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鸡的生理特点与行为习性。

题目
问答题
简述鸡的生理特点与行为习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解剖生理特点与感染的关系。


正确答案:口腔颌面部直接与外界相通,解剖结构、温度、湿度均适于细菌的滋生与繁殖,颜面皮肤的毛囊、汗腺与皮脂腺也是细菌寄居的部位,在局部遭受损伤、手术或全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影响下,均可导致感染的发生。颜面及颌骨周围存在较多互相通连的潜在性筋膜间隙,感染易于通过其蔓延,鼻唇部静脉又常无瓣膜,致使在鼻根向两侧口角区域内发生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而被称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面颈部具有丰富的淋巴结,特别是儿童淋巴结发前尚未完善,易发生腺源性感染。

第2题:

简述菜蚜的主要种类与危害习性。


正确答案: 菜蚜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统称,主要有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ltenbach)、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等3种,均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菜蚜的成、若虫均吸食寄主植物体内的汁液。又因其繁殖力强,往往成群密集在菜叶上,造成菜株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当蚜群集中在幼叶上时,常使叶片皱缩、变黄,又导致煤污病,轻则不能正常生长,重则死亡。对留种菜植株则危害嫩茎、花梗和嫩荚,使花梗扭曲,种荚畸形,降低种子产量和质量。此外,菜蚜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常因病毒病引起秋菜

第3题:

试述蛋雏鸡的生理特点和习性


参考答案:(1)生长发育迅速蛋鸡商品雏的正常出壳重在40g左右,6周龄末体重可达到440g左右,42天雏鸡增重11倍,可见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就单位体重计,雏鸡的耗氧量和排出废气量也大大高于成年鸡。雏鸡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也相应地超过成年鸡。因此,育雏期的日粮中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必须严格按照营养标准予以满足,不仅要提高蛋白质水平,还要求氨基酸平衡,并且保证恰当的能量水平,配制营养丰富的全价日粮。育雏阶段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生长发育是日后无法弥补的。(2)体温调节机能弱初生的幼雏体小娇嫩,大脑的体温调节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自体产热能力也较弱。雏鸡体重愈小,表面积相对愈大,散热面积大于成年鸡。雏鸡绒毛稀而短,机体保温能力差,雏鸡体温低于成年鸡1—3℃。只有待3周龄左右体温调节中枢的机能逐步完善,机体产热能力增强,绒羽脱换、新羽生长之后体温才逐渐处于正常。在10日龄后体温才接近成年鸡。雏鸡对环境温度适应力很低,既怕冷,又怕热,故要为雏鸡创造温暖、干燥、卫生、安全的环境条件。(3)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雏鸡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但是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功能差。因此,在饲喂上要求给予含粗纤维低、易消化、营养全面而平衡的日粮,特别是与生长有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必须满足。要选择容易消化的饲料配制日粮,对棉籽粕、菜籽粕等一些非动物性蛋白饲料,雏鸡难以消化,适口性差,利用率较低,要适当控制添加比例。(4)抗病能力差雏鸡体小娇嫩,对疾病抵抗力很弱,易感染疾病,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法氏囊病、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病等。育雏阶段要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切实做好防疫隔离。(5)胆小,群居性强雏鸡比较敏感,胆小怕惊吓。雏鸡生活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避免有噪音或突然惊吓。非工作人员应避免进入育雏舍。在雏鸡舍和运动场上应增加防护设备,以防鼠、蛇、猫、狗、老鹰等的袭击和侵害。雏鸡喜欢群居,便于大群饲养管理,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设备。(6)羽毛生长更新速度快后备鸡羽毛生长极为迅速,在4~5,7~ 8,12~13,18—20周龄分别脱换4次羽毛。羽毛中蛋白质含量为80%一82%,为肉中蛋白质的4~5倍。因此,雏鸡对日粮中蛋白质(尤其是含硫氨基酸)水平要求高。

第4题:

珍珠鸡的生活习性有哪些?


正确答案: 食性广、耐粗饲:一般谷类、糠麸类、饼类、鱼骨粉类等都可用来配合食用。特别喜食草、菜、叶、果等青绿植物。
野性、胆小易惊:珍珠鸡仍保留野生鸟的特性,喜登高栖息,晚上亦活动。尤其是雏鸡有较大活动性,常到处乱钻而引起死亡,饲养中应重视此习性。珍珠鸡性情温和、胆小、机警,环境一有异常或动静,均可引起其整群惊慌,母鸡发出刺耳的叫声,鸡群会发生连锁反应,叫声此起彼伏。
群居性和归巢性:珍珠鸡通常30~50只一群生活在一起,决不单独离散,人工驯养后,仍喜群体活动,遇惊后亦成群逃窜和躲藏,故珍珠鸡适宜大群饲养。另外,珍珠鸡具有较强的归巢性,傍晚归巢时,往往各回其屋,偶尔失散也能归群归巢。
善飞翔、爱攀登、好活动:珍珠鸡两翼发达有力,1日龄就有一定的飞跃能力。一天中,几乎能不停地走动;休息时或夜间爱攀登高处栖息。
喜沙浴,爱鸣叫:珍珠鸡散养于地面上,常常会在地面上刨出一个个土坑,为自己提供沙浴条件。沙浴时,将沙子均匀地撒于羽毛和皮肤之间。珍珠鸡有节奏而连贯的刺耳鸣声,这种鸣声对人的休息干扰很大。但这种鸣声一旦减少,或者声音强度一旦减弱,可能是疾病的预兆。
择偶性:珍珠鸡对异性有选择性,这是造成鸡在自然交配时受精率低的原因之一。当然易受惊吓也是大群珍珠鸡受精率低的主要原因,但采用人工授精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受精率过低的问题。
适应性:珍珠鸡喜干燥、怕潮湿、耐高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和抗病力都较强,很少生病。

