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分解窑生产水泥时为避免结皮和堵塞,要求生料中的碱含量()

题目
填空题
预分解窑生产水泥时为避免结皮和堵塞,要求生料中的碱含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预分解窑的关键技术装备有预热器、换热管道、()、回转窑、冷却机等,分别承担着水泥生产过程的预热、分解、煅烧和冷却任务。


正确答案:分解炉

第2题:

R2O等在高温带从燃料、生料中挥发,在窑尾后合适的部位,由于温度较低而冷凝在生料颗粒表面,随着生料沉集又一次入窑是()

  • A、内循环
  • B、外循环
  • C、循环富集
  • D、结皮堵塞

正确答案:C

第3题:

引起水泥安定性不良的原因有( )。

A.熟料中游离氧化镁含量超标
B.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含量超标
C.水泥过细
D.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超标
E.水泥中碱含量超标

答案:A,B,D
解析: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熟料中含有过量的游离氧化钙、游离氧化镁或研磨时掺入石膏过多。

第4题:

有哪些措施可防止预分解窑系统发生结皮、堵塞?


正确答案: 目前防止预分解窑系统发生结皮、堵塞的措施有:
(1)对原、燃料的控制(限制原料中有害物含量)
生料:含R2O<1.0%;Cl<0.01%;S<1.3%;SO3/K2O<0.8
燃料:S含量<3%,,灰分高或灰分熔点低的煤粉要慎用。
(2)严格控制系统各处的温度
窑后气温愈高,含碱、氯、硫颗粒表面出现的液相愈多,煤灰熔化的可能性愈大,则结皮的趋向愈高。一般控制出窑气体温度不超过1050℃,出分解炉气体温度不超过950℃,并且完全燃烧,以防止结皮。
(3)采用旁路放风
如果原、燃料中碱、氯、硫含量超出上述范围,有害成分在系统内富集严重,直接影响到操作可靠性和熟料质量,为降低系统碱等循环浓度,可采取旁路放风,即将含碱、氯、硫浓度较高的出窑气体在入分解炉、预热器之前,部分引入旁路,排出系统。
(4)特殊措施
高压空气定期吹扫或采用空气泡消除沾附物。窑灰不再使用,排除外循环富集。

第5题:

窑尾应保持煤粉燃尽率,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避免结皮堵塞事故发生。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错误的是()

  • A、熟料中碱含量高,易造成熟料强度下降;
  • B、熟料中碱含量高,易发生碱集料反应,影响砼的耐久性;
  • C、熟料中碱含量高,易使预热器产生结皮;
  • D、熟料中碱含量高,易造成窑内物料固相反应困难。

正确答案:D

第7题:

计算题:用预分解窑生产水泥,已知生料烧失量为35.82%,熟料中煤灰掺入量为3.46%,求熟料料耗?若白班窑操作时生料喂料量为12300t,窑运转时间为7小时,求窑台时产量?


正确答案: 料耗:
KT=(100—GA)/(100—L)
=(100—3.46)/(100—35.82)
=1.50(kg生料/kg熟料)。
熟料产量:
mk=mr/KT
=12300/1.50
=8200(t)
窑台时产量:
8200/7=1171.4t/h

第8题:

对干法预分解窑窑皮结皮原因进行分析,并写出操作上如何调整来缓解结皮?


正确答案: 原因:A窑尾漏风严重;B生料中钾、钠、氯、硫等有害元素偏多,且在系统内进行内循环;C用煤用风不合理,窑尾温度过高;D煤粉在窑内不完全燃烧;E分解炉出口温度过高,碳酸钙分解率过高;F炉煤燃烬率过低,带入窑尾二次燃烧;G入窑生料率值不合理;H煤管位置不合理。
操作调整:A加强窑尾预热器堵漏,减少漏风量;B调整风、煤,降低窑尾温度至正常值;C在保证分解率在控制范围内,炉出口温度偏中下控制;D煤粉细度、水份控制在中下限;E建议调整配料;F调整煤管位置;G二、三次风温偏上控制。

第9题:

预分解窑生产水泥时为避免结皮和堵塞,要求生料中的碱含量()。


正确答案:<1%

第10题:

预分解窑易结皮、堵塞的部位是窑尾烟室、下料坡道、()、C5锥体和C4与C5下料管中。


正确答案:烟道缩口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