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的分布位置、形成条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储集特征沟道浊积岩的定义、形成条件及岩

题目
问答题
对比分析冲积扇、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的分布位置、形成条件、沉积特征、沉积模式和储集特征沟道浊积岩的定义、形成条件及岩性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有关三角洲和海底扇的沉积特征有()。

A、三角洲和海底扇都有发散的水道

B、三角洲只出现在河流入海的滨浅水环境

C、海底扇的水流机制以重力流为主

D、三角洲前缘砂体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性能


参考答案:ACD

第2题:

在下列碎屑岩储集层类型中,()具有典型的底砾顶泥的二元结构。

  • A、浊流砂岩体
  • B、河流砂岩体
  • C、三角洲砂岩体
  • D、洪积—冲积扇砂岩体

正确答案:B

第3题:

油气的生成和分布与()的关系非常密切。

A、沉积特征

B、沉积条件

C、沉积岩

D、沉积相


参考答案:D

第4题:

试述冲积扇沉积过程并对比泥石流、片流、河道沉积和筛状沉积特征。


正确答案: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山区,季节性的暴雨和高山积雪的融化形成了间歇性河流,间歇性的河流携带着碎屑物质流出山口,因为流速的骤减而沉积,形成了在空间上沿着山口向外延展的巨大锥形沉积体。其沉积产物主要划分为四种:泥石流、片流、河道沉积和筛状沉积。
(1)河道沉积(河床充填沉积或槽流沉积):主要由砾、砂沉积物组成,粒度粗,分选也差。成层性不好,可见交错层理,各单层的成层厚度一般为5-60cm。常具明显的切割—充填构造,并且常因这种构造的影响使粗粒物质位于扇体的中部或下部,以致破坏了沉积物粒度从扇顶至扇缘逐渐变细的分布状况。
(2)漫流沉积(漫洪沉积或片流沉积):(定义携带沉积物的流水从冲积扇河床末端漫出,流速和水深的骤减,使携带的沉积物呈席状或片状沉积下来,形成席状砂、砾岩堆积体。)漫流沉积物主要由碎屑组成,可含有少量粘土和粉砂。常呈块状,亦可出现交错层理或细的纹层。产状呈透镜状,一系列漫流沉积的透镜体组合,形成席状或片状沉积体,通常构成冲积扇的主题。
(3)筛状沉积:(当源区供给冲积扇主要为砾石而无或极少有其他粒级的物质时,在冲积扇的表层便堆积了舌状砾石层)筛状沉积主要由次棱角状的粗大砾石组成,分选较好,其间充填物较少,而且主要是分选好的砂级碎屑,无明显的成层界线,常形成块状沉积层。
(4)泥石流沉积
泥石流经常发育在扇体的上部。其最大特点是砾、砂、泥混杂,分选极差,大者为可达数吨的漂砾,小至粉砂、粘土,但总体是以后者占优势。层理一般不发育。粘度大的泥石流,其粗粒碎屑分布均匀,呈块状层理构造,粘度不大者可具粒韵层理,扁平状砾石呈水平或叠瓦状排列。在形态上泥石流呈舌状或叶瓣状,且具有陡、厚而清晰的边缘。
主要由砂、粉砂、泥质组成泥石流称为泥流,粗粒级含量较少,一般不含2mm以上的粗粒沉积物,但分选仍很差,表面可发育龟裂。

第5题:

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代表三角洲海或湖岸线向海或湖推进作用所形成的粗碎屑沉积,分选好,是很好的生油岩。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油层划分和对比的主要依据有()等。

A、岩性特征

B、储集单元

C、地球物理特征

D、沉积旋回


参考答案:ACD

第7题:

三角洲的形成条件有哪些?它的沉积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河流的搬运量大,沉积物有充足的补给;
②近河口的海区,水较浅,坡度较小;
坡度陡时河流物质就不会在河口堆积,而直接进入深海形成浊积扇。
③无强大的波浪和潮流作用
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①三角洲是河海(湖)共同作用的产物,其碎屑物是陆源供应的,海(湖)水的电解质使河水中的胶体物质及溶解物质,沉淀形成胶结物。
②碎屑物已经过长距离的搬运,磨蚀,具有良好的分选性及磨园度,沉积物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③在近岸处沉积物较粗,离河口越远沉积物越细。
④沉积物具三层结构:底积层、前积层、顶积层。

第8题:

分布在积扇中部称为(),是冲积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以中到较低的沉积坡角和发育的辫状河道为特征。

A、扇中

B、冲积扇

C、扇根

D、扇尾


参考答案:A

第9题:

有些冲积扇不能直接入湖泊或海盆,形成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


正确答案:错误

第10题:

