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们的普遍不信任和猜疑以至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指的是()。

题目
单选题
对他们的普遍不信任和猜疑以至于把他人的动机解释为恶意,指的是()。
A

边缘型人格障碍

B

偏执型人格障碍

C

强迫型人格障碍

D

分裂型人格障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社会上存在着善意和恶意的诚实,也存在着善意和恶意的欺骗,判断的标准是看行为者的动机是否有利于对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经济学家NicholasEconomides和CharlesHimmelberg根据他们的观察把临界容量解释为“鸡和鸡蛋”的悖论:预期的网络规模过小以至于无法吸引消费者进入该网络。


参考答案:对

第3题:

偏执型人格的特点是

A、广泛的猜疑

B、不信任他人

C、人际关系敌对

D、被迫害感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E

第4题:

关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
  • B、后者指的是对“思考对象”的影响
  • C、后者指的是对“思考方式”的影响
  • D、后者是以告诉人们“想些什么”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特定的问题上来

正确答案:C

第5题:

法律解释既是法的实施和适用的前提,又是保证法的统一性、稳定性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媒介。下列对《刑法》条文的解释属于扩充解释的是:( )

A.把第191条中“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
B.把第257条中“告诉的才处理”,解释为没有告诉的,不得处理
C.把第341条中“出售”,解释为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
D.把第245条中“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解释为非法侵入地入他人住宅,情节严重

答案:C
解析:
扩充解释是指根据立法精神,结合社会的现实需要,将刑法条文的含义作扩大范围的解释。在扩充解释的情况下,解释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补正解释,即在刑法文字发生错误时,统观刑法全文加以补正,以阐明刑法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当然解释是指刑法条文表面虽未明确规定,但实际上已包含于法条的意义之中。限制解释是指将刑法条文的含义作限制范围的解释,即解释的内容较之刑法条文的词义范围为小。
A项,把刑法第191条“没收”解释为没收或者返还被害人,属于补正解释。
B项,把第257条“告诉的才处理”解释为没有告诉的,不得处理,属于当然解释。
C项,把第341条中的“出售”解释为包括出卖和以营利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为,扩大了法条“出售”的范围,属于扩张解释。
D项,把第245条中“非法侵入他人住宅”解释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后面“情节严重”四个字缩小了适用范围,属于限制解释。
因此,选择C选项。

第6题:

经济学家()和CharlesHimmelberg根据他们的观察把临界容量解释为“鸡和鸡蛋”的悖论:预期的网络规模过小以至于无法吸引消费者进入该网络。

A.Z.K.Btzczinski

B.NicholasEconomides

C.J.Naiscitt

D.A.Toffor


参考答案:B

第7题:

以不信任和怀疑别人,将别人的动机解释成恶意为特征的是()。

A、分裂型人格障碍

B、分裂样人格障碍

C、偏执性人格障碍

D、回避型人格障碍

E、强迫型人格障碍


答案C

第8题:

对于民事侵权的认定,侵权人动机良好但却导致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反之,侵权人恶意或动机不良却未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构成民事侵权。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当人们感到自己正受到威胁时,他们通常会采取防卫的行动。例如,用语言攻击他人,讽刺挖苦他人或怀疑他人的动机。()


正确答案:正确

第10题: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者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在认识他人的时候,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