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英国改革内容。

题目
问答题
简述英国改革内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哪个国家的学制改革内容?()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正确答案:D
D【解析】由教育发展史可知,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英国的学制改革内容,故选D.

第2题:

试述布莱尔的行政现代化改革内容及评价。
1997年代表工党利益的布莱尔执政,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提出建立“使人民生活得更好”的现代化政府,把公共行政改革和市场化运动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首先,建立现代化政府:提出打造一个更加侧重结果导向、顾客导向、合作有效的信息时代政府;提供更贴近公众生活的公共服务;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其次,注重政府工作效率是布莱尔政府的另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评价:首先,成功的管理战略变革模式说明,组织变革有赖于正式的组织安排,明确的任务和执行任务的人员等;其次,执行机构的创立带来了根本的文化变革,为公民服务的意识得到了深化。

第3题:

简述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政策,出现于14世纪30年代。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其代表作为1581年出版的《近来我国各界同胞常有的一些抱怨的简单考察》。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作者还主张振兴农业,而办法是力图减少放牧的收益和提高农业的利益。
托马斯·孟(1571—1641),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一书,该书成为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作。托马斯·孟在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并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即卖给外国人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应大于购买他们商品的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


第4题: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 内容:对选区进行了调整。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限制。
意义:初步改变了工业革命造成的新的经济基础与旧的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状况。打开了工业资产阶级跻身政界的门户。启发的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

第5题:

简述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经常项目管理措施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1)根据我国外汇管理制度的规定,我国境内所有的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凡经常账户项目下的对外支付,只要具有有效凭证或文件,就可到外汇指定银行,按当日挂牌汇率购买所需外汇,无须再经过外汇管理局的审批。
(2)我国售汇制的实施,经历了两个步骤,第一是从1994年初开始,率先对国有外贸、工贸企业的进口贸易及进口贸易从属项目的用汇实行了售汇制;第二是从l996年起,对所有国内居民,包括内资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人居民经常项下的用汇实行按需原则的售汇制。

第6题:

克里斯梯尼改革内容。


参考答案:

克里斯梯尼改革内容:
⑴以地区原则划分的新各地区替代按氏族组成的旧选区
⑵以五百人会议替代以前的四百人会议,以此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并执行公民大会决议
⑶建立陶放逐法


第7题:

简述王安石的经济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第一,经济行政机构的改革。设立新的财政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
第二,均输法。
第三,市易法。
第四,青苗法。
第五,募役法。
第六,农田水利法。
第七,方田均税法。

第8题:

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 )的学制改革内容。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


正确答案:D

由教育发展史可知,由“双轨制”向“分支型”学制演变是英国的学制改革内容。

第9题:

简述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资本(金融账户)管理措施的改革内容。


正确答案:(1)2003年1月,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外汇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外债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界定了我国现阶段外债的范围。对于虎善我国外债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全口径外债管理,规范举借外债行为,增加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外债资金使用效益和防范外债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2)我国于2002年12月1日颁布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3)2006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基金公司、保险机构可采取各自的方式,按照规定集合境内资金或购汇进行相关境外理财投资。这两项政策的推出,标志着我国开始放松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外汇管制,向实现资本项下人民币的可兑换迈出了步伐。

第10题:

简述汉代刑制改革内容和意义。


正确答案:(1)汉代刑制改革源于“缇萦上书”。
(2)汉文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以徒刑、笞刑、死刑分别取代黥刑、劓刑和斩趾刑。即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劓刑改为笞300,斩左趾改为笞500,斩右趾改为弃市。
汉文帝改革出现的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刑替代劓刑和斩左趾,受刑者都被打死。
(3)汉景帝时期的改革内容是:第一、减少笞数。最终将劓刑改为笞100,斩左趾改为笞200;第二、制定法令规范笞刑。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以及中途不准更换行刑人等。
(4)改革意义:文景时期废除肉刑的改革,在中国法制史上意义重大。它是中国古代刑制由野蛮阶段进入较为文明阶段的标志,为封建制五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