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知世博会上,德国馆引入(),让观众在展馆的甬道内浏览领略人类科技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奇景。

题目
单选题
在爱知世博会上,德国馆引入(),让观众在展馆的甬道内浏览领略人类科技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奇景。
A

缆车

B

滑道

C

轨道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上,中国馆被评为()展馆。

  • A、文明
  • B、五星级
  • C、最佳

正确答案:B

第2题:

1929年巴塞罗那世博会上建造的()标志着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

  • A、法国馆
  • B、德国馆
  • C、英国馆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为文化传承插上“数字翅膀”

【背景链接】

2019年5月,浙江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正式发布“当古窑址遇上AR新科技”产品,游客只需在移动设备上下载专门的APP,现场扫描导览图,就能再现800年前的龙窑烧制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让古窑址“活”起来,如今,文物正通过科技手段获得“重生”。

【提出观点】

我国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必须增强紧迫感,加快数字化进程,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综合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人类的许多文化资源——无论是语言、文字、风俗、传说,还是手工技艺、音乐、舞蹈——正面临着流失乃至失传的危险。如何把历史文化传承下去,是所有国家都面临的共同挑战。数字技术的诞生,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开辟了一条新路。当前,利用数字技术开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正在全世界成为一股强劲的浪潮。我国文博事业与非遗传承要想跟上时代潮流,就必须抓住数字化机遇,用数字技术武装自己。

数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突破时空界限和物理限制。博物馆的藏品本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理应走出“深闺”,为社会所共享。但现实是,博物馆的展馆面积、服务人员等都是有极限的,不可能满足所有参观者的需求,也不可能把所有展品一股脑全拿出来展览。如何解决博物馆有限展馆面积与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数字技术开辟了一条新路。通过采集文物或展品的数字信息,打造数字化虚拟博物馆,就能使观众足不出户而遍游天下。

数字技术还可以提升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一个简单的例子是,现在不少博物馆在展品和展厅里设置传感器,收集观众停留时间和是否拍照等行为数据,以此作为改进展览的依据。法国卢浮宫用蓝牙传感器采集观众参观行为数据,分析短期停留和长期停留的参观者的不同参观模式,为治理馆内拥堵提供决策依据。陕西历史博物馆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观众对有文字的展品、图版、成套的文物更感兴趣,驻足时间明显更长。大数据分析具有准确、客观、简便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提升效率。

【参考对策】

一方面跟上数字化潮流。坚持贴近公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人群的文化利益追求,既要把布展设计得生动活泼,也应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加强主题性与专业性、互动性与趣味性,让公众在“知识宝库”获得的不只是知识的增长,更有心灵的滋养

另一方面要善于跨界融合,让博物馆插上数字的翅膀,搭上“文博热”的东风,充分运用“博物馆+”,在跨领域、跨行业、多元化、多交叉的融合中推动不同文化互联互通、包容互鉴。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第4题:

哪一年世博会上首次出现了企业馆?


正确答案: 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向当时的企业巨头敞开了大门,通用汽车、克莱斯勒、西尔斯百货、西屋电气、威尔森等纷纷获准建造各自的展馆。企业馆以前所未有的气势登上了世博会舞台,成为以后历届世博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历届世博会的企业馆,总能成为参观者趋之若鹜的亮点,海宝挑选了历届世博会企业馆中的部分大事件,与大家分享——1964年纽约世博会上的美国工业巨头如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杜邦、贝尔电话、美国钢铁、百事可乐等大公司都耗费巨资建馆,旨在推进企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
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的企业馆,让参观者观赏到人类对太空和生物等技术的体验和展望。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9个企业馆美轮美奂,亮点纷呈。 回顾往昔,自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后,企业馆无论是在建筑设计、视觉形象,还是展示内容方面都新颖独特,大放异彩。虽然这些知名企业在世博会上没有直接进行产品营销,但它向参观者介绍了当今世界的高新科技与品牌文化,实际上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宣传了企业形象。

第5题:

网上世博会的展馆分为浏览型展馆、体验型展馆和创意型展馆。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在爱知世博会上,印度馆中央竖立着标志性的(),展馆在天花板上用印度的传统布匹仿制出印度的自然风光。

  • A、生命之树
  • B、生命之花
  • C、生命之塔

正确答案:A

第7题:

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中国馆有什么特色?


正确答案: 中国馆以“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为主题,通过“生命之树”、“华夏文明之旅”、“紫檀斋”、“水晶影视厅”等展示部分,体现中国哲学中朴素和睿智的“回归天人合一”的思想。
2005年主题为“自然的睿智”的世博会在日本爱知县举办。中国馆展品极富哲学理念,又不失精彩迷人的展品细节。
“生命之树”主造型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并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通过对灯光的处理来体现白天、黑夜的变化,以及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现代中国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命智慧。
“华夏文明之旅”大型多媒体浮雕墙浓缩中国五千年文明和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展现传统与现代、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关系。沿螺旋步道从一层展示空间到二层展示空间,参观者如穿行于中国文明发展的时间隧道之中。二层的浮雕墙上,嵌有11个大型多媒体电视屏幕,播放展现各参展省市多姿多彩的宣传片,具体生动的展示了中国发展的风貌。
“紫檀斋”采用中国传统书斋格局,展出名贵紫檀家具,家具以中国故宫珍藏为典范,由名匠精工雕刻而成。中国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的“千字文”书法作为墙面背景,铺衬整个空间布局。
“水晶影视厅”的屏幕设置摒弃了传统单一的影像模式,三组屏幕可分可合,可多角度变化,加之以多镜面反射效果,营造出一种光影动感。影视厅同步播放多屏幕影视片,展现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并在其中融入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推介。

第8题:

网上世博会的创意型展馆是以浏览型展馆为基础的增强型展馆。


正确答案:错误

第9题: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

  • A、人类、自然、技术
  • B、自然、让人类更美好
  • C、自然的睿智

正确答案:C

第10题:

在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上,中国馆接待观众()多万人次,成为这届世博会中接待观众数量最多的国家馆。

  • A、400
  • B、500
  • C、600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