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题目
问答题
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答案:
解析:

第2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通过数据库的检索,还为您准备了以下内容: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答案:
解析:

第3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实际含义。②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③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具备一定的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教师出示PPT课件:小数的初步认识
师:开学了,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有书包、文具盒、铅笔、彩笔、橡皮擦和日记本等。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怎么分呢?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选代表说明自己的分法和理由。
2.区别整数与小数
师:我们将这些标价(物品的价格,即多少钱)分成两类。左边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数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像这样的数叫作小数叫作小数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小数。(出示课题: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1.小数里的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作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你会读小数吗?
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小数。(出示课件)
介绍小数的读法--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代表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右边代表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读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认识以元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哪些同学知道标价牌上的小数分别表示多少钱?(学生回答)
2.完成表格中的填空。
(出示课件)
要求学生轻声读出货架上三种食品标价中的小数,填写它们分别表示 元 角_分。
3.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三、例1教学
师:(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学生都在做什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设计理由]将小数融入学生的身高这一现实问题,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习本堂课的兴趣。
1.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是1米多少厘米?
2.只用米作单位,该怎样表示?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几米?
介绍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再在右下角写点,最后写小数部分。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一位小数?
4.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出示课件: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多少厘米? 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米,还可以写成零点零几米? 3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18厘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想一想:什么样的分数能改写成两位小数?
让学生把答案填写在课本上。
5.小组讨论。
出示: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米。
同桌交流后汇报。写成1. 30米和1. 3米都是对的,因为30厘米也就是3分米。
[设计理由]在进一步的交流讨论中,复习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四、巩固应用
五、拓展:小数的历史

第4题: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这篇课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风光和物产。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收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通文顺句,深刻感悟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深情朗读,感情升华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

  (教师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教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乌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入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用下划线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词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设计理由】(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具体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物产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语言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反复熟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第5题:



问题(一):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例1部分的教学流程,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归纳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②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问题(二):

  一、复习准备

  1.学生独立计算:

  224÷41236÷12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l236÷12这道题是怎么算的。

  (强调除到哪位商哪位,不够商1,0占位)

  2.同时提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3.填一填:

  0.32里面含有32个( )。

  1.2里面含有12个( )。

  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l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意。

  2.师:同学们,你们有谁坚持晨练?晨练对身体有什么益处?

  3.请看屏幕:仔细观察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4.思考: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5.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2.4÷4

  师:为什么用除法解决?帮助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含义。

  三、自主探索

  1.独立思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

  2.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与同伴交流一下。

  3.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教师可以随学生的回答做以下板书)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4.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22.4÷47商在竖式上怎样表示呢?

  (重点突出:余下的2与o.4合起来,表示24个0.1,商6是表示6个0.1,应在商的个位与十分位之间点上小数点。在整数商完后,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接着往下商)

  5.想一想: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米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说明了什么?观察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有什么发现?

  6.比一比:和我们前面准备题中的224÷4相比,你发现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7.小结。

  (1)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8.完成书上“做一做”。

  (展示学生作业,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已是怎么计算的)

  四、练习

  1.算一算,比一比。

  42÷3

  4.2÷3

  2.用竖式计算。

  38.7÷9

  7.26÷6

  16.5÷15

  43.5÷29

  3.《新编童话集》共4本,售价28.6元,平均每本售价多少钱?

  【设计理由】在教授计算方法时,先抛出问题,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法,寻找解决例题的方法,并比较方法之间的不同,这一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7问题(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6题: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25分)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运用猜想验证结论的方法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通过量、剪、拼、摆等探究活动,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讨论、争辩、操作、推理发展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渗透转化迁移思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严谨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
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并利用其特点在已知两角的基础上计算未知角。
问题(二):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1*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2*两个大小不一样的三角形,形状大的三角形内角和比形状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吗?
3.三个形状不一样的三角形,内角和各不相同还是相同?
二、动手操作,获取新知识
1.研究特殊=角形的内角和
师: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来(教师拿出一个三角板),说说这个三角板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生:90°、60°、30°。(教师跟着板书)
师: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的和是多少啊?
生:是180°。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90° + 60° + 30°=180°。(教师跟着板书)
师:对,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
师: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教师又拿出另一个三角板)
生:90° + 45° + 45°=180°。
师:咦,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都是180°!这两个都是特殊的三角形。那么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们来猜猜看!
生1:应该是180。。
生2:不一定。
……
2.研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
假设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和学生讨论如何进行验证。学生提出方案并分组
进行:
(1)测量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并记录、求和、列表。 填入表格中:

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自己设计的方案及为什么这样设计。提问学生除了班里面现有的设计方案,是否还有其他的设计方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要有, 这样更能说明三角形内角和的普遍性)
(2)分析实验数据。
①有的同学测得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不是180°,提问学生得出这样数据的原因。(误差的存在)
②得出的结果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③提问能否在以上的三角形三个角中找到大于或等于90 °的角,根据数据让同学们自 己归纳有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判断题
①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是:80°、75°、24°。( )
②三角形越大,它的内角和就越大。( )
③钝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和一定小于90°。( )
④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如果剪去这个角,剩下的图形的内角和是150°。( )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是怎样获取这些知识的?你感觉学得怎么样?

