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麦—稻复种的情况下作物吸收的氮素,其中来自()的占全部氮素的23%~40%,而57%~77%是来自()的无机氮素,即

题目
填空题
在大麦—稻复种的情况下作物吸收的氮素,其中来自()的占全部氮素的23%~40%,而57%~77%是来自()的无机氮素,即来自()的氮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大多数作物吸收的氮素存在于作物体内的形式是()。


正确答案:蛋白质

第2题:

论述氮素循环途径及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自然界中氮的三种形态在不断的转化,构成了自然界生物氮素循环,微生物在这个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⑴微生物在生命活动中将氨态氮、硝态氮转化为有机态氮。
⑵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氨,即氨化作用。
⑶氨态氮在有氧条件下,经硝化细菌作用氧化为亚硝酸,再氧化为硝酸,即硝化作用。
⑷在缺氧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亚硝酸、氨态氮或氮气,即反硝化作用。
⑸空气中的分子态氮经固氮微生物的作用转化成氨,在合成有机氮化物,即生物固氮。

第3题:

氮素供给不足时,作物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作物体内的氮素有两种形态:有机氮和无机氮。无机氮指存在于各器官中的铵态氮和硝态氮。有机氮主要包括蛋白质、氨基酸、核酸、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作用:促进叶绿素的合成,改善叶绿体的结构,控制叶片上气孔的开闭,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进糖和氮等物质的运输,是多种酶的活化剂,增强作物抗寒、抗旱、抗倒伏、抗病等抗逆性能,改善作物品质。

第4题:

植物吸收氮素的主要形态是()和()。


正确答案:铵盐;硝酸盐

第5题:

试说明自然界氮素的存在方式及其循环过程,并指出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存在形式:氮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主要有铵盐、亚硝酸盐、硝酸盐、有机氮化合物及大气中的氮气。循环过程:生物固氮:大气中氮气是数量最大的氮素贮藏库,但除了雷电、火山爆发及化学固定等产生少量固氮产物外,大部分是生物固氮,其中主要是共生固氮,其次是自生固氮。在生物中,只有少数原核生物及其共生体才可以固氮。
硝化作用:氨态氮经化能自养菌氧化成硝酸态氮的过程。硝酸盐同化作用:绿色植物和多数微生物利用硝酸盐作氮源合成有机氮化物。铵盐同化作用:绿色植物和多数微生物利用铵盐合成有机氮化物。氨化作用:有机氮化物经微生物作用产生氨。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为N2的过程。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并进一步还原为NH3的过程。其中生物固氧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异化性硝酸盐还原作用是微生物特有的。氮素循环中其他过程也都有微生物参加,可见微生物在氮素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注:也可用图解法回答)

第6题:

关于氮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氮素是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
  • B、氮素又称生命元素
  • C、缺氮症状先由新叶发生
  • D、植物缺氮,叶片黄化
  • E、氮素过多,易贪青晚熟

正确答案:A,B,D,E

第7题:

作物吸收的氮素形态主要为()和()。


正确答案:NH4+-N;NO3--N

第8题:

禾谷类作物的()期为氮素临界期。


正确答案:幼穗分化期

第9题:

在氮素营养过量情况下,大田烟株()

  • A、氮素代谢正常,生长速度加快
  • B、叶片含水量正常,肥大而粗糙
  • C、叶片颜色浓绿,成熟推迟
  • D、对产、质没有明显影响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小麦籽粒中的氮素()来自开花前贮藏氮的再转运,()来自开花后的吸收。


正确答案:7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