试述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沉积模式


正确答案: (1)重力流形成的基本条件
沉积物重力流主要指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状态搬运的高密度底流,其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足够的水深:足够的水深是重力流沉积物形成后不再被冲刷破坏的必要条件,重力流形成深度必须在风暴浪基面以下。
2)足够的坡度角和密度差:适当的坡度角是造成沉积物不稳定和易受触发而作块体运动的必要条件,一般认为,最小坡度角为3~5°。重力流密度对坡度有明显的补偿作用,只要重力流与湖水之间有足够密度差,就具备了形成重力流的充分条件,形成重力流的最小坡度角2~3°即可。
3)充沛的物源:充沛的物源也是形成沉积物重力流的必要条件。洪水注入的碎屑物质和火山喷发—喷溢物质、浅水的碎屑物质和碳酸盐物质发生滑坡、垮落以及由于风暴浪作用等,都可为沉积物重力流提供物质来源。
4)一定的触发机制:洪水、地震、海啸巨浪、风暴潮和火山喷发等原因造成大规模水下滑坡,使沉积物在滑动和流动过程中不断与水体混合,并在重力作用推动下不断加速,同时掀起和裹胁周围的水底沉积物增大自身体积,逐渐形成一泻千里的、携带砂和卵石的沉积物重力流。
(2)重力流沉积物(岩)的基本特征
①岩石学特征:重力流沉积物(岩)常见以下几种岩石类型:a.典型浊积岩:是指具有不同段数鲍玛层序或序列的浊积岩,典型的鲍马序列自下而上包括:A底部递变层段、B下平行纹层段、C流水波纹层段、D上平行纹层段、E泥岩段。b.块状砂岩:是指层内结构均一的砂岩或含砾砂岩。c.叠复冲刷粗砂岩,常表现为“A、A、A”序,此处“A”是指一个递变层或一次重力流事件,有时演变为“ABABAB”序。每一个递变层之上均连续沉积有厚薄不等的平行层理砂岩。d.卵石质砂岩:是一种厚度较大,显叠覆递变的砾质砂岩层,每个递变层的下部含砾多,向上逐渐减少。e.颗粒支撑砾岩:以再沉积砾石为主,细粒充填孔隙,并构成支撑,随细粒物质增加,可过渡为卵石质砂岩。f.杂基支撑的岩层: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杂基含量一般为25~50%,可细分为杂基支撑砾岩,杂基支撑砂砾岩和杂基支撑砂岩等,有时显递变现象。g.滑塌岩:是指泥砂混杂并且有明显同生变形构造的岩层,随着砂的减少可过渡为具变形层理的页岩。
②成分特点:在矿物成分上和化学成分上都复杂,以复成分砾岩和杂砂岩为特征。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
③结构特点:颗粒杂基比值低,分选性很差到较好,概率图上只有一条斜度不大的较平的直线或微向上凸的弧线,粒度范围分布很广,分选差。在C-M图上,点的分布平行于C=M线。总体上反映悬浮或递变悬浮沉积为主的特点。
④沉积构造特征:以递变层理或叠覆递变层理为其最主要的鉴定标志,其次还有平行层理,波状层理,旋涡层理,滑塌变形层理等。此外,诸如槽模、沟模、重荷模、撕裂屑、旋涡层、变形砾、直立砾、漂浮砾、碟状构造,水下岩脉等,也具良好的指相性。
⑤生物化石特征:可见指示深水环境的有孔虫、放射虫、钙质超微化石外,深水的遗迹化石如平行层理的爬迹,网状迹,平行潜穴等也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⑥微观下所见的再沉积组分诸如破碎鲕粒,化石碎片,晶体碎屑和植物屑,以及泥晶包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重力流沉积作用。
(3)扇相及槽相模式
1.海底扇指带有较长供给水道和舌形体组成的洪水重力流沉积扇;发育在深陷期的缓坡一侧;亚相:内扇由一条或几条较深水道和天然堤组成;中扇辫状水道发育典型的叠合砂砾岩,由下而上为砾质至砂质的高密度浊流沉积;外扇为薄层砂岩和深灰色泥岩的互层,以低密度浊流沉积层序为主。
相序:可由多个舌形体组成的复合体,在垂向剖面上总体呈退式反旋回,而每个单一砂层均呈正韵律特征。
2.槽相是以主水道及漫溢沉积为主,滑塌构造十分发育。平面上呈不均一带状,剖面呈透镜状分布的砂砾岩体,可能成为有利的含油气储集体。
相序:以向上变厚、变粗层序最为发育,反映重力流的逐渐加强和多次事件的叠加,有时是由于水道迁移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