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杂菌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竞争性杂菌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杂菌污染主要原因:
1、基质配置不合理;2、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3、菌种带杂菌;4、接种操作中污染;
5、培养过程中污染;6、出菇期污染;7、破口污染;8、覆土材料带杂菌
防治措施:
1、减少破袋;2、清洁卫生,减少病原;3、科学调制培养及配方,防止营养过剩;
4、培养基质灭菌要彻底;5、把好培养基和栽培袋的制作关;6、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量加大菌种量;
7、接种场所消毒要彻底,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8、搞好培养室和出菇室的环境卫生;
9、定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10、生料栽培时可加入1%~2%的石灰来提高培养料的PH,抑制杂菌;
11、畦载时,覆土栽培宜选用河泥砻糠土或大田的深层土,并要严格发酵或消毒。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食用菌生产中发生竞争性杂菌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装料不当。
(2)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菌种不纯,有杂菌污染。
(4)接种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引人杂菌。
(5)培养环境不清洁增大了杂菌污染机会。

第2题:

竞争性杂菌的污染原因及防治措施是什么?


正确答案: 杂菌污染主要原因:
1、基质配置不合理;2、培养基质灭菌不彻底;3、菌种带杂菌;4、接种操作中污染;
5、培养过程中污染;6、出菇期污染;7、破口污染;8、覆土材料带杂菌
防治措施:
1、减少破袋;2、清洁卫生,减少病原;3、科学调制培养及配方,防止营养过剩;
4、培养基质灭菌要彻底;5、把好培养基和栽培袋的制作关;6、严格检查菌种质量,适量加大菌种量;
7、接种场所消毒要彻底,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8、搞好培养室和出菇室的环境卫生;
9、定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10、生料栽培时可加入1%~2%的石灰来提高培养料的PH,抑制杂菌;
11、畦载时,覆土栽培宜选用河泥砻糠土或大田的深层土,并要严格发酵或消毒。

第3题:

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区分衰退、饰变与杂菌污染?


参考答案:菌种衰退(degeneration)的根本的直接的内因是基因的自发突变。菌种衰退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菌株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自发突变,其后代变异株中的负变株比例总是高于正变株;因此,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负突变株在整个群体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致使菌株的优良性能逐渐衰退。然而,基因的自发突变不是没有原因的,只不过这些原因属非人工有意设置而已。因此,凡能引起基因突变的一切环境因素都可视为菌株衰退间接原因。其他如菌种传代增加等也是菌种衰退的原因。
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菌株衰退具有可遗传性。而饰变主要是环境条件导致的、不发生遗传结构改变的、只是在转录与转译水平上的一种变化,因此,它没有遗传性,在解除相关环境因子后,改变了的性能可以恢复。因此它与衰退有本质区别。
生产菌株的杂菌污染也可导致菌株优良性能的衰退,但一旦菌株被分离纯化,优良性能即可恢复。故不难鉴定。

第4题:

生产中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原料染菌的防治对于液体原料:采用连消方式。对颗粒状淀粉质原料或者小发酵罐,采用实消为好。而且升温时需搅拌,或加入α-淀粉酶。加强种子管理,严格无菌操作,种子本身带菌是可以克服的。针对染菌原因采取具体措施。

第5题:

论述离体培养污染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污染:污染原因从病源分面主要有细菌和真菌和两大类
原因:
(1)外植体材料消毒不彻底
(2)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操作环境不洁净
(4)操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不熟练
预防措施:
(1)减少或防止材料带菌
(2)外植体灭菌要彻底
(3) 培养基灭菌要彻底
(4) 玻璃器皿和金属器皿的灭菌要彻底
(5)无菌室的消毒
(6)操作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程序进行接种

第6题:

防止豆腐乳杂菌污染的综合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保持发酵室和木格(笼)的卫生。发酵容器的反复使用,难免在边角缝隙处粘贴不洁污染物,容易招致杂菌繁殖,如不经常清洗、消毒杀菌,杂菌愈来愈多,致使杂菌占优势,发酵失败。因此,发酵室及工具清洁卫生极为重要。
发酵室有效的杀菌方法包括甲醛熏蒸法和硫磺甲醛熏蒸法:按甲醛15mL/m空间的量,置发酵室中的搪瓷器中,加热至甲醛蒸发完毕,密封20h~24h,然后开门窗除味或用氨水中和除味。硫磺熏蒸法:按硫磺25g/m3置旧锅中,点火燃烧尽,密封20h~24h,硫磺熏蒸应保持室内的大湿度,否则无效。在消毒时,也不能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应交替使用硫磺和甲醛,防止杂菌产生耐药性。
②发酵容器消毒。在清洗的基础上,用2%漂白粉液消毒。晴天可将洗净的容器于阳光下晾晒一天。
③前期发酵要专人管理良好环境。及时翻格(笼),调温,保持一定温度等工作,为毛霉生长创造条件。
④入发酵室前豆腐坯必须降温到30℃以下,接种时腐坯的5个面应均匀接种不留空白。
⑤毛霉菌种要纯且新鲜,选菌丝生长旺盛,孢子多的菌种。孢子悬液pH值调至4~4.7。

