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题目
多选题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
A

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B

在法庭上,必要时才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

C

讯问和审判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

D

对未成年人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刑事案件的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延期审理适用于法庭审理过程中,中止审理适用于法院受理案件后至作出判决前

B.导致延期审理的原因是庭审自身出现障碍.因而不停止法庭审理以外的诉讼活动,导致中止审理的原因是出现了不能抗拒的情况,使诉讼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而暂停诉讼活动

C.延期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具有可预见性,中止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往往无法预见

D.不论延期审理还是中止审理,其时闻都计入审理期限


正确答案:ABC
[考点]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的区别[解析]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是对法庭审理中特殊情形的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两者的主要区别是:(1)时间不同。延期审理仅适用于法庭审理过程中;而中止审理适用于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作出判决前。选项A的说法正确。(2)原因不同。导致延期审理的原因是庭审自身出现障碍.因此不停止法庭审理以外的诉讼活动;而导致中止审理的原因则是出现了不能抗拒的情况,使诉讼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而暂停所有诉讼活动。选项B的说法正确。(3)再行开庭的可预见性不同。延期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审理的时间是可以预见的;而中止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往往无法预见。选项C正确。(4)文书形式不同。延期审理用决定;而中止审理用裁定。《刑诉解释》第181条第3款规定,中止审理的原因消失后,应当恢复审理。中止审理的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而一般情况下,延期审理的期限是要计入审理期限的。。可见,选项D“不论延期审理还是中止审理.其时间都计入审理期限”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有一个特例需要考生注意。即《刑诉解释》第165条第3款规定的,依照本解释第164条、本条钙1、2款规定另行委托、指定辩护人或者辩护律师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审理之日起至第10日止,准备辩护时间不计入审限。这是延期审理不计入审限的特例,考生务必牢记,其往往是考点所在。[难度系数]**

第2题: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9年试卷二第77题)

A.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B.在法庭上,必要时才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

C.休庭时,可以允许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教师会见未成年被告人

D.对未成年人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


正确答案:CD

第3题: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张某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十七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B.李某在审理时十五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C.钱某犯罪时十六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D.赵某被立案时十八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正确答案:B

第4题:

第 90 题 下列哪些属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特有的原则?

A.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

B.分案处理原则

C.法庭不公开原则

D.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正确答案:ABC
[考点]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原则
[答案及解析] ABC。由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自身的特点,其诉讼程序应当贯彻如下原则:(1)教育、感化、挽救原则;(2)分案处理原则;(3)不公开审理原则;(4)保护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原则;(5)及时、迅速的原则。故A、B、C项正确,D项错误。

第5题: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l8周岁的案件

B.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C.16岁以上不满l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

D.公安机关对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


正确答案:ACD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解释所称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所以A正确。《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款规定,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所以B错误,C正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1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所以D正确。

第6题:

人民法院审判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案件,对于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二十周岁的刑事案件,不公开审理。( )


参考答案:错

第7题:

关于刑事案件的延期审理和中止审理.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08年试卷二第70题)

A.延期审理适用于法庭审理过程中,中止审理适用于法院受理案件后至作出判决前

B.导致延期审理的原因是庭审自身出现障碍.因而不停止法庭审理以外的诉讼活动,导致中止审理的原因是出现了不能抗拒的情况,使诉讼活动无法正常进行,因而暂停诉讼活动

C.延期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具有可预见性,中止审理的案件再行开庭的时间往往无法预见

D.不论延期审理还是中止审理,其时闻都计入审理期限


正确答案:ABC

第8题: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不能适用简易程序

B.在法庭上,必要时才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

C.休庭时,可以允许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教师会见未成年被告人

D.对未成年人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


正确答案:CD
[考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解析]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本题中简称《若干规定》)第35条规定。少年法庭应当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4条及《刑诉解释》的有关规定.确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是否适用简易程序。也就是说,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选项A错误。根据《若干规定》第25条规定,在法庭上不得对未成年被告人使用戒具。未成年被告人在法庭上可以坐着接受法庭调查、询问,在回答审判人员的提问、宣判时应当起立。选项B错误。根据《:若干规定》第30条规定,休庭时,可以允许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教师等人员会见被告人。选项C正确。根据《若干规定》第31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但不得采取召开大会等形式。因此,选项D正确。[难度系数]**

第9题:

关于中国古代诉讼、审判制度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

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

明代的大审是一种会审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

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A,B,D

随题解析:西周时期“听讼”为审理民事案件,“断狱”为审理刑事案件唐代县以下乡官、里正对犯罪案件具有纠举责任,对轻微犯罪与民事案件具有调解处理的权力清末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第10题:

《刑事诉讼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或一般不公开审理。关于该规定中未成年人“年龄”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张某被采取强制措施时17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B.李某在审理时15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C.钱某犯罪时16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D.赵某被立案时18岁,不应当公开审理

答案:B
解析: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对在开庭审理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如果有必要公开审理的,必须经过本院院长批准,并且应限制旁听人数和范围。据此可知,判断是否属于未成年人一律不公开或一般不公开审理的情况,标准是“开庭审理时”未达到法定年龄,而不是指采取强制措施、犯罪、立案时。故选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