第5题:

育成鸡的生理特点及光照控制。


正确答案: (1)生理特点:对外界环境已具有良好适应性。育成前期骨骼、肌肉、非生殖器官及内脏器官发育的重要时期,绝对增重较高;后期体重持续增长,生殖系统对饲养管理条件变化很敏感。
(2)光照采用逐渐缩短或稳定的短光照。密闭舍:8小时每天。有窗舍:4月15日-8月25日出壳,到育成的中后期(10-18周龄)处于自然光照逐渐缩短的情况下,采用自然光照;8月25日—下年4月15日出壳,查10-18周龄时当地日照最长那一天的日照时数,作为恒定光照时间。

第6题:

简述鸡的生物学特点和行为习性。


正确答案:(1)体躯矮小,活动空间有限;(2)代谢旺盛;(3)初生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4)生长迅速,繁殖率高;(5)怕热怕潮湿;(6)神经类型活跃;(7)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8)抗病力差,发病迅速,死亡率高;(9)适合于集约化规模饲养

第7题:

结合雏鸡的生理特点与习性,提出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1)、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日粮要求:严格按照雏鸡营养标准予以满足,蛋白质、氨基酸、能量、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应全价。
(2)、体温调节机能弱。雏鸡绒毛稀、短,保温能力差;单位体重散热面积大于56.
成年鸡;体温调节中枢机能不完善,3周龄后逐步完善。要求:创造温暖、干燥、卫生、安全的环境条件。措施:人工保暖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3)、消化机能尚未健全、消化器官容积小,特别是对粗纤维的消化差。要求:给予含粗纤维低、易消化、营养全面而平衡的日粮;少喂勤添,适当增加饲喂次数。
(4)、抗病力差。雏鸡体弱娇嫩,易感染疾病,如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鸡法氏囊病、鸡球虫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措施:严格控制环境卫生、做好保温、做好疾病预防。

第8题:

简述鸡的生理特点与行为习性。


正确答案: (1)体躯矮小,活动空间有限;(2)代谢旺盛;(3)初生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差;(4)生长迅速,繁殖率高;(5)怕热怕潮湿;(6)神经类型活跃;(7)喜群居,好争斗,爱模仿;(8)抗病力差,发病迅速,死亡率高;(9)适合于集约化规模饲养

第9题:

贵妇鸡的生活习性怎样?


正确答案: (1)作为特禽的一种,贵妇鸡尚存一定的野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具有家鸡的一切特性。
(2)贵妇鸡在神经类型上属活泼型,生性好动、活泼,动作敏捷,善于低飞,任何异常声响及异物都会引起全群产生应激而奔走、惊叫和扑飞。因此饲养贵妇鸡如果散养,需要设有围篱的运动场。
(3)合群性好,很少打架或形成啄癖,一般同棚可养200~400只,种鸡每群80~120只。但若原群序被破坏时,会引起争夺打斗。
(4)食性广,生长较快,可喂给家鸡用的配合饲料,饲养90~100天即可上市。
(5)喜沙浴,很爱在沙中产蛋,但贵妇鸡没有就巢性。
(6)生性趋人和趋光,夜间舍内开灯后,贵妇鸡即能成群入舍。遇有人到网边参观,就举步前往,发出悦耳欢叫声以示欢迎。

第10题:

试述雏鸡的生理特点。育成鸡的生理特点?


正确答案: (1)、幼雏体温较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2)、雏鸡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单位体重耗氧量比家畜高1倍以上。(3)、幼雏羽毛生长快、更换勤。(4)、幼雏胃肠容积小,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5)、敏感性强,抗病能力差。(6)、胆小易受惊吓,缺乏自卫能力。
(1)育成鸡的体温与成年鸡相同。
羽毛经过几次脱换已较丰满,御寒能力较强,具有健全的体温调节能力和较强的生活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若不暴发烈性传染病,育成鸡很少大批死亡。
(2)育成鸡消化能力强,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是肌肉、骨骼和羽毛生长最旺盛的时期。脂肪的沉积随日龄增加而逐渐累积。
(3)10周龄后,母鸡卵巢上的滤泡就开始积累营养物质,滤泡也逐渐长大,到后期性器官的发育尤为迅速。在性腺开始活动后,若喂高水平的蛋白质饲料可加快鸡只的性腺生长,使鸡早熟,但鸡的骨骼不能充分发育而变得纤细,体形变小。开产时间虽然提前,但所产的蛋小,产蛋量也不多。因此,在育成鸡阶段,饲料蛋白质水平应适当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