第7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一):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15分)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答案:
解析:
以上一题为例:
问题(一):这篇课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法,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风光和物产。
问题(二):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收集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
学习描写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的段落。
问题(三):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本:西沙群岛的地图。
师:在距离海南岛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像朵朵星莲、颗颗珍珠浮于万顷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岛。
板书:西沙群岛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参观富饶的西沙群岛。
板书:富饶的(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将课文读通
1.检查初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出示“我会认”的10个生字和“我会写”的13个生字,通过多种形式认字:集体认读、开火车读、男女比赛读、编谜语、组词、造句、找反义词、找近义词等,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3.指导学生抓住“富”“饶”理解文章。
师:“富”和“饶”都是很多的意思,那么西沙群岛什么“多”呢?请大家打开课文默读,找一找,圈一圈,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来说一说。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同学们刚才找得很认真,下面就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富饶的西沙群岛什么多?
边交流边板书:海水、颜色、珊瑚、海参、大龙虾、鱼、贝壳、海龟、鸟、鸟蛋、鸟粪
2.教师小结:对啊,作者按照地点的变化向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水颜色多),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多),海滩——(贝壳、海龟多),海岛上——(鸟、鸟蛋、鸟粪多),并且在介绍的过程中紧紧抓住了它们的特点,使得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
们面前。
随机板书:站在海边、潜入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去细细欣赏这些美丽的景物吧!
四、学习第二小节
1.课件出示风景图: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蓝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请大家自由朗读这句描写海水的句子。
2.指导朗读: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3.全班齐读。
4.教师引读。
(教师读)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请同学们看着课件接读。
5.师生合作读: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美丽的景象呢?
教师一边用鼠标点图,一边引读: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
学生接读:(所以),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6.指导背诵。
五、教师小结,结束新课
六、作业设计
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
―、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上节课我们巳经跟随作者的描述,初步感受了西沙群岛。回忆一下,西沙群岛在你的印象中是怎么样的?你能以“啊——”为开头,并用课文中“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两个词语来感慨一下吗?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朗读课文中心句:是啊,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真是个可爱的地方。
3.小结作者描写的顺序: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呢?先后描写了什么地方?
板书:站在海边、潜人海底、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4.引读第2自然段: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
小结:是啊,那海水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踏上西沙群岛,去感受她的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接下来,你们最想潜人海底,或是漫步海滩,还是登上鸟岛呢?选你最想到的地方,有滋有味地读起来吧。(师巡视)
二、指导学习3、4自然段:潜入海底
1.快速默读3、4自然段,你在海底看见了哪些生物?用下划线标出来。
2.指名回答。
3.精读第3自然段,感受珊瑚的多姿、海参的闲懒、龙虾的威武。
(1)指名朗读描写珊瑚的句子。
(2)观察课件,理解比喻句: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各种各样。
把这个中心词标出来,齐读。
(4)指名朗读描写海参的句子。
(5)指导朗读。
抓住“懒洋洋地蠕动”这个词组,理解词语,结合课件感受海参的特点。
(6)表演朗读这一句。
(7)指名朗读描写大龙虾的句子。
(8)引导理解“威武”的意思。
4.精读第4 自然段,感悟鱼数量多、鱼姿美。
(1)指名朗读,整体感悟鱼多、美,说说自己读后的感觉。
(2)引导理解“各种各样、数不清”。
你能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其他同语来形容鱼多吗?(不计其数、不胜枚举、千姿百态......)
(3)引导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观察课件,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惊叹的语气。
小结:这一句采用的是夸张的写法,足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实在是品种繁多、数不胜数啊!
(4)过渡:这里的鱼不仅多,而且很美丽,很独特,作者介绍了哪几种鱼?请几个同学分别来朗读描写每一种鱼的句子。(指名朗读)
(5)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鱼。
(6)欣赏各种鱼的课件,深化感受,随图片朗读相应的描写鱼的句子。
(7)拓展补充:欣赏其他鱼的美姿。
谁能像课文中那样介绍其中的一种?(随机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
(8)再次朗读这一段。
先自由朗读,然后按总分总方法,集体与个别配合朗读。
5.引导背诵,积累词句。
三、分组合作学习5、6自然段:漫步海滩、登上鸟岛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根据学生合作情况,邀请两组向大家展示。
(1)合作朗读第5自然段:两名同学朗读描写贝壳的句子;两名同学朗读描写海龟的句子。(初步感受并列写法)
(2)用自己的话介绍在鸟岛上的收获。四人合作介绍,每人介绍一方面。
四、提升感悟,指导学习最后一段
1.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接读。
师:是啊,富饶美丽的西沙群岛,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满怀深情和期盼地朗读)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2.教师铺垫引读,引导学生满怀豪情和信心地接读。
师: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
生: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
五、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设计理由](1)小学三年级的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具体的物体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以多媒体为辅助,播放西沙群岛的风光物产的图片,使学生在观赏中感受和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2)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篇课文的语言具体准确,形象生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反复熟读,引领学生在读中学,在读中悟。