第7题:

什么叫杂菌?与侵染性病害有什么区别?会造成什么危害?污染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正确答案:(1)杂菌的概念:指生长在菌床或段木等培养料中,而不侵染食用菌菌体的菌类。
(2)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真菌、细菌、病毒的侵入,使食用菌菌丝体萎缩死亡,子实体出现畸形、斑点、发臭、霉烂、萎缩等症状,从而降低了商品价值,严重时绝收。
(3)杂菌的为害
A.与食用菌争夺养分、水分和空间;
B.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4)污染原因
A.培养料灭菌不彻底;
B.无菌操作不严;
C.菌种本身带菌;
D.接种室或接种箱灭菌不彻底,环境中杂菌孢子浓度大。
(5)防治措施
A.培养基灭菌要彻底;
B.严格无菌操作:接种过程中,由于接种室灭菌不彻底或操作中没有严格按操作规程,常会将一些杂菌带入,从而引起污染;
C.选择优良无病种子(无污染);
D.及时检查处理:在发菌过程中需经常进行检查,若发现要及时处理;
E.搞好环境卫生
如菇房、场地、接种室、培养室、培容器等要经常搞好清洁卫生,并要定期进行杀虫灭菌。

第8题:

食用菌生产中发生竞争性杂菌的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1)装料不当。
(2)培养基灭菌不彻底。
(3)菌种不纯,有杂菌污染。
(4)接种过程无菌操作不规范引入杂菌。
(5)培养环境不清洁增大了杂菌污染机会。

第9题:

试述乳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1、乳的污染,广义的来说一切异物及微生物进入乳中都属于污染。
它包括:
1)挤奶前的污染,主要有乳房的污染。
2)挤奶时的污染主要有牛体、空气、苍蝇、挤乳桶过滤布、挤奶机、挤奶员等
3)挤奶后的污染:
1、过滤、运输的等
2、防止措施:
1)挤奶开始把第一二把奶弃掉。
2)注意牛健康,按时对牛进行检疫,以保证乳的卫生。
3)除应注意牛舍牛体卫生和饲养制度外。采用小口乳桶挤乳也有明显效果。
4)挤乳桶及过滤布经蒸汽消毒或热碱水洗刷则可降低细菌数量。
5)另外乳桶的性状和质量也有很大的关系,棱角过多或凹凸不平,消毒洗刷是不易刷到,则细菌易于繁殖。
6)挤奶后立即过滤,。
7)利用挤奶机挤奶时可以减少牛乳暴露于空气的机会,所以能提高牛乳的质量,但是如果对挤奶机不彻底消毒的话则会成为污染来源。
8)挤奶员应注意挤奶手法和挤奶时的卫生。
9)挤乳后应及时运输,过滤,管道,容器的洗刷消毒等。

第10题:

什么是眩光污染,试述其产生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是指一种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或降低观察细部与目标能力的视觉现象。
产生原因: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亮度变化的幅度太大、或空间、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或降低观察重要物体的能力,或同时产生上述两种现象。
危害:
(一)眩光对心理的影响,对舒适度、人情绪的的影响。
(二)眩光对生理的影响,失能眩光对视觉功效的影响,可见度下降,随着年龄增长光散射会急剧增加,人的健康受影响,尤其是换患白内障的人对于失能眩光很铭感。
防治措施:
(一)消除直接眩光就是限制视野中的灯或灯具亮度,要控制光源在角为45°-90°范围内的亮度。
(二)消除反射眩光:消除一次反射眩光措施,主要考虑人的观看位置、光源、反射材料所在的位置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消除二次反射眩光措施,提高展品的亮度,改变橱窗玻璃的倾角和形状。
(三)消除不同场合眩光:照明眩光的限制,窗眩光的限制,各类建筑眩光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