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湖湘学者的“知行互发”说?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湖湘学者的“知行互发”说?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被贬而流寓湖南的官员,大多是人文学者。他们来到湖湘大地,一方面深受湘楚地域文化的影响,用一种特殊的心情抒写探索宇宙天道与忠君爱国的篇章,成就了他们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另一方面,他们带来了以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为主要内容的中原文化,成为湖湘文化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源。()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2题:

什么是湖湘学者的“知行互发”说?


正确答案: 知有深浅层次之别自“知”字出现时便已为人们所察觉,程颐认为:知而不行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只要有“知”,则必定能行。当然,如此之知的实质是深知,深知方能知之必行,即深知已经是知行的统一。
湖湘学者主张知行互发,对“知”之层次的分析亦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轻重”的尺度不仅用于知行之间,更深入到“知”自身之中,张栻明确将知识分成了两个层次,一是感知事物的存在状况,一是认识事物存在和变化的究竟。匹夫匹妇之知是轻知浅知,知至、至之之知作为君子治学的目的无疑是重知深知,而实践则是沟通轻、重之知的中介和桥梁。
所谓知先行后之知是指实践之前的粗浅知识,至于深层次的知识则只能产生于实践。在人的具体认识过程之中,既有知先行后,也有行先知后。如果脱离开实践,只端坐于室想象,是不可能真正认识事物的。张栻提出的“实践”概念,在中国认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连接知识的两个阶段并促成致知力行的交相互发。

第3题:

南北朝时期,以湖湘学派的崛起为标志,湖湘文化走向成熟,并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近代维新志士()

  • A、黄兴
  • B、左宗棠
  • C、曾国藩
  • D、谭嗣同

正确答案:D

第5题:

湘湖被誉为西湖的“姊妹湖”,修建于(),成为萧山人民的母亲湖。

  • A、南宋
  • B、唐
  • C、明
  • D、北宋

正确答案:D

第6题:

“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是指长沙麓山寺。


答案:对
解析:

第7题: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属于浙江省的是()

  • A、东钱湖
  • B、阳澄湖
  • C、太极湖
  • D、太湖
  • E、湘湖

正确答案:A,D,E

第8题:

唐代是湖湘文化在全国形成自己特色并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其标志是湖湘学派的崛起。()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9题:

莼菜以哪里产的量最大()。

  • A、太湖
  • B、洞庭湖
  • C、浙江萧山湘湖
  • D、西湖

正确答案:C

第10题: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有什么特点?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特点有:
①中国古代“知行合一,’说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
②中国古代的“知行合一”说,并不注重于建构理论体系,而是强调身体力行,以便真切地认识并实践“天道”和“人道”;
③“知行合一”说是以“天人合一”说为前提的,或者说是从“天人合一”说派生出来的。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