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常这样说:“我连这个问题都不明白,所以我真是个笨蛋。”贝克认为,这属于认知歪曲中的()。

题目
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常常这样说:“我连这个问题都不明白,所以我真是个笨蛋。”贝克认为,这属于认知歪曲中的()。
A

选择性概括

B

夸大或缩小

C

走极端的思维

D

过度引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反问劝导法,可以在面对对方的过分要求时使用,通过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欺骗的笨蛋。不论对方是否回答这一连串问题,总之,你让他明白他提的要求太过分这一目标达到就行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反问劝导法就是通过一连串的反问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化解潜在的僵局的。

第2题:

“因为打碎了一个瓶子,所以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反映的是认知歪曲中的( )。

A.任意推断

B.选择性概括

C.过度引申

D.夸大


正确答案:C

第3题:

“因为打碎了一只碗,所以我不是一个好母亲。”反映的是认知歪曲中的( )

A、任意推断

B、选择性概括

C、过度引申

D、夸大

E、缩小


参考答案:C

第4题:

反问劝导法,可以在面对对方的过分要求时使用,通过提出一连串的问题,这一连串的问题足以使对方明白你不是一个可以任人欺骗的笨蛋。不论对方是否回答者一连串问题,总之,你让他明白他提的要求太过分这一 目标达到就行了。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请简述贝克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的各项内容。


答案:
解析:
贝克指出了下列被称作认知歪曲的导致错误假设与误解的系统推理错误:
(1)主观推断。没有支持性的或相关的根据就做出结论,包括“灾难化”或在大部分情境中都想到最糟糕的情况和结果。
(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对一个事件某一方面细节的了解就形成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其他信息被忽略,并且整体背景的重要性也被忽
视。这其中所包含的假设是认为那些与失败和剥夺有关的事件才是重要的。
(3)过度概括。由一个偶然事件而得出一种极端信念并将之不适当地应用于不相似的事件或情境中。
(4)夸大和缩小。用一种比实际上大或小的意义来感知一个事件或情境。
(5)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
(6)贴标签和错贴标签。根据缺点和以前犯的错误来描述一个人和定义一个人的本质。
(7)极端思维。用全或无、非白即黑的方式来思考和解释,或者按不是/就是两个极端来对经验进行分类。

第6题:

Java中char到底是多少字节?

貌似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许还真是简单的)但是却把曾经自认为弄清楚的我弄得莫名其妙 char在Java中应该是16位 byte在Java中应该是8个位 char x = '漆'; //这样是合法的,输出也是16位 但是 String str = "漆'"; byte[] bytes = str.getBytes();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里要占用3个byte呢? 3个byte一共是3*8=24个位,那么char x怎么又放得下?我坚信char是16个位,但是str.getBytes()这个东西到底又怎么回事?


您好!
先弄清楚:

  1:“字节”是byte,“位”是bit ;

  2: 1 byte = 8 bit ;

  char 在java中是2个字节。java采用unicode,2个字节(16位)来表示一个字符。

  例:

  char x = '我';

  String str = "我";

  byte[] bytes = str.getBytes();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里要占用3个byte呢? 3个byte一共是3*8=24位;

  那么char x 怎么又放得下?因为char是16位的啊??

  原因:

  byte[] bytes = str.getBytes();之后是3个字节,这里和前面的概念不一样。

  java是用unicode来表示字符,"我"这个中文字符的unicode就是2个字节。 String.getBytes(encoding)方法是获取指定编码的byte数组表示,通常gbk/gb2312是2个字节,utf-8是3个字节。如果不指定encoding则取系统默认的encoding。

第7题:

两个水桶一同被吊在井口上。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起来似乎闷闷不乐,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另一个回答:“哎,我常在想,这真是一场徒劳,好没意思。常常是这样,才重新装满,随即又空着下来。”“啊,原来是这样。”第一个水桶说:“我倒不觉得如此。我一直是这样想:我们空空地来,装得满满的回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知足才能常乐
B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
C乐观的人生总能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D换位思考,乐观待人


答案:B
解析:
解析:
注意分析文段句意,题目中一个水桶说“才重新装满,随即又空着下来”,另一个水桶则认为“空空的来,装着慢慢满满的回去”,对同样一件事情,“空”和“满”是不一样的结果,这正是源自他们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来看问题决定的,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

第8题:

在生活中,面对压力,有些人无动于衷,而有些人却耿耿于怀,区别常常源于()。

A、人对躯体压力的认知

B、人内心对压力的认知

C、人对社会压力的认知

D、人对文化压力的认知


参考答案:B

第9题:

“他真是的,怎么连这个也不知道?”中的“真是的”属于()

A谓语

B独立语

C定语

D补语


B

第10题:

"我这个实验没成功,唉,做什么事我都不会成功"属于哪种认知歪曲类型()

  • A、选择性概括
  • B、主观推断
  • C、个性化
  • D、错贴标签
  • E、过度概括

正确答案: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