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题目
问答题
试述有机质成烃演化的阶段性及主要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原油轻烃化合物的含量和分布不仅取决于原油的成因和类型,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遭受的热演化程度及次生演化强度。对于已开发油层,注水开发对原油轻烃的含量和分布的影响是不明显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2题:

试述油气初次运移相态与有机质演化阶段的关系。


正确答案: 油气究竟以何种相态运移,取决于温度、压力、孔隙大小及油、气、水的相对含量等。表现在有机质演化的不同阶段,油气运移的相态可能不同。
在低熟阶段,由于源岩含水量大,生成的烃类少,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气运移的相态应以水溶相为主;
成熟期,油气大量生成,而孔隙水含量较少,油气主要呈游离相运移,水为载体,生成的气部分或大部分溶于石油中运移;
生凝析气阶段,气溶油运移,气为油的载体;
过熟阶段,气以游离相运移。碳酸盐岩生成的油气以游离相运移为主。

第3题:

试述文种演化的方面、方向、过程,及文种演化的结果。
某一名称的文种,与所承担的实际用途之间发生波动,它的演化可以从方面、方向、过程三个角度考察:
(1)演化的方面:所适应的公务活动领域、具体事项范围、推动方式、行文关系、机构级别范围等。
(2)演化的方向:各文种的用途此消彼长,有的纯化或延伸,有的萎缩或扩张。
(3)演化的过程:各文种用途之间发生交叉、重叠、混淆或疏漏、缺失。
演化的结果:
(1)根据需要增设了新文种(增);
(2)扩张性强、使用频繁的文种,侵入其他文种的使用领域,并出现分支,乃至解析为多种文体(分);
(3)用途相近的文种,归并为一种(合);
(4)适应性差的文种受到排挤,地位下降、用途缩小、性质改变,乃至消亡(亡)。

第4题:

有机质成烃演化模式


正确答案: 有机质的成烃演化进程和烃类产物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可根据有机质性质的变化和油气的生成来划分有机质的成烃演化阶段。
目前主要按石油生成将有机质成烃演化划分为未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和过成熟阶段,分别与沉积物成岩演化的成岩作用、深成作用和准变质阶段相对应。
(1)未成熟阶段从沉积有机质开始埋藏至门限深度为止,Ro小于0.5%,地层温度小于50℃。
在成岩作用早期,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木质素等生物聚合物,由于细菌作用下的水解和分解,转化为分子量较低的脂肪酸、氨基酸、糖、酚等生物化学单体,同时还产生CO2、CH4、NH3、H2S和H2O等简单分子。
随着埋深的增加,生物化学单体将发生缩聚作用形成复杂的高分子腐植酸类,进而演化为干酪根。在成岩作用后期,干酪根可产生CO2、H2O和一些重杂原子组分。
该阶段尤其是早期生成的烃类产物,是生物甲烷和少量高分子烃。高分子烃多是从生物体中继承下来的,一般为C15以上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多具明显的奇数碳优势,缺乏低分子烃。
(2)成熟阶段此为干酪根生成油气的主要阶段。
从有机质演化的门限值开始至生成石油和湿气结束为止,Ro为0.5-2.0%,地温50-200℃。当达到门限深度和温度时,在热力作用下,通常还伴有粘土矿物的催化作用,干酪根开始大量降解生成石油,后期热裂解生成轻质油和湿气。
此阶段可按照干酪根的成熟度和成烃产物进一步划分为2个带。
油带:Ro为0.5%-1.3%,又叫低-中成熟阶段,干酪根通过热降解作用产生成熟的液态石油,并以中-低分子量的烃类为主,奇数碳优势逐渐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和环数减少,曲线由双峰变为单峰。
轻质油和湿气带:Ro为1.3-2.0%,又叫高成熟阶段,在较高温度下,干酪根和已形成的石油将发生热裂解,液态烃逐渐减少,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胶质和沥青质逐渐减少乃至消失,石油密度降低,颜色变浅,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凝析气。
(3)过成熟阶段该阶段埋深大,温度高,大于200℃,Ro大于2.0%。
干酪根生油能力枯竭,干酪根和先前生成的轻质油和湿气热裂解为高温甲烷。干酪根释出甲烷后其本身将进一步缩聚为富碳的残余物。
该阶段也称为热裂解生干气阶段。
必须明确,有机质成烃演化是一个连续过程,对于现今某一烃源岩来说,其演化可能处于该过程的某一阶段而已。
另外,有机质类型不同,其划分界限和烃类产物也会不同。
因此,不可能用统一的指标做出截然的划分,这只是有机质成烃演化的一般模式。

第5题:

应用C2~C7轻烃检测出的29个化合物,根据其组分的含量、分布与埋深的关系,将烃源岩的演化划分为()、()、()及()4个阶段。


正确答案:芳香烃;环烷烃;烷烃;裂化

第6题:

测定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孢粉和干酪根的颜色;测定镜煤反射率;测定轻烃组分。

第7题:

在自然条件下,对有机质成烃催化活力最强的粘土是()

  • A、 伊利石型
  • B、高岭石型
  • C、蒙-伊混成石型
  • D、蒙脱石型

正确答案:D

第8题:

应用C2~C7轻烃检测出的()个化合物,根据组分的()、()、与()的关系,将烃源岩的演化划分为()、()、()及()四个阶段。


正确答案:29;含量;分布;埋藏;芳香烃;环烷烃;烷烃;裂化

第9题:

论述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现代模式及其勘探意义。(试述干酪根成烃演化机制)


正确答案: 有机成烃是个连续过程,分四个阶段:
A、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成岩作用阶段。在深度0~1500米,T<60℃、低压条件,以细菌活动为主,原始生物有机质通过水解、微生物酶作用变成可溶生物单体有机质。
B、热催化生油气阶段,在深度>1500-200m,温度:60℃~180℃,粘土矿物作为催化剂,对有机质的吸附能力加大,加快了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速度,降低有机质成熟的温度。
热催化作用结果:长链烃类裂解成小分子烃,烯烃含量相对减少,异构烷烃、环烷烃、芳香烃含量相对增多。
C、热裂解生凝析气阶段,在H:>3500~4000m,T:180℃~250℃。大量C—C链断裂及环烷烃的开环和破裂,液态烃急剧减少,C25以上趋于零,C1~C8的轻烃将迅速增加。
D、深部高温生气阶段,在H>6000~7000m,T>250℃。石油潜力枯竭,残余的少量烷基链,已经形成的轻质液态烃和重质气态烃在高温下继续裂解形成大量的热力学上的最稳定的甲烷。干酪根的结构进一步缩聚形成富碳的残余物质——碳沥青或石墨。
对不同的沉积盆地而言,由于其沉降历史、地温历史及原始有机质类型的不同,可能只进入了前二或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的深度和温度界限也可能略有差别。此外,由于源岩有机显微组成的非均质性,不同显微组成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的差别,决定了有机质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生烃界线,不同演化阶段可能存在不同的生烃机制。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植物演化的阶段性。

正确答案: 植物演化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菌类、藻类阶段:太古代——志留纪,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具维管束。
裸蕨植物阶段:志留纪末期——中泥盆世,加里东运动使海洋面积缩小,陆地变大,植物开始登陆,开始出现了茎、叶的分化,出现维管束,但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蕨类植物阶段: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出现了根、茎、叶的分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裸子植物阶段:晚二叠世——早白垩世,对水的依赖性减弱。
被子植物阶段:晚白垩世至今,最高等的植物。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