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错
第1题:
西欧中世纪城市产生的原因。
1、农业经济:农业方面三圃制逐渐推行,铁犁、重型复合性铧犁、铁耙广泛使用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马耕普遍,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园艺业、果艺业和葡萄种植业以及畜牧业都得到普遍发展。八世纪初,古代地中海区域使用的浅掘犁,在西北欧大部地区已被重型复合式铧犁所代替。
2、手工业:此时无论在采矿、冶铁或金属制造方面还是在毛纺织业和建筑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在技术上要求越来越熟练精通,这就不是一般的以手工业作为副业的农民所能办到的,生产的发展要求手工业必须脱离农业而独立。为领主贵族和自家生活需要而生产的手工业,变成为出卖(市场)而生产的手工业。
3、封建政治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每个领主都希望在自己领地上建议城市以招揽劳动者并提高经济收入。
4、许多手工业者和农民由于不堪忍受领主的压榨,纷纷逃离庄园,到比较安全、交通便利、能取得廉价原料的地方从事手工业生产,为城市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2题:
从菲律宾的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经历了封建时期、殖民统治和()。
第3题:
清朝前期(1644~1840年)统治下的中国与同一时期的西欧相比,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诸方面有何不同?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观察,两者的根本区别何在?这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有何影响?(15分)
第4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开辟。
第5题:
从历史角度来看,再现论文艺观是以西方文艺复兴中提出的“镜子”说和我国唐朝诗人白居易、元稹倡导的()运动为标志的。
第6题:
第7题:
服装从历史角度可分为:原始服饰、古代服饰、中世纪服饰、近代服饰、现代服饰、后现代服饰。
第8题:
A、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动
B、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发展趋势
C、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
D、农村生活环境不断恶化
第9题: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人的发展是以人的()为中心。
第10题:
《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③启蒙运动兴起 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