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胰脏分布有何特点?简述胰液的成份及其作用?

题目
问答题
鱼类胰脏分布有何特点?简述胰液的成份及其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挤压膨化过程的作用及其产品的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1)提高消化率、适口性好。
(2)提高漂浮性和抗水稳定性;
(3)感观和质构好;
(4)蛋白质及维生素类营养物质含量和质量高;
(5)外形多样;
(6)灭菌、去毒,有益健康。
(7)充分利用饲料资源。

第2题:

简述鱼类洄游的特点及其意义?


正确答案:洄游是鱼类的一种特殊式型的运动,其主要特点有:
①洄游有一定的目的和原因;
②通常具有集群性;
③洄游具有一定规规律;
④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鱼类通过不同目的的变换栖息场所,进行洄游,可以完成产卵繁殖,索取丰富的饵料,深水处越冬等生命活动,保证种族的生存、发展和延绵。

第3题:

鱼类的骨骼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在鱼类中,作为支持躯体中轴的脊索为一系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所代替,从而加强了支持身体、保护脊髓的机能。
鱼类的骨骼的组成:包括中轴骨骼和附肢骨骼。中轴骨骼包括头骨和脊柱,附肢骨骼包括带骨和鳍骨,带骨是指连接四肢骨与脊柱之间的骨骼。
头骨:包括脑颅(一般指包围脑、眼、耳和鼻等的骨骼的统称)和咽颅(指包围口和咽的骨骼的统称,如鱼的鳃骨,即鳃弓就属于咽颅骨骼的组成部分),鱼类头骨最为复杂,骨块数目最多,对头骨各骨块的名称一般不要求记住,可一般了解。
脊柱:无颈椎,脊椎骨和头骨相连,头不能转动。脊柱分化程度低,只分为躯椎和尾椎。每一躯椎由椎体(椎本体)、椎弓(髓弓,弓形,位于椎体背方两侧,中枢神经的脊髓从中通过,故名)、髓棘(棘突,由椎体背方左右两侧的椎弓在其相交处愈合而形成的刺形骨骼部分)、椎体横突(是椎本体两侧的横向突出部分)4部分组成,椎体横突与肋骨相关节;尾椎由椎体(椎本体)、椎弓(髓弓)、髓棘(棘突)、脉弓(弓形,位于椎体腹方两侧,是尾动脉和尾静脉的通道,故名)、脉棘(由椎体腹方左右两侧的脉弓在其相交处愈合而形成的刺形骨骼部分)5部分组成。尾椎不与肋骨相连。鱼类有肋骨,无胸骨。
椎体全为双凹型(是最原始类型)。在相邻两椎体间的空隙和椎体中央小管内尚留有残余的脊索。

第4题:

简述人体中骨骼的数量及分布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人体中的骨骼共有206块,可将它们分成两大部分即:①中轴骨:是指位于身体中轴部位(除四肢骨)的骨。颅骨29块:额骨1块、顶骨2块、枕骨1块、蝶骨1块、颞骨2块、筛骨1块(以上属于脑颅骨);上颌骨2块、腭骨2块、颧骨2块、鼻骨2块、泪骨2块、下鼻甲骨2块、下颌骨1块、梨骨1块、舌骨1块(以上属于面颅骨);听小骨共有6块,两侧对称,每侧3块听小骨,根据其位置自外向内依次是锤骨、砧骨和镫骨。椎骨26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肋骨24块、胸骨1块②四肢骨:共126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主要包括:肩胛骨2块、锁骨2块、肱骨2块、尺骨2块、桡骨2块、腕骨16块、掌骨10块、指骨28块。髋骨2块、股骨2块、腓骨2块、胫骨2块、髌骨2块、跗骨14块、蹠骨10块、趾骨28块。

第5题:

简述鱼类躯干部肌肉的种类、分布及其区别?


正确答案: 鱼类躯干肌有三种,即大侧肌、上棱肌和下棱肌。大侧肌位于头后至尾柄末端的身体两侧,由一系列按节排列呈锯齿状的肌节组成,外观呈很多曲折纹,呈“W”状。上棱肌和下棱肌分别分布在背部和腹部的中线及中线两侧上,与大侧肌的区别在于它们细长,无分节现象。

第6题:

鱼类侧线有何作用?试举例说明其与鱼类的关系。


正确答案: 主要作用是测定方位和感知水流,以自由游泳为主的种类,它们的体躯受到周围水的运动所起的作用,侧线管往往比较发达。鲨鱼游速迅速,头部侧线器官发达,鳐类营底栖生活,身体作波状运动它的背面及腹面有发达的侧线,可以感觉自上及自下而来的振动。

第7题:

鱼类胰脏分布有何特点?简述胰液的成份及其作用?


正确答案: 鱼类的胰脏分布有二种情况,一为坚实致密的块状胰,位于胃的末端与肠的交界处,见于软骨鱼类;二为分散胰,胰组织散存于肠的弯曲之间,并常有部分或全部埋入肝组织中形成肝胰脏,不易区分出来,见于硬骨鱼类。胰脏分泌的胰液注入肠内起消化作用,胰液的成份主要有胰蛋白酶、胰脂酶、淀粉酶等多种消化酶类,对蛋白质、脂肪、糖类均有消化分解作用,这些酶在碱性环境中才能起作用

第8题:

鱼类的血液循环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鱼类的血液循环包括液体和管道两部分。液体是指血液和淋巴液;管道包括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心脏位于鳃弓后下方的围心腔内。在硬骨鱼中由静脉窦、一心房和一心室组成,在心室前有一膨大称动脉球,因其无博动能力,故不是心脏的组成部分;在软骨鱼类中由静脉窦、一心房、一心室和动脉圆锥4部分组成。
鱼类的血液循环方式是单循环,即从心脏压出的血液经鳃区交换气体后,由出鳃动脉汇合成的背大动脉将多氧血运送到鱼体各个部分,供给各种器官组织的氧及养料等,由各器官组织离开的少氧血,又带着代谢废物或营养物质(在肠及肝处获得)循着由小到大的静脉血管回流,最终流回心脏,继续进行新一轮的循环。此种循环是单一的一圈,故称为单循环。

第9题:

鱼类暗色肉有何特点?


正确答案: 暗色肉存在于体侧线的表面及背侧部和腹侧部之间,其肌纤维稍细,富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等色素蛋白质及各种酶蛋白。鱼体暗色肉的多少因鱼种而异。一般活动性强的中上层鱼类暗色肉多,由鱼体侧线下沿水平隔膜两侧的外部伸向脊骨的周围。暗色肉比普通肉含有较多的色素蛋白质之外,还含有较多的脂质、糖原、维生素和酶等,在生理上可以适应缓慢持续性的洄游运动;而普通肉则与此相反,主要适宜于猎食、跳跃、避敌等的急速运动。在食用价值和加工贮藏性能方面,则暗色肉低于白色肉。

第10题:

简述胰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正确答案:1.碳酸氢盐,中和胃HCl。
2.胰淀粉酶:一经分泌即有活性。淀粉→麦芽糖。早期诊断胰腺炎依据之一。
3.胰蛋白酶与糜蛋白酶:分别以胰蛋白酶原与糜蛋白酶原的形式存在于胰液中。被激活后二者分共同作用蛋白→多肽、氨基酸。
4.胰脂肪酶: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需胆盐和表面活性剂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