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西周刑法原则。

题目
问答题
试述西周刑法原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西周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参考答案:

一、矜老恤幼原则。西周时期对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爱护与照顾,是贯彻“明德慎罚”思想的体现。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人对社会的危害性本来就不大,实行矜老恤幼原则,既可以彰显统治者的仁德,又不会对社会造成实质性的危害,这是这一制度在西周及其后的中国传统社会中能够被采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原则。西周时已对犯罪主观状态的故意与过失有所区分,对惯犯与偶犯的不同危害性有所认识,对故意犯罪和惯犯从严惩处,对过失犯罪及偶犯从轻处罚。定罪量刑时注意区分故意、过失、惯犯与偶犯,是刑罚适用原则的重大发展。
三、罪疑从轻、众疑从赦原则。在行刑时,有可轻可重的余地时,应从轻;在遇到赦免的机会时,应从重罪之上进行赦免,体现疑罪从轻原则;并要求对疑案,应征求大众的意见,当大家都认为案件仍有可疑情形时,应赦免其罪,体现众疑从赦原则。这种罪疑从轻、众疑从赦的做法,同样是“德”的思想在司法中的反映,是“明德慎罚”的直接体现。
四、世轻世重原则。西周统治者认为应根据不网社会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法,对新征服的国家,应用轻典去治理,以安抚人心,巩固统治;对社会较稳定的国家,就应以常刑对待;对待社会动荡的乱国,要运用重典去达到社会的治理。这种根据社会危害性大小区别对待的做法,体现出周统治者刑事政策灵活,反映了统治手段的成熟。这种思想也为后世的统治者所继承。


第2题:

西周时期有关“刑罚世轻世重”的刑事政策反映了( )的刑法适用原则。

A.因地因时制宜原则

B.上下比罪原则

C.同罪异罚原则

D.宽严适中原则


正确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提出了因地因时制宜原则。周初针对封国的具体情况,统治者区别用刑,确立了“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的原则,“用刑必须区别对待”,在后来的《吕刑》中表述为“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即全面结合犯罪的主客观形势进行权衡量刑,不可一味地从轻或从重。考生不能选择B项,因为上下比罪这种类推原则与处罚从轻从重没有关系。

第3题:

试述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


参考答案:

《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据此,我国的量刑原则可以概括为: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法规定为准绳.
(1)量刑必须以犯罪事实为根据.犯罪事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此处指广义的犯罪事实,包括《刑法》61条规定的“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等内容.”该原则要求在量刑是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认真查清犯罪事实;正确认定犯罪性质;全面掌握犯罪情节;综合评价危害程度.
(2)量刑必须以刑法规定为准绳.该原则要求做到以下三点:依照刑法的规定确定对犯罪人适用的刑种和刑度;依照刑法的规定恰当适用量刑情节;依照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裁量刑罚.


第4题: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
A.罪疑从赦
B.宽严适中
C.诬告反坐
D.上请原则


答案:A,B
解析:
解析:诬告反坐为秦朝的刑法适用原则,上请原则首创于汉朝。

第5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的有( )。A.宽严适中原则B.因地因时制宜原则C.亲亲相隐原则D.上下比罪原则


正确答案:ABD
西周时期的刑法适用原则共有六项:第一,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原则;第二,区分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原则;第三,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原则;第四,宽严适中原则;第五,因地因时制宜原则;第六,上下比罪原则。故选A项、B项和D项。C项属于汉朝的刑法适用原则。

第6题:

西周时期的主要刑法原则是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判断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有关西周时期刑法适用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西周时期就已经确立了类推原则

B.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老幼废疾减刑原则

C.西周时期有关“质剂”和“傅别”的划分体现了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适用原则

D.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


正确答案:AD
解析:西周时期所谓“罪无正律,则以上下而比附其罪”,即“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可见,该原则类似于类推适用原则。因此,A项是正确答案。最能体现西周时期宗法等级制度的刑法原则是同罪异罚原则,故B项错误。区分故意和过失的刑法原则的划分标志是“非眚”和“眚”,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的“八辟”之法是后世“八议”制度的渊源,故D项正确。

第8题:

试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参考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是:什么是犯罪,有哪些犯罪,各种犯罪构成条件是什么,有哪些刑种,各个刑种如何适用,以及各种具体罪的具体量刑幅度如何等,均由刑法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概括起来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基本要求是:(1)法定化,即犯罪和刑罚必须事先由法律作出明文规定,不允许法官自由独断.(2)实定化,即对于什么行为是犯罪和犯罪所产生的具体法律后果,都必须作出实体性的规定.(3)明确化,即刑法条文必须文字清晰,意思确切,不得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


第9题:

西周的刑法适用原则包括:()。

A.区分惯犯与偶犯

B.十恶重惩

C.“罪疑从赦”


参考答案:A, C

第10题:

简述西周刑法中的罪名。


正确答案:第一,违抗王命罪;
第二,不孝不友罪;
第三,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
第四,群饮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