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行为方式仅包括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和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

B

销售金额是指生产、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的违法收入

C

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销售金额或者货值金额应当累计计算

D

如果同时构成侵犯知识产权、非法经营等其他犯罪的,应当数罪并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罪的关系。


参考答案: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故意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刑法在规定本罪的同时,还将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的行为独立规定为犯罪。本罪与这些犯罪的关系是法条竞合关系。对这种竞合关系的处理方法是:凡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既构成其他犯罪,又构成本罪的,应按特殊法条之罪即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的犯罪定罪处罚。但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不能构成生产、销售特定伪劣产品犯罪,而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的,则按本罪定罪处罚。


第2题:

张某用红糖和白酒的混合物生产了价值20万元的假感冒药,正准备销售,被查获,关于张某的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B.以生产假药罪(未遂)定罪处罚 C.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第141条第1款的修改,只要实施生产假药的行为,就构成生产假药罪,不需要具备“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情节。因此,张某的行为成立生产假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的规定,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第140条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张某生产伪劣产品,货值达20万,尚未出售就被查获,符合司法解释的要求,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未遂。根据《刑法》第149条第2款的规定,生产、销售本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构成各该条规定的犯罪;同时又构成本节第140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所以对于张某应当按照生产假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从一重处罚。所以只有C选项说法是正确的。

第3题: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份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多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D

第4题:

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罪的客体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管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B.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
C.本罪的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
D.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答案:A,B,C,D
解析:
A、B、C、D
考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讲解:根据《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5万元以上 的行为。
首先,本罪的客体是国家产品质量监管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其次,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生产、销售的 必须是伪劣产品。其中的伪产品是指“以假乱真”的产品,劣产品是指掺杂、掺假的产品、 以次充好的产品及冒充合格产品的不合格产品。这里的“产品”,应是指经过加工、制作、 用于销售的产品。行为表现为四种情况: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 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此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构成犯罪的,要求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 上。“销售金额”,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人。多次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行为,未经处理的,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或货值金额累计计算。
再次,本罪的主体是生产者和销售者。至于生产者、销售者是否取得了有关产品的生产许可证或营业执照,不影响本罪的成立。生产者与销售者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知道他人实施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而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许可证 件,或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或者运输、仓储、保管、邮寄等便利条件,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以本罪的共犯论处。
最后,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换言之,行为人明知自己生产、销售产品的行为会 发生破坏国家产品质量监管秩序、侵害用户、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 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第5题:

甲没有烟草生产许可证,生产销售冒充中华香烟的劣质香烟,销售金额达50万元,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B.非法经营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数罪并罚
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法经营罪、假冒注册商标罪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甲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以上,完全符合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甲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在烟草制品上使用与中华香烟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非法经营,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甲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的烟草制品,情节严重,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规定:“行为人实施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非法经营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即属于一行为侵害多个法益的想象竞合犯,择一重罪处罚。因此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错误。

第6题:

甲生产了货值50万元的伪劣产品,尚未出售即被查获,则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伪劣产品罪(既遂)

D.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而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定罪标准是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所以,本题中甲的行为应当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

第7题:

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 )元以上的,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关于括号处的填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15万
B.5万
C.10万
D.20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未遂标准。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也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和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是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构成要件。

第8题:

根据上述信息,该药品生产企业刑事责任的认定,正确的是

A.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

B.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C.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

D.构成无证生产、经营药品罪


正确答案:C

第9题:

杨某生产假冒避孕药品,其成分为面粉和白糖的混合物,货值金额达15万元,尚未销售即被查获。关于杨某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构成犯罪
B.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C.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既遂)定罪处罚
D.触犯生产假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答案:D
解析:
成立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要求销售金额达到5万元,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达到15万元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生产、销售《刑法》第三章第一节第141条至第148条所列产品,构成有关犯罪,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10题:

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何认定的说法,下列哪项不够准确?()

  • A、销售者明示产品存在瑕疵的,原则上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产品违反国家安全、卫生、环保、计量等法规要求的,仍然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商品犯罪
  • B、主观上须出于故意,出于过失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C、销售金额的大小,销售金额不足5万元的,不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但待销售金额达到定罪标准的3倍以上的,可以依照刑法相应规定以犯罪未遂处理
  • D、情节较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