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倍体是指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植株体。按染色体的来源可分为()多倍体、()多倍体和同源异源多倍体等。

题目
填空题
多倍体是指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植株体。按染色体的来源可分为()多倍体、()多倍体和同源异源多倍体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染色体数目变异”一节涉及“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等众多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某版本教材中这一节相关内容如下。
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例如,人有46条染色体,精子或卵细胞中含有23条非同源染色体,构成一个染色体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作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叫作多倍体。多倍体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在被子植物中,多倍体的种数占30%~35%,在禾本科中大约有70%的物种是多倍体。在生产中,普通小麦、陆地棉、烟草等农作物,苹果、梨、樱桃等果树,菊花、水仙、郁金香等花卉,均为多倍体。
单倍性变异是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等于配子染色体数的变异,由此产生的个体称为单倍体。例如,六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单倍体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即含有21条染色体。
多倍性变异是指与同种的二倍体细胞相比,具有更多染色体组的变异。与正常的二倍体相比,具有3个染色体组的称为三倍体,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称为四倍体。多倍性变异可自发产生,也可人工诱导产生,形成多倍体。
要求:
(1)设计用于上述概念教学的彩色卡纸教具,绘制教具示意图并加以简要说明。
(2)设计运用该教具开展“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概念教学的教学流程。


答案:
解析:
(1)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用教学用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对于染色体、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认识和掌握,通过采用介绍各个概念再结合图片进行理解的方法,我制作的卡纸教具如下:



本教具以果蝇染色体组为蓝本,用不同颜色的硬卡纸,剪出分别代表雌、雄果蝇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颜色如图),同样颜色、形状的染色体多准备4~6条。再剪两个圆形大纸片表示细胞,然后如图所示进行摆放。根据染色体组的定义,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为一个染色体组,说明果蝇为二倍体。
各个“染色体”为活动的,即可粘贴在“细胞”内或拿出“细胞”做随意拼接摆放,以便表示三倍体、四倍体或单倍体等。
(2)教学流程设计:
一、总结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引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指导读书法带领学生阅读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两种类型。展示21三体综合征患者图片及病因。
设问:这种病属于哪种染色体数目变异?
教师讲解:前面所说的仅是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它只是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一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另一种类型是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这种类型的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更为普遍。因此,我们将重点介绍这一种类型的染色体数目变异。
二、展示教具,提出染色体组概念
教师讲解:在学习染色体数目变异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染色体组。
展示教具,教师说明:大家看,这是老师制作的雌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构成图。
设问:果蝇体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几对性染色体?(生看书、小组讨论,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二个代表发言或补充)
点评学生回答,总结:果蝇细胞中

第2题:

多倍体是指细胞内染色体组为()个以上的个体。


正确答案:

第3题:

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 ()

A、多倍体

B、非整倍体

C、嵌合体

D、三倍体

E、三体型


参考答案:C

第4题:

植物A(AA)与植物B(BB)杂交再加倍植物(AABB)、其植物AABB是:()

  • A、同源多倍体
  • B、异源多倍体
  • C、同源异源多倍体
  • D、以上全不对

正确答案:B

第5题:

观察气孔的大小和花粉粒的体积可以鉴定多倍体植株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含有单套染色体组的植物材料称为()

  • A、单体
  • B、多倍体
  • C、单倍体
  • D、混倍体

正确答案:C

第7题:

什么是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


正确答案:同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形成,例如无籽西瓜
异源多倍体: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属种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黑小麦

第8题:

高中生物《二倍体、多倍体》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生物的染色体图谱,并组织学生观察,从不同图谱中找出其中的染色体组数各有多少条。随后指出:染色体组数不同的生物个体我们可以用什么名称来进行命名。
(二)新课讲授
1.二倍体、多倍体的定义
教师利用二倍体和三倍体等来将染色体图谱中所代表的生物命名,随后组织学生利用所给出的染色体图谱教材说出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的异同。(相同: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不同:所含染色体组数不同)教师指出三倍体和四倍体都属于多倍体进而共同总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定义。(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三倍体,如香蕉、无籽西瓜等;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被称为四倍体,如马铃薯。)
2.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教师拿出四倍体和二倍体的葡萄和草莓,提问: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据此组织学生两个人为一组总结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例如,四倍体葡萄的果实比二倍体品种的大得的多,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二倍体的品种几乎增加了一倍。因此,人们常常采用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来获得多倍体,培育新品种。)
3.多倍体的形成
询问学生该如何获得多倍体,并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关视频,组织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有什么?其中使用秋水仙素获得多倍体的原理是什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自愿发表见解。随后师生总结得出: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将来就可能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三)巩固提高
利用无籽西瓜的形成图解阐述无籽西瓜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其中二倍体植株、三倍体和四倍体植株所指代的生物个体是哪个。
(四)小结作业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内容,带领学生共同回顾。
组织学生课下查阅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生物都有哪些。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谈谈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2.怎样快速准确的辨别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


答案:
解析:
1.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教师不断提问引导学生探索相关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课堂上活动形式多样,如自学教材、分组讨论、媒体展示、问答互动等,使得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本课设计需要学生以原有知识为依托,体现了知识之间的衔接。
2.
看个体发育起点,如果是配子的话,那就是单倍体。如果是受精卵的话,若含有2个染色体组,那就是二倍体;若含有n个染色体组,那就是n倍体(n≧3)。

第9题: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


正确答案: (1)巨大性随着染色体加倍,细胞核和细胞变大,因而组织器官也多变大,一般茎粗、叶宽厚、色深、花大、色艳、果实大、种子大而少
(2)可孕性低三倍体的性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分配不均匀,以致形成非整倍的配子,所以表现无籽或种子皱缩,如无籽香蕉、无籽葡萄、无籽西瓜、无籽柑橘、无球悬铃木等。
(3)适应性强由于核体积增大表现耐辐射耐紫外光、耐寒、耐旱等特性,如多倍体杜鹃及醉鱼草多分布在我国西南山区,而二倍体只分布在平原
(4)有机合成速率增加由于多倍体染色体数量增多,有多套基因,新陈代谢旺盛,酶活性加倍,从而提高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植物碱、单宁物质等的合成速率
(5)可克服远缘杂交不育性

第10题:

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个细胞系,这种情况叫()

  • A、多倍体
  • B、非整倍体
  • C、嵌合体
  • D、三倍体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