第8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1][简答题]
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2][简答题]
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答案:
解析:
1.1.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掌握用秤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2.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老师也喜欢,昨天我在超市买了两样东西,猜一猜,哪个更重?你怎样知道是它重?(面条和苹果)
学生可能会说用秤称,可能会说掂一掂,还可能说看标签……
师:看来物品有轻有重,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作物体的质量。
二、认识秤,揭示课题
1.出示:常见的秤挂图。
师:刚才说可以用秤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你都认识些什么秤?在哪里见过?
2.介绍一些常见的秤。重点介绍天平和盘秤。
小结:它们都可以用来称物品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品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克和千克)
三、认识克,感受1克和几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感受1克的质量。(1个2分硬币)
师:你想知道1克是多重吗?
学生掂一掂,再闭上眼睛,感受1克的质量,你有什么感受?(很轻)
2.说一说,你觉得哪些物品也是大约1克。(药片、小发卡、纽扣、小螺丝、一粒花生、一个乒乓球、一片树叶……)
3.掂一掂,比一比。分别掂一掂一支铅笔、一袋米、一包盐的重量,比一比谁重,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一般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用字母表示是g。
4.估一估数学课本有多重?再称一称。(1本数学课本大约重150克)
5.介绍天平。称较轻的物品要用到一种秤——天平。
四、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感受1千克。
师:物体有轻有重,称比较轻的物体我们用克做单位,称比较重的物体时我们就周千克做单位。那1千克有多重呢?
1扎面条的重量就是1千克,也可以用1kg表示。
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1扎面条,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学生用手掂一掂)
师:你觉得1千克怎么样?(挺重)1千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2斤。但斤不是国际通用单位。
2.说一说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3.判断:1千克铁和1千克棉花比较,哪个重一些?
小结:不论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如何,1千克重的感觉是一样的。
4.估计几千克,称书包。
师:你估计书包有多重?你是怎样估计的?(引导学生与1千克对比)
师:好,咱们用盘秤来称一称,看你估计得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出示盘秤)观察一下盘秤,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看到指针和单位千克)
5.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的时候,当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1千克的东西吧。(称1千克的东西:1扎面条、1罐奶粉、两袋盐……)
6.称一称:1千克苹果有几个?1千克香蕉有几个?
7.活动:感受几十千克,称体重,互相抱一抱。(体重在20~35千克)
五、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师:一包食盐有500克,两包呢?
生:1000克,因为500克加500克等于1000克。
师:再用盘秤称一称两包盐的重量。指针指向l,两包盐的重量是(1千克)。你发现了什么?(1千克等于1000克)
5千克等于多少克?3000克等于多少千克?
六、拓展深化
1.玲玲是二年级的学生,自从学习了克和千克的认识后,她对周围物体的质量可感兴趣了,下面是她称出的物体的质量,这个马大哈,把什么给漏了,你能帮她补上吗?(课本第89页第4题)
2.认真阅读玲玲的日记,你能发现什么?
我是一名二年级的小朋友,每天早晨,我从1千米高的床上起来,拿起重9千克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吃了一个200千克的面包,一个50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2克的书包,穿上250千克重的鞋上学去了。
七、全课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第9题: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符号意识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2)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答案:
解析:
(1)符号意识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方法: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景中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其次强调数学的符号也是一种语言,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现实情景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具体的情境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渗透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
(3)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做游戏:玩“24点游戏”,出示四张扑克牌,请同学们算一下。(6、7、10、A)
顸设:6+7+10+1=24
提问:1是从哪儿来的
追问:在扑克牌中。字母A表示1,那扑克牌中还有很多字母,它们分别表示哪些数呢
【设计意图】
运用游戏导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例1的情境图
讲讲从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教师:出示表格,并与学生集体完成表格。
提问:这些式子中,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出来有点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加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用“小红”来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此时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数。
提问:大家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观察这些式子中的n,a都表示小红的年龄。能否用其他字母表示
2.巧妙设疑,引发思考
提出疑问:这些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思考一下能表示200吗(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展示)
师生总结:这里的字母能表示从1开始的自然数,但是不能表示太大的数,不能表示200,因为人不可能活到200岁。也就是说用字母表示数,在特定的情况下,字母表示的数量是有一定取值范围的,比如年龄。
提问:思考n+30,a+30表示什么
师生归纳: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问:如果用a表示小红的年龄,当a=11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追问:那如果a=12岁呢
学生汇报:爸爸的年龄为42岁。
【设计意图】
善于利用学生生活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升为数学高度,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认知特点,,进行设计,组织学习。同时设置循序渐进的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真正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三)深化原理
出示例2: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要求学生小组探究填写表格。
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在月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kg
1
1×6=6
2
2×6=12
3
3×6=18
……
……
提问:你能用舍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吗其中,中来表示人在地球上能举起物体的质量。
预设: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物体的质量是×6。
总结:在省略乘号的时候。一般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6可以写成6。
提问: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例4图片中的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重量是多少kg
【设计意图】
通过变式练习,学生深化理解用字母表示数含义的同时。也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巩固提高
思考做一做,回顾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宽,提问:假如长方形的宽为3cm,怎么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长方形的面积(学生自主完成,列式汇报,用a来表示长方形的长,面积为30。)
强调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同时再次强化字母和数字相乘时乘号简写的注意事项。
(五)课堂小结
今天收获了哪些知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还有哪些疑问并做一做课后练习题。
回顾总结:1.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可以用字母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结果以及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在特殊情况下,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2.在省略乘号的时候,一般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设计意图】
小学的课堂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获得过程,并能真正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能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以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收获,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概括的能力。

