A

第3题:

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断层

B、褶皱和断裂

C、褶皱

D、断裂


答案:C

第4题:

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岩层)面上的枢纽构成的面称为()。


正确答案:轴面

第5题:

褶皱的基本形态有()

  • A、向斜
  • B、背斜
  • C、直立褶皱
  • D、倾斜褶皱
  • E、以上全错

正确答案:A,B

第6题:

下列关于褶皱构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褶皱构造的岩层未丧失连续性

B.褶曲是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

C.所有的褶皱都是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

D.隧道工程设计选线尽可能避开褶曲构造的翼部

E.背斜褶曲当地面遭受剥蚀,在褶曲两翼出露的是较新的岩层

答案:A,B,E
解析:
绝大多数褶皱是在水平挤压力作用下形成的,但也有少数是在垂直力或力偶作用下形成的。背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当地面受到剥蚀而出露有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时,较老的岩层出现在褶曲的轴部,从轴部向两翼,依次出现的是渐新的岩层。向斜褶曲,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其岩层的倾向与背斜相反,两翼的岩层都向褶曲的轴部倾斜。当地面遭受剥蚀,在褶曲轴部出露的是较新的岩层,向两翼依次出露的是较老的岩层。

第7题:

按剖面上的褶曲形态褶皱可分为哪几类?


正确答案: ①直立褶皱;
②斜歪褶皱;
③倒转褶皱;
④平卧褶皱。

第8题:

如果一个褶皱平面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之比等于13,则该褶皱属于( )。

A、短轴褶皱

B、线状褶皱

C、斜歪褶皱

D、穹窿


参考答案:B

第9题:

在斜面上钻孔时,先在斜面上铣出(或錾出)一个与钻孔中心线相垂直的浅平窝,然后再钻出孔来。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褶皱的基本形态有哪些、在野外如何观察褶皱?


正确答案: 褶皱的基本形态:1、按轴面和两翼岩层的产状分类:(1)直立褶皱(2)倾斜褶皱(3)倒转褶皱(4)平卧褶皱(5)翻卷褶皱
2、按褶皱在平面上的形态分类:(1)线状褶皱(2)短轴褶皱(3)穹隆和构造盆地
3、按枢纽的产状分类:(1)水平褶皱(2)倾伏褶皱
4、按转折端形态分类:(1)圆弧褶皱(2)尖棱褶皱(3)箱形褶皱(4)扇形褶皱
褶皱的识别:在野外进行地质调查及地质图分析中,为了识别褶皱,首先可沿垂直于岩层走向的方向进行观察,查明地层的层序和确定地层的时代,并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然后根据以下几点分析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进而确定是向斜还是背斜。
(1)根据岩层是否有对称重复的出露,可判断是否有褶皱存在。若在某时代的岩层两侧,有其他时代的岩层对称重复出现,则可确定有褶皱存在。若岩层虽有重复出露现象,但并不对称分布,则可能是断层形成的,不能误认为褶皱。
(2)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岩层的时代新老关系,判断褶皱是背斜还是向斜。若核部地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出现渐新的地层为背斜;反之,若核部地层时代较新,两侧依次出现渐老的地层则为向斜。
(3)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等。
此外,为了对褶皱进行全面认识,除进行上述横向的分析外,还要沿褶曲轴延伸方向进行平面分析,了解褶曲轴的起伏情况及其平面形态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