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

题目
问答题
试述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我国的社区教育目前存在较为_____ 突出的问题。

A.社区教育管理方式不恰当

B.社区教育目标模糊

C.社区教育投入不足

D.社区人员素质低


答案:ABC

第2题:

建立社区学院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护理学的发展主要依靠

A、护理科研和护理管理

B、临床护理的发展

C、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

D、社区护理的完善

E、护理教育


参考答案:A

第4题:

试述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


正确答案: (1)树立正确的社区教育理念
(2)保障社区教育的经费投入。
(3)规范社区教育管理
(4)完善社区教育法律法规
(5)建立社区学院
(6)重视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7)扩大高等院校职能,服务社区教育
(8)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社区教育

第5题:

同我国社区教育模式相适应,我国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应从()方面入手。

  • A、建立社区非正式教育体系
  • B、建立社区非正规教育体系
  • C、建立社区正规教育体系
  • D、建立社区正式教育体系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试述怎样进行社区营养教育?


答案:
解析:
(1)设计。有针对性地设计营养教育计划,是营养教育取得成功的基础。营养教育的设计应包括:
  ①确定谁是教育对象,其主要特征是什么。例如针对小学生不吃早餐的问题,确定教育对象是小学生。
  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教育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宣传营养知识,使受教育的小学生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纠正不良的饮食行为,提高小学生的早餐就餐率。
  ③哪些知识应宣传给教育对象。要求教育对象了解营养需要量、营养与健康、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饮食行为。
  ④关于这些知识,宣传对象已知多少,他们还需要了解哪些信息。
  ⑤制定什么目标。例如要求早餐就餐率增加到90%~100%。
  ⑥选择哪些评价指标和如何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早餐就餐率、体重、身高、学习成绩的变化等。
  ⑦实施计划的日程、人员安排和经费预算。
(2)选择教育途径和资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明确对教育目标和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以便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材料。需要注意尽量利用现存的营养宣教材料,选择营养宣教的最佳途径,以及宣教内容和宣传形式的最佳结合。
(3)准备营养教育资料和进行预试验。根据要求编写相关营养教育材料。进行预试验主要为了得到教育对象的反馈意见。可采用专题讨论或问卷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根据收集的意见对教育资料做出修改。
  (4)社区营养教育实施。教育内容和形式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例如,可以通过举办营养培训班、散发营养教育材料及组织生动活泼的讨论会,使社区人群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知道如何调节膳食结构,做到科学饮食、合理营养;认识某些疾病的营养防治措施以及如何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5)社区营养教育评价。对营养教育计划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评价。主要评价内容有:
  ①计划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学生早餐就餐率是否达到90%~100%。
  ②实施营养教育产生了什么效果。
  ③每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否按计划进行(包括工作内容、要求、经费使用进度等)。
  ④营养计划有效果或无效果的原因是什么。
  ⑤根据执行中的问题,对原计划是否需要进行补充。
  ⑥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⑦根据这些评价内容提纲写出营养教育的评价报告。

第7题:

试述社区再就业服务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正确答案:鼓励失业下岗者创办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着资金,劳动力等资源,个人完全可以看准市场行情,创办一些小企业,以创造就业岗位而自己就自己;组织失业下岗者从事社区服务,一方面社区服务工作可以使失业下岗人员获得临时性的工作和收入,以劳动福利替代生活福利,另一方面,也可以方便社区群众,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从而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鼓励和协助失业下岗者向劳动力短缺的地区和行业流动,社区工作者要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在宏观上收集和分析来自城乡市场的信息资料,引导城市社区的富余劳动力向一些短缺劳动力的地区和行业流动。

第8题:

试述我国在完善公务员管理中应遵循的原则。


正确答案:

第9题:

我国社区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论述完善我国社区教育管理的途径。


正确答案: 1、社区教育模糊
2、社区教育管理方式不恰当
3、社区教育投入不足
途径:
1、改变传统教育理念
2、规范社区教育管理
3、进行社区教育创新,不断拓宽社区教育领域

第10题:

试述完善企业员工培训激励机制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1)加大培训开发的投入,体现系统性、前瞻性和连续性。
(2)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做好全员培训。
(3)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
(4)引入职业生涯管理,将培训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5)培训与绩效评估、职务晋升相挂钩。
(6)多阶梯晋升与培训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