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秋,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分科教学实验。()年,该实验停止。

题目
填空题
1956年秋,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分科教学实验。()年,该实验停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或未解决您的问题,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材料一:“Thisismyday”[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EP版)五年级下册第2—6页] 材料二:“认识拱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15页] 材料三:“怀念母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25页] 请在上述材料中任选其一,就课堂教学目标及某一教学环节(譬如课堂导人、讲授薪知等)进行教学设计。


正确答案:
本题所考查的知识点是“依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小学相关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指定内容的教案设计”。
【参考答案】
Thisismyday
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n do you get up/eatbreakfast/…?Iusually…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使用usually,often,sometimes三个频度副词。
2.能在Let’s findout部分用本课的目标语言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并能对调查结果做简单的反思。
3.能够听懂Let’s try部分的录音,完成听录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讲授新知:
Let’s talk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操练。
(2)教师板书:“Igetupat...Ieatbreakfastat…Igotoworkat…”等五个句子,解释说:This is my time tabl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引导学生询问:When do you get up/…?教师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猜测,既可巩固复习这一句型,又可发现仍不会提问的学生,重点帮助他们。
(3)教师放录音,学生跟读。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4)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该替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
Let’s find out
(1)同桌各自询问对方的timetable。要求两人各问一次,完成调查表。
(2)学生完成调查表后思考: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How do you make your time table better?
Task time
该项任务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填出父母的作息时间,然后分别扮演自己的父母,模仿学生用书的示范对话在同桌间或小组里交换信息。教师要注意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多使用所学语言。

第2题:

()年,我国语文教学进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A、1955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57年


参考答案:B

第3题:

以下对设计教学法在我国的实验与推行的描述正确的是()。

A、美国教育学家克伯屈所创设计教学法

B、1917年输入中国,1927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克伯屈访华,在上海、北京大力介绍

C、其实验主要采用不分科的“作业中心的大单元教学”

D、分科的“设计式的各科教学法”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我国语文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结束是在哪一年()。

  • A、1949年
  • B、1958年
  • C、1978年
  • D、1999年

正确答案:B

第5题:

我国语文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结束是()。

A1949年

B1958年

C1978年

D1999年


B

第6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时间是()。

A、2000年

B、2001年

C、2010年

D、2011年


正确答案:B

第7题:

我国语文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结束是在哪一年()。

A1949年

B1958年

C1978年

D1999年


B

第8题:

1953年秋,我国语文教育进行了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1958年,该实验停止。()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9题:

我国语文汉语、文学分科教学的结束是()。

  • A、1949年
  • B、1958年
  • C、1978年
  • D、1999年

正确答案:B

第10题:

“编码体系”、“图式记录”属于()

  • A、语文课堂观察研究
  • B、语文教学个案研究
  • C、语文教学调查研究
  • D、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正确答案:A