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差异

题目
问答题
简述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与差异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河源市恐龙地质遗迹保护条例》所称的恐龙地质遗迹,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遗留下来的与恐龙相关的地质自然遗产。具体包括:( )

A.恐龙化石(含实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B.含有恐龙化石的地层剖面

C.需要保护的其他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


参考答案:ABC

第2题:

简述历史时期野生动物分布。


参考答案:

亚洲象: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现在只有云南西南部唯一有残存黄河流域、渭水上游、山东南部、河北地区(商周时期)——黄河流域分布大量减少(秦汉以后)——长江中游地区分布广泛(东汉)——长江中游地区亚洲象灭绝(1050年前后)
亚洲象南退原因:
(1)野生亚洲象生育能力差,对森林、食物、饮用水需求量大,一旦环境急剧变化,就难以生存;
(2)人类活动的滥捕滥猎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3)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的变化使亚洲象失去了生存的基本环境大熊猫:繁盛是在更新世中期,在长江以南多有分布。历史时期多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等流域的20多个县内。唐宋时期,云贵川三声都有大熊猫生存。现在在四川的黄龙寺、九寨沟。卧龙,陕西佛坪、甘肃武都等地有集中分布。
犀牛:历史时期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汉到北宋)、岭南地区(分布广延续时间长),云南是我国野生犀牛的最后灭绝地(20世纪中叶)。


第3题:

32·简述近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
32.(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 公立教育的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第4题:

简述历史时期黄河改道频繁的原因。


正确答案: (1)自然地貌和土壤因素。黄河流经青藏高原,再到黄土高原。特别是在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颗粒细,孔隙多,耐冲性差,遇水则变为泥流,到下游华北平原堆积形成悬河。
(2)气候环境因素。黄河流域全年降水的70%都集中在夏秋,多暴雨,洪峰流量大大高于年平均流量,形成暴涨暴落,极易冲坏河堤。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侵蚀中自然侵蚀占70%,而人类加速侵占只占30%,这就是说自然地貌、土壤和气候环境是造成黄土高原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3)人类活动因素。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特别是采伐不节制,使黄河中游地区的森林受极大大的摧残,水土流失因此越来越严重,黄河水患也越来越酷烈。

第5题:

下列是尺度气候变化的是()

  • A、近代观测时期
  • B、封建时期
  • C、历史时期
  • D、地质时期

正确答案:A,C,D

第6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参考答案:

中国的基岩海岸有变化,但总的看来变化并不太大,变化大的主要是低(平原)海岸。低海岸的变化与河流的来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使中国几千年来低海岸发生了大量变化,而且我们也可结合天津、上海的成陆以及珠江三角洲的演变讲述其变化。
辽河三角洲与营口变迁:苏北海岸推移与盐城的变迁珠江三角洲:原为一浅海湾,成陆已有1万多年历史,而广州正处在这三角洲上,距今5000年左右,珠江溺谷型海湾已经形成。
渤海湾:主要是受黄河,滦河口的影响,过去黄河在此流入渤海,一般入海口往往发育成三角洲,海岸线外伸为泥质海岸,而黄河改道后,往往又演变为侵蚀性海岸。


第7题:

根据时间尺度,地球气候变化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代的气候变化。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气候变化就是指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地质历史时期的几个主要成煤时期为石炭纪、二叠纪、()和第三纪。


正确答案:侏罗纪

第10题:

简述历史时期中国边疆演变的历史。


正确答案: 纵观中国边疆(边域)演变的历史,我认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小到大的疆域拓展时期(上升时期)从时间上讲,主要是从华夏文明诞生开始,结束于清后期乾隆,道光年间,基本上截止于鸦战之前。
从大到小的损疆失地时期(沉沦、下降时期)
从时间上讲,开始于鸦片战争,结束于新中国成立之前(应为之初)。
巩固时期或中兴时期,即(实现)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时期。从新中国建立开始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