第10题: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莱萸少一人。
问题(一):请对本首诗进行评析。(10分)
问题(二):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8分)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答案:
解析:
以上一题为例
【参考设计】
问题(一):
1.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通过从平面图形中发现角、指出角、画角,使学生经历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通过观察比较的方法体会角是有大有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
(3)在学习中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有序性。
2.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问题(二):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角
板书“角”字,问:这是什么字?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物体上面有角?
现在,让我们一起进人角的数学乐园游玩,在角的乐园里,我们不仅能玩得开心,还可以学到许多有关角的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1.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在哪些地方有角。
[设计理由]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H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
[设计理由]将生活中的角抽象出具体的图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角的表象。
3.出示练习题,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做适时的纠正)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角的表象的正确认识。
4.教师拿出各种形状的纸.提问学生:在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最后教师拿出一张圆形的纸问学生,这张纸有角吗?(没有)
[设计理由]当学生对角形成正确的表象后,再次从平'面图形中准确找角,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拓宽学生的视野,角不但能独立存在还可藏在图形中。
5.请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圆形纸,试着折出一个角。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哪里。
[设计理由]通过动手操作折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出角的表象。
二、动手实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1.摸一摸你所折的角,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有一个尖儿,两边是平平的、直直的。
2.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名字,同样角的各个部分也都有名字,出示角各部分的名称。同时教师结合幻灯片的演示强调:这个尖尖的部分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3.课件出示几个角,请同学分别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设计理由]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角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三、观察比较,知道角有大有小
1.活动一:学生自己先用活动角摆一个角,然后根据教师的要求摆一个比自己手中的角更大或者更小的角。
2.活动二 :师生互动,先由教师摆出一个角,然后学生再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大的角,到前面比一比,再让学生摆一个比教师手中的角更小的角进行比较。
3.课件演示: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的角,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谁大谁小?
4.课件出示练习题:下面的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设计理由]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实践,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角埋下伏笔。
四、动手尝试,掌握角的画法
活动一:学生练习画角
(1)怎样画一个角呢?学生自由尝试画角。
(2)展示画对的角,请同学说说是怎么画的。(先画顶点,再画两条直直的边)画角需要用到一些什么工具呢?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设计理由]教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的过程。
2.活动二 :学生进一步练习画角
(1)请你自己动手画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理由]巩固学生对角的画法和各部分名称的掌握。
(2)出示课件,请你画一个比老师的角更大的角和一个更小的角。
[设计理由]简单渗透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课件:
小儿歌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先要定顶点。
再从顶点引两边。
边长短,角不变。
开口大,角就大。
开口小,角就小。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记忆角的组成、角的画法及角的大小。
2.出示课件:欣赏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3.猜猜看一张长方形的纸有4个角,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4.出示课件:找找图形中共有多少个角